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卒中脑保护的三项原则

 金戈001 2016-05-17


在整个卒中诊治过程中,从保护的角度来讲有三项原则:改善脑血流灌注、脑保护治疗、二级预防。


来源:中国神经时讯


第一项原则:尽快改善脑血流灌注


1. 静脉溶栓: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中国国家脑卒中调查显示,静脉 rtPA 溶栓率为 1.6%;4.5h 内溶栓获益显著下降。


2. 血管内治疗:仅限于大血管闭塞;受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收益比例低。


3. 改变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并不能使血流再通;除抗血小板外,指南对其他疗法推荐级别不高。


4. 建立侧支循环:实现血管不通,血流再通;已成为改善脑血流,保护神经元的重要途径。


目前,早期恢复血流的措施包括静脉溶栓(I级推荐,A级证据)、动脉溶栓(II级推荐,B级证据)、机械碎栓/取栓(II级推荐,B级)、静脉-动脉桥接治疗,以及急性期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III级推荐,C级证据)。


最主要的还是溶栓,溶栓治疗每提前 1 分钟,平均增加 1.8 天的健康生活时间;治疗提前 15 分钟,可以为患者增加 1 个月的健康生活时间。而每延误 15 分钟,得到良性治疗结果的概率降低 10%。


关键溶栓时间点


· 10 分钟:判定是否卒中;开放肘正中静脉,输生理盐水;抽血化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象);开取头部 CT、心电图检查;

· 15 分钟:神经系统加查 NIHSS;

· 25 分钟:完成 CT 扫描;

· 45 分钟:拿到 CT 报告和所有血液化验报告;

· 60 分钟:用上针对性治疗药物(如rt-PA);


二项原则:脑保护


脑保护治疗与溶栓治疗同样重要。


迅速溶栓复流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脑保护打断缺血瀑布链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要想成功挽救脑组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关脑保护的研究大都始于 1980s。脑保护是从一个或多个靶点(钙内流超载,自由基活化,神经元死亡)上阻断缺血级联瀑布反应,保护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细胞。不包括血流再灌注和减轻梗死周围血管源性水肿的药物。


虽然神经保护可减轻卒中后脑损害,降低严重致残导致的巨额花费。但常用神经保护药物往往动物试验结果证明有效,而临床试验结果与人们期望想去甚远。


此外,新型神经保护药物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证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的以下内容不同:时间窗、预后判定标准不一、评估标准不同、并发病不同、卒中类型的差异性、生理指标的差异,以及在灰质和脑白质损害的不同。


理想的脑保护药物


· 具有多种作用,能够更广泛的阻断急性脑缺血级联反应多个环节

· 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

· 避免脑血管扩张,无引发出血副作用

· 有促进脑代谢的功能,毒副作用轻

· 用前无需做病因鉴别,使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常用的脑保护药物


· 自由基清除剂

·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 镁

· 炎症反应性抑制剂

· 激素

·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卒中后细胞死亡是兴奋性毒性、酸中毒、炎症、氧化应激、梗死周边组织的去极化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6 年线粒体保护作为新的治疗策略被提出。从病生学角度看,线粒体损伤是导致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保护线粒体是挽救神经保护的最佳靶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机体残疾。


第三项原则:二级预防策略


· 查明原因

· 控制危险因素

· 强调依从性和达标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lixinhu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

【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joybright5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