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遗风--魏峰甲骨文解析

 养悟斋 2016-05-17

甲骨遗风--魏峰甲骨文解析

随着100年前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西北洹水南岸小屯村出土,甲骨书法也开始兴起,至今不绝。原安阳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建设美协副主席的魏峰便是其中一位沉醉颇深者。
  魏峰1942年出生于安阳,自幼受殷商文化的熏陶,使他格外喜欢书画艺术。他的大写意画曾被崔子范先生称为拙中见神,气势豪放。但他的最爱却是甲骨书法。为研习甲骨书法,魏峰从青年时代就潜心研读了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篆》及《甲骨文字集释》等,到了中年,又节衣缩食购买了《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巨著,在骨上、木上、石、纸上反复临摹刻写。他的笔如刀,刚健苍劲;他的笔如柳,神妙莫测。魏峰不仅将学界公认的一千多个甲骨文铭刻于心,而且深谙甲骨五期断代书体的特点,观其作品,体势多变,古韵犹存。
  3000年前的甲骨文,颇有象形之意,魏峰就在书写中融入画意,皴擦用笔,浓淡施墨,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书写甲骨。在他的《龙舟》中,用浓墨画龙头,焦墨刻龙爪,反笔描龙身,大片留白,把龙舟二字组成一幅犹发西湖上的画舫,意境悠久,令人回味。
  由于魏峰对甲骨书法的发展创新,美国著名学者周介安在他的著述《甲骨文字论》中,将魏峰的作品与清代大学者罗振玉所书甲骨文相比照,以阐述甲骨书风的变化。启功先生称魏峰高古、野逸的甲骨书法堪称甲骨遗风
  除创作外,魏峰还热心于甲骨书法的交流,在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1984年他倡导并参与组织的安阳殷墟笔会影响颇大,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甲骨文学者和书法家欢聚在洹水岸边,切磋技艺。自此,甲骨书法蔚然成风。1985年赴日本,在东京武藏野文化会馆举办全国甲骨文书法展览。并与欧阳可亮合编《甲骨文书道作品集》在日本出版。《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一书被甲骨学界一代宗师胡厚宣称为是我国第一部集近代、现代优秀甲骨书法艺术之大成的著作1995年,魏峰应邀在中央美院讲授甲骨文书法艺术
  对甲骨书法的创作,魏峰有两点主张:一是写甲骨文,首先要像甲骨,不论以怎样的表现手法,不要失去甲骨文面貌,更不能以写甲骨之名,自逞狂怪。二是甲骨文现出土16万片约有五千多字,但可读的只有一千多个,在写诗集句时,可能不够用。这种情况下,应当学会借字,或从与甲骨文相隔较近的西周金文、大篆等借字,而不要乱拼乱凑造古字,以免以讹传讹,越传越错。
  甲骨书法在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及港澳台地区都有研习者。目前我国研究甲骨书法的有百余人,但很多是书画家兼之,很少有人把甲骨书法当作一生的事业来追求,特别在年轻一代里,醉心于甲骨书法的就更少了。魏峰颇为优虑他说:甲骨雄风的形成,需要一大批有才华的人去努力,甲骨文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大力继承和弘扬,书写甲骨文,本身就是普及甲骨文知识。当然,甲骨书家还要加强文字训古学、古汉语的修养。今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希望广为宣传、介绍甲骨文书法,使更多的人了解、欣赏这门高雅的艺术。


魏峰甲骨文作品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