分享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 影像PPT

 渤海小鱼0728 2016-05-16
病史
女,54岁。左下前牙颊侧前庭沟包块渐大半年,两月前于外院摘除,无病理报告。现自觉包块复发,增长速度较快,并逐渐增大至术前大小,无明显疼痛感,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下颌骨肿块”收入院,此次病程中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 408.5(正常值:30.0~120.0 Iu/l )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1例CT影像表现


您的诊断是什么?…

————————————–————————————–————————————–————————————–————————————想一想,然后看下面的病理结果。

手术病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
分析
原发 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较少见,是由于甲状旁腺疾病引起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而导致的骨质脱钙和高钙血症。其机理是甲状旁腺素作用于破骨细胞使其活性增 高,引起骨质脱钙和溶解吸收,代以增生的纤维组织,骨溶解区不断扩大,形成囊状骨缺损,即纤维囊性骨炎。因纤维组织变性并出血,囊内有陈旧出血而呈棕色, 故又称棕色瘤,棕色瘤的出现标志着本病进入晚期。30岁以上骨病发生者占93%。

实验室检查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

影像学表现
1.骨质疏松:本病早期在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 弥漫性骨质疏松是本病早期的唯一表现,也是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最常见的改变。

2.指骨骨膜下骨吸收:是本病进展期的重要征象,多发生于近节和中节指骨的桡侧,表现为皮质凹陷,边缘毛糙,典型者呈花边样改变。

3.软骨下骨吸收:多见于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肩锁关节等处。

4.纤维囊性骨炎(棕色瘤):是本病晚期表现,多见于长骨和髂骨、颌骨、肋骨及肩胛骨等处,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骨缺损,边缘无硬化,较大者可有明显膨胀,有的呈多房样改变。

5.其他:颅骨颗粒状骨质吸收伴斑点状硬化似“花椒盐样”改变,颌骨齿槽硬板的吸收表现为牙周膜增宽,牙周白线消失。

本例特点
1.颌骨及骨盆多发膨胀性囊状骨质破坏,无硬化边,骨皮质明显变薄,但基本存在。

2.病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

3.未见广泛骨质疏松。

鉴别诊断

本例为广泛多发骨病变,主要和多发骨髓瘤及转移瘤鉴别,后两者虽为多发骨破坏,但骨膨胀少见。骨髓瘤患者尿中可出现本一周蛋白,转移瘤患者可查到原发肿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