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棕色瘤

 阿尔梅 2017-05-04
病史

  男性,66岁,纳差乏力25年、双髋隐痛三天。尿素氮:16.4mmol/L;肌酐:1277umol/L;甲状旁腺素:>3953.0pg/L。

  影像学表现

  X线


  CT

  平扫



  二维重建、三维重建






  棕色瘤

  一、概述

  棕色瘤是肾性纤维囊性骨炎的一种表现,属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性疾病(CKD-MBD)” 。

  表现为纤维囊肿性改变,可见骨多发囊性改变。

  CKD-MBD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是由于肾脏各种疾病引起的低血钙、高血磷,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铝中毒等多方面因素在骨结构上的反映。

  二、影像表现

  局限性囊状骨破坏,表现为大小不一、单个或多发的囊状透光区,与周围骨质边界清楚,较大者可向外膨胀,有时可呈多房皂泡样改变,类似巨细胞瘤,多见于长骨和下颌骨。较大的棕色瘤常伴发病理骨折。

  诊断要点:

  1、好发任何年龄,女性多见

  2、好发骨盆、长骨、颌骨

  3、长骨可变形,骨端不增宽,可伴骨折

  4、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钙增高,血清磷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升高

  三、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骨骺愈合后15~30 岁的青壮年期

  邻近关节面生长,向骨凸面(关节面部位)生长

  长径与骨干垂直

  边缘多无高密度硬化或更模糊

  骨性间隔较细,可呈“肥皂泡样”改变。

  几乎没有骨膜反应和钙化,无成骨现象

  2、非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学上根据其X 线表现可分为皮质型和髓质型两种。皮质型主要表现为病灶偏于骨干的一侧,位于皮质内或皮质下方,呈单房或多房状、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透光区伴粗大骨嵴。病灶长轴多平行于骨干,向骨内发展可突入髓腔,其周围有致密囊壳或硬化带环绕。无骨化。髓腔型表现为病灶位于长骨中心,呈单囊状或多囊状透亮区,密度较均匀有硬化边,多囊者有不规则的骨性间隙或骨嵴,局部骨皮质变薄。

  3、骨血管瘤

  发生于长骨多为蜂窝状或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呈皂泡状、网状,可呈“枯枝状”较有特征性。MRI 具有特征性,表现为条纹状短T1 长T2 信号,液化坏死呈长T1 长T2 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