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十二篇<捭阖第一>——说家,说国,说天下

 文山书院 2016-05-17

鬼谷子十二篇<捭阖第一>——说家,说国,说天下

2016-05-17 吴凤龙 明伦书院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人,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在这一段里,鬼谷子说自己的这一套学问,能够“无所不出,无所不人,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鬼谷子凭什么说自己的学问可以应用于任何地方,不仅可以用来说服人,甚至可以说服天下呢?对此我们要做恰当的理解。


鬼谷子这样说,是不是在夸海口,是不是在大言欺世?这要从文章开头鬼谷子说圣人“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那段话去理解。


照鬼谷子的看法,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的开合变化。我们人类因着事物阴阳的开合,去主宰驾驭事物的变化,就是捭阖。


如果从从这个高度去理解鬼谷子的捭阖之道,那么鬼谷子说“无所不出,无所不人,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怎么能说是大言欺世呢?




这一段开头,鬼谷子说:“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意思就是把捭阖之道,运用在阴阳变化上。试,是用的意思,这是试字的本义。“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其实就是“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的另一种说法,意思是一个。所以鬼谷子的话,没有言过其实的地方。


那么明代宋濂批评鬼谷子是“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不能说宋濂的批评全没道理。


因为他是用蛇鼠小智去看鬼谷子的捭阖嘛!像我们前面引李斯与赵高苟合的故事,还有主父偃倒行逆施的故事,这都是把捭阖之道当蛇鼠小智看。像他们这样用之,又何止是亡家、亡国、亡天下,连他们自己也要败亡。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这几句话是给“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做个说明,是说在运用捭阖变化阴阳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


有人根据这几句话,得出以阳对阳、以阴对阴的结论,这个并不是一定的。明代冯梦龙《智囊》里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个情况。


第一个故事是讲孔子的。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他的马跑脱后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十分生气,于是就扣下了他的马。学生子贡就代老师去要马,子贡说了好多低声下气的话,但仍未能索回老师的马。


孔子看后便说:“用别人不愿听的话去说服别人,就象用祭品去供奉野兽,以《九韶》的美妙乐曲去打动飞鸟,那是没有用的!”于是孔子改派一个养马的人前往。




养马人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也不在西海旅游,今在此相遇,我的马能不伤害你的庄稼吗?”农民听后转怒为喜,遂解马给了孔子。


第二个故事是讲宋太祖赵匡胤的。徐锴、徐铉两兄弟和江宁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很是出名,且他们皆以博才多学而闻名于朝廷上下,其中又以徐铉的名望最高。


有一次,恰逢江南派徐铉前来进贡,按照惯例,需派官员监督陪伴,朝中大臣都以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而胆怯。就连宰相也很难有一个合适人选去对付徐铉,于是他便向宋太祖请示。


宋太祖听后说道:“你暂且退下,我自己来选一个合适的人。”一会儿,太祖传旨命报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的名单,太祖看后,御笔点中其中一个,说:“此人即可。”朝中上下都惊诧不已。宰相也不敢再请示,就催促被点之人立刻动身。




被御笔点中的殿侍者不知何故派他作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渡江前往。起初,徐铉词锋如云,旁观者惊愕不已,殿侍者更是无以应付,只好不住地点头,徐铉不知他的深浅,硬撑着与侍者交谈。他们一起住了几天,侍者还是不与徐铉酬答,徐铉此时已精疲力竭,再也不吭声了。


在这两则故事后面,冯梦龙评论说,孔子派养马之人去应付农民,用的是以愚应愚,宋太祖派目不识丁的殿侍者去应付闻名天下的徐铉,用的是以愚困智。用智者去强对愚者,则愚者不解;用智者去应对智者,则彼此不服。冯梦龙的评论写得非常好。




像子贡这样的人可以接连说服几个国家的君主,但对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却没办法把道理讲清楚,这种情况下,只能用马夫去说服。这就是以阳对阳、以阴对阴。特别是用于人际间的沟通,不这样没办法。但这个不是一定的,有的时候必须以阴对阳、以阳对阴。


宋太祖当然也可以派能言善辩的人去对付徐铉,但那样的效果,不见得比去一个不识字的侍者效果更好。




          

(来源:即境求悟_吴凤龙的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