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醇香远韵 大美茶博 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5周年

 zll2015 2016-05-17

    

    1991年4月24日,西湖畔的龙井茶乡收获新发的春茶时,同时也收获了一座以茶和茶文化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

    2016年,中国茶叶博物馆25周岁了。

    25岁的茶博,正如意气风发的青年,最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古老的文化赐予它浓郁的醇香,恰好的岁月赋予它蓬勃的生命力,一如馆中潺潺不息的流水,恰似门前年年冒新芽的茶园。经历几代茶人薪火相传,茶博积淀了无数的茶专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茶人走进茶博。

    《茶经》中说,啜苦咽甘,茶也。一座博物馆的诞生与成长亦如饮茶,得益于几代茶人的辛苦创立与拓展,才有如今甜蜜的回甘。1986年秋,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提出报告,经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筹建茶叶博物馆作为重点项目,开启了创建之路。

    在接下来的28年里,茶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通过历年的扩建与环境整治,直至去年,主打“世界茶”的龙井馆区开放,茶博独具江南韵味的“一馆两区”风采自见,成为杭州重要的文化与休闲胜地。

    双峰馆区前的潺潺溪水自吉庆山而来,穿过了古老的双峰茶村,穿过了如茵的鲜花草地,蜿蜒在红瓦粉墙的馆区的大院内,静静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茶博不只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清灵的山水园林,2003年5月,茶博成为杭州市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2004年,茶博打破围墙,成为全开放式的园林式博物馆。当你散步养心之时,悠久的茶文化已悄悄进入你的心中。

    茶博近山亲水,亦景亦文,每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爱好者。清丽的茶汤可以馈饯嘉客,宁静的茶香随着中国风飘至远方。自建馆以来,茶博通过举办西湖国际茶会、中华茶文化展等各类展览与交流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茶友。同时走出杭州,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9年,“中国茶文化展”在芬兰成功举办,2013年,“斗品团香——中摩茶文化交流展”在摩洛哥成功举办……一次次的对外交流中,中国的茶叶香飘四海,各国茶饮也从世界各地飘入了古老的西湖茶乡,调制出一款千滋百味的龙井馆区。龙井馆区不但带来世界各地的茶味道,作为山地园林式博物馆,更是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体验和山地户外活动。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将在今明两天开展建馆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今天下午1:30—4:00,双峰馆区将开展“斗品团香,黑白之美”茶之会,邀请市民、茶友现场免费品茶,可选择不同的茶席,品茶交流。 

    1986年

    茶博选址双峰村

    开馆仪式上,时任浙江省省长葛洪升(中)致辞。

    7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茶叶博物馆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1987年7月,筹建中的茶博正式获批冠名“中国茶叶博物馆”。

    1988年4月,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处正式成立,开始了创建之路。选址时,筹建处比较了龙井和双峰一带,最后定在了背靠吉庆山,面对五老峰的双峰村。

    “这里的场地非常开阔,又符合龙井茶核心产地要求,前后左右都是茶园,景色烟雨朦胧。”原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兼首任馆长施奠东非常钟意现在的双峰馆区所在地,作为风景园林专家,他对西湖周边的角角落落再熟悉不过了,“双峰村的缓坡丘陵非常适合建园林式的博物馆,同时为未来馆区扩建留下了很大发展的空间。”

    1987年

    茶界专家签名支持

    4月,正值当代茶圣、原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90寿辰,国内各地著名茶人云集北京,参加寿庆的施奠东当即撰书《关于建设中国茶叶博物馆征求意见书》,以期获得茶界的支持。

    “意见书得到在场的茶界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支持。”施奠东回忆,在寿宴现场,吴觉农当即提笔签名赞同,在场27位国内著名茶专家先后签名响应。

    如今这份签名意见书依然珍藏在茶博中,风雅的茶人让刻板的意见书也带着纸宣墨香,与常见的白纸铅字不同,这份意见书泼墨撰写在约两米长的宣纸之上,而且所有落款都是挥毫签就。

