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本为要,人生大学——新教师的入职随想

 教育繁星 2016-05-16

荀子曾在《致士》中有云:“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乱,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荀子认为作为好老师,光有渊博的知识还不算,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自尊严谨又敬业,可以为师;年长而有威信,可以为师;诵读解说不乱不错,可以为师;懂得精微的道理又能阐述得明白透彻,可以为师。?个人比较赞同荀子的观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师道的论述也有无数条。对于我,一个刚步入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这无疑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它的认识,才能真正有定论。但是,也正是作为新教师,所以对未来有些许的期待和畅想。在这里姑且谈之。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本质也不外乎如此。此,一个好老师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诚意正心,爱生为本。爱是教育所有的秘密。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对教育有本质的认识,有执着的忠诚与热爱。忠诚于教育,便是要做一名“大丈夫 ”,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坚守心中的纯净与执着。以平等的关爱触动每个孩子的灵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支持,相互理解,彼此关爱,建立和谐对话的关系。教师是宇宙中正能量的传播者。

格物致知,严谨治学。司马迁曾立下宏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一个史学家的内心的坚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论语》有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不仅仅是为学之道,亦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满足的一条道路。因此,教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一线,用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反思教育教学中的疏忽错漏,及时修改教育教学策略,使教育教学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在总结反思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以提升对学情、对教学知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又是认识的归宿。因此,教师要在“格物”中不断的“致知”,在实践中把教育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近思笃行中实现鸿鹄之志。

修身齐家,以德率才。《墨子》有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教育中要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古人亦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欲教人为善,己必先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生活正能量的感染。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一个教师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人,那么他们在职业上也肯定是幸福快乐满足的。

总之,一个好教师,有太多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些都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以生为本、练好教学基本功、拥有高尚的品德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做一个好老师的道路上,我绝对不会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