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丨帮徐悲鸿的真迹“做手术”的人

 天宇楼33 2016-05-16



木版水印

文 | 物道


有一门技艺,能够将一幅名画的所有精髓复制而出,甚至连画家本人都击节称奇——在他们眼中,这非但不是“赝品”,还是美的再生。由此看来,守住孤品也许并非“留住经典”的唯一出路,能人巧匠的用心,也能让艺术精品生生不息。

曾经有人在齐白石面前放了两幅《虾》,问到底哪一幅才是他本人的真迹。齐白石看了半天,最后说,我看不出来!


隐藏其中的那幅非真迹,既不是出自他人临摹,也不是来自机器印刷──它是由木版水印技艺复印而出的“双胞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刻绝活


木版水印是从印制诗笺开始的。所谓诗笺,是木刻画印制的带有暗花和格纹的信纸,乃文人风雅之物,在明代尤其风行。到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意识到木版水印日渐式微,于是托郑振铎先生寻到荣宝斋,重刻了《十竹斋笺谱》,让木版水印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焕发生机。


木版水印后来发展出了一个重要用途:复印国画。国画水墨色彩的浓淡变化,从画家笔下流泻而出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质。一幅名作画成,要想得到第二幅一模一样的,甚至连画家本人都难以做到。但木版水印的师傅们通过勾、刻、印三位一体,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青鸟天际 摄 」


勾描

首先要“分色”。将透明的薄胶版铺在画稿上,然后技师根据画稿上的色调层次划分若干套版(如《韩熙载夜宴图》,分版多达1667套),再按照原画稿勾描。

 

在薄胶版上勾描好之后,将极薄的雁皮纸覆在胶版上,再描。完成后,反复检查笔触、神韵,同原作无出入。


刻板

把勾在雁皮纸上的画样粘在木板上,进行雕刻。除了要根据墨线雕刻外,还要反复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印刷

各块分版刻成后,将纸张与木版的位置固定好,着水溶墨色,逐版印刷衔接,套印成画。而印刷使用的纸(或绢)、墨、色等材料,则和原作材料完全一致。



  图片来源于「青鸟天际 摄 」


意近经营,有逾画家

 

木版水印技艺的神奇,不在于复印出一张表面上看似一模一样的画,而是真正地将画里的所有精髓都再现了出来——勾描时,水墨画的色调层次、笔触的点线皴染、物象的态势神采,无一不精。雕刻时,刻出的边沿磨出圆润的坡度,让木版“化刚为柔”。印刷时,刷子用力的轻重和角度,要视原画的神采而定,或刚劲,或轻盈,如同手上的舞蹈。


  图片来源于「青鸟天际 摄 」


可以说,每一位师傅,都是一位艺术家。无怪乎郑振铎先生在目睹木版水印的全程之后,赞叹其“意近经营,有逾画家,印成持较原作,几可乱真”,这样的印制,既比临摹精准,又比机器传神,对水墨国画精品的传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