    “我国是茶叶与茶文化发源地,当时的茶界普遍希望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来展示我国的茶文化。”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原茶学系主任刘祖生教授也名列其中,他被茶博聘为技术顾问,从筹建至今,一直为茶博的发展尽心尽力。

    “签名现场,每个人都很激动,恨不得马上就能建好。”他说,这次签名的契机不只是获得茶界的认可,也起到了动员会的作用,在后续筹建过程中,每当向全国各地寻求帮助时,都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支持。

    

    西湖茶礼

    1991年

    茶博隆重开馆

    4月24日上午,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同时举办“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刘祖生和师友、学生坐着校车,早早地来到茶博,“开馆仪式就在展厅的门口,前前后后都挤满了人,门外还围了很多周边茶村的茶农。”刘祖生用相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时刻,现场就像在过一个重大节日,“看着第一个以茶叶为专题的博物馆终于成立,作为一个茶人,就像建了一个家的感觉,这是我们的茶人之家。”

    在相关领导简短的发言之后,与会的嘉宾和在场市民纷纷前往茶博各个区域参观,他们首先被亦馆亦园的设计所吸引,博物馆简直就是一个江南园林,有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甚至有些比建筑还高的大树从室内长出来,突破了屋顶。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坚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要传承西湖的文化内涵,又有现代化的新意。”施奠东介绍。馆区布局都是采用园林式的设计,屋顶大胆采用了鲜明的红瓦,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原有的大树都保留了下来,建筑设计为大树让道,因而有了室内长树的有趣景观。

    1992年

    茶博举办首届西湖国际茶会

    茶博自建馆开始,就在精心布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社会茶事活动,不但与杭州这座城市保持密切的联系,还把市民、茶界专家乃至世界各地的茶人都邀请过来,交流学习茶文化。

    这些年年不断的茶事,在杭州乃至全球茶界都获得了重大的影响力。例如1992年4月中旬,茶博举办了首届西湖国际茶会,通过表演茶道、插花、诗歌与书画等传统文化,从此成为每年4月重要的茶事活动。1995年4月,伴随着第四届西湖国际茶会“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碑。

    此外,1997年3月,茶博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日本NHK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第一届中日友好杭州茶会”。1998年10月,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落成对外开放,并举办《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展出日本、韩国、美国、伊朗、摩洛哥、法国、格鲁吉亚等国家的精美茶具和艺术品。

    2002年

    茶博荣获“精品奖”

    2002年,为提升博物馆陈列的展示功能,杭州市财政专项拨款对陈列大楼主体陈列实施改造。“采取了更现代化的陈列形式、展示手段和视觉效果,利用灯光、多媒体等新技术,使得整个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新颖。”茶博前馆长吴胜天介绍,增设了多媒体触摸屏,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和了解茶知识的选择性,让博物馆变得“更好玩”了。

    这次陈列改造后的展览参选2003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在全国各博物馆送评的展览中,《中华茶文化展》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之博物馆陈列展览最高奖项,成为杭州市属博物馆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博物馆。

     宋代点茶 

    2003年

    茶博免费开放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茶叶博物馆与杭州其他市属14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放眼全国,取消门票的举措可以说是开创先河的惠民举措,在全国迅速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免费开放的举措使得茶博迎来了更多的到访者,“免费开放之后,除了专程来参观学习的,前来茶休闲的游客也更多了。”吴胜天回忆。

    2004年

    茶博拆除围墙

    茶博坐落在古老的茶村,前后左右都是茶园,在景色上融合一体,难分你我。9月,茶博实施馆区环境整合及补充配套建设,这一次茶博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引水入园,建池设桥,增栽更多的水生植物,添置更多的休闲设施之外,更是拆除了原有的围墙和栏杆,不再“割裂”茶乡的景色。

