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江山携手 2016-05-17

 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打开《历史上的今天》,看到今天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131岁诞辰。我首先想起了他于1962年1月24日写下的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在2003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曾深情地背诵了于佑任的诗:“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观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望。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并且说“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温家宝借诗一展胸臆,其情也深,其盼也切,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于佑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人原名伯循。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积极宣传革命。1912年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7年起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长和监察院长。后去台湾。擅书法。著有《右任诗书》。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后于右任先生在台北谢世。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于佑任(长髯老者)在台湾与复旦校友餐叙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83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他曾亲历中华民族被异族蹂躏的历史,他亲眼目睹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就这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也正是为了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昌盛。虽然斗转星移,至1962年,外国列强早已被驱逐出了大陆,但台湾还孤悬海外,美国仍有部队长期驻守台湾,这样的国家现状当然是一个辛亥革命老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更何况,此时的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万千感慨,凝聚于心,怎能不化作诗行喷涌而出,吟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这样的诗行。 
    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1949年于右任离开大陆,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还留在大陆。即使身困孤岛,于右任仍对高仲林一往情深,晚年对妻子更是倍加思念。1958年,他与高仲林结婚六十周年的金婚纪念日前夕,他一手抚摸着夫人早年为他亲手缝制的布鞋布袜,一手挥毫赋诗一首:“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雨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这一首《忆内子高仲林》,读来真是令人怆然泪下,政治的凄风冷雨就这样将一对夫妻一个阻隔在故乡陕西咸阳,一个吹送到隔海的孤岛,几十年了,但诗人仍然在金婚纪念日前夕表白了对结发妻子的不尽的相思之情。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
   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勒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 
   最后两句“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诗人借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的“国殇”一词。“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是当之无愧的,同时也借“国殇”一词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愫。他把自己比作“国殇”,捧出的正是一颗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的忠魂。 
   于右任创作《望大陆》既没有采用律诗的形式,也没有选择使用绝句,而是采用了屈原创造的“楚辞”的格式,这并不是偶然的,其用意也正是在于“楚辞”的诗歌形式能更切实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与思乡的情感。于右任仰慕屈原的爱国情操,他借用屈原的“楚辞体”来表白爱国思乡的情思正是我们常说的爱鸟及人的常理常情的具体表现。 
    同时,“楚辞体”典雅古朴,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也是一致的。尽管全诗明白如话,但却不失凝重庄严。 

   《望大陆》原本是一首无题诗歌,生前并非发表。1964年于右任先生辞世后,是他的秘书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首诗。这首诗一经披露,就不胫而走,为人们争相传颂,于是有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或命名为《望大陆》,或称它为《国殇》。 
    1964年,于右任逝世后,尽管治丧委员会并没有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台湾的最高峰,但台湾的爱国民众还是发起了“每人一元”的捐款活动,用这笔募集的资金为于右任塑了一尊高3米的半身铜像,将它竖立于台湾最高山峰——玉山之巅。铜像面向大陆,诗人的表情严肃,目露愁态,凝视着远方,诗人的遗愿总算得到了一个补偿。

    于右任,一个值得中华儿女世代景仰的辛亥革命老人,一位赢得了海峡两岸爱国民众共同尊敬的诗人。 

    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读于右任的《望大陆》                  1948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