    整个馆区打破了先前的封闭式管理,使馆区融入了周边大环境,形成了近山亲水,亦景亦文,通透亮丽,安全舒适的全开放文化休闲景点。

    “打破了围墙,也就打破了人们心中的距离感,茶博变得更富有亲和力,还‘借’到了更丰富的景色。”吴胜天介绍,没有大门后,进出茶博的路更多了,馆内的道路联通了双峰村的村道,从此这座山水园林式的博物馆与周围茶园和茶村完全融合在一起。

    2008 年

    茶博启动“第二课堂”

    3月26日,茶博“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并接待首批1000余名学生“茶文化体验之旅”。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引导杭州的青少年学习茶文化,爱上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成为茶文化的传播小天使,把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带回学校,带到生活中去,让更多市民了解茶、爱上茶。

    2010年

    “宋代点茶”首秀

    10月,茶博承办中日韩三国茶艺交流活动,研究恢复的“宋代点茶”节目首次亮相。

    早在1999年,茶博就做过关于宋代点茶的课题研究。2008年,茶博对宋代点茶技艺进行全面系统地复原,对宋代时期的饮茶风俗、品饮方式,宋代茶文化对周边各国的辐射影响,龙凤团茶制作技术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成功仿制了龙凤茶饼,还研创了融历史原真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宋代点茶”茶艺。

    2013年

    茶博赴摩洛哥办展

    “茶博是一个收藏茶历史,弘扬传播茶文化,倡导茶生活的地方。我们不但在馆内、全国各地办展览,也走出国门办展览。”茶博前馆长王建荣介绍,1995年至2016年间,茶博举办了近100个临时展览,包括赴法国、英国、芬兰、美国、澳门等地举办的展览。

    对外交流中,丰富多彩的展览很受当地观众欢迎,影响比较大的如2009年,在芬兰最大的博物馆埃斯堡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

    2013年11月,作为文化援助非洲项目,茶博在摩洛哥索维拉城市博物馆举办《斗品团香——中摩茶文化交流展》。时任摩洛哥文化大臣斯比希在当时盛赞,展览把两个地理上相距遥远的数千年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是中摩双边合作的典范项目。

    茶博龙井馆

    2015年

    龙井馆区开馆

    5月1日,经过5年筹备建设的茶博龙井馆区开馆,现任馆长吴晓力介绍,凭借“一馆两区”的特色,两大馆区进行差异化发展,双峰馆区侧重于陈列展览,龙井馆区则成为一座茶生活的体验馆,在这座山地公园式的馆区里,还能参与丰富的户外活动。

    龙井馆区的山林覆盖率达到了70%,除了山地原始林,还有散落在林间的17.52亩龙井茶园。龙井馆沿袭了双峰馆的设计理念,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为了尽量保护特色山体风格,很多建筑都给“石头”让路,还有山石“钻”进了屋子里,成为馆区里独特的风景。

    龙井馆主要有3个展区:一是茶世界茶文化展区,二是中国茶业品牌展区,还有一个展区是西湖龙井展区。此外,龙井馆还有茶友以茶会友的交流场所、有自己动手拼茶、评茶的个性场所,还有茶园探茶、制茶品茶、茶具制作、茶书阅览、茶艺培训等各种“茶事活动”区域。

    茶博在继续成长

    时光荏苒,25年过去,经历几代茶人薪火相传,茶博的两个馆区从最初的普通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变成了与西湖一脉相承的山水园林,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文化设施和专业博物馆。

    25年间,茶博沉淀了无数的茶专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茶人走进茶博,接过温润如初的茶席,与前辈们一起为传播茶文化而努力。

    “当初我也是参与筹建的工作人员之一,现在我有幸回到这里,成为团队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为茶博的发展而努力。”立足25年的发展成果,吴晓力期待,和茶博的所有同仁一起,继续把茶博建设为最美博物馆,打造茶文化的学术枢纽,加强中外交流,适应社会需求,举办更多更丰富的社会教育和公众文化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