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扪虱话春秋 2016-05-17

一、大汉帝国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中国古代,以南京为核心的东南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民风劲勇.因此,一直被视为英雄用武之地。又因为东南地区河网密布,不仅拥有长江天险,更被淮河屏蔽在后,所以,东南地区又被赞叹为“王霸基业”。不过,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除了大明帝国,凡是立足东南的政权,不仅短命,更是偏安割据、毫无出彩之处,不由得让人瞠目结舌。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东南的政权。

二、孙吴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在偏安东南的政权里,孙吴是最特殊的一个。古人云“守江必守淮”,意思是如果不控制淮河流域,那么长江天险就变成敌我共有,就不能发挥相应作用了。孙吴政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完全没有控制淮河流域,却能和曹魏、蜀汉对峙几十年。之所以形成这种特殊状况,是因为长期的战乱将淮南人口一扫而空,即使是实力最强的曹魏政权只能在淮南维持几个军事要点,淮南其他地区人烟非常的稀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晋统一。西晋建立后,也无法充分利用占据淮南的优势,只能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来攻灭孙吴。

三、东晋末、刘宋初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在偏安东南的政权里,刘宋是战略态势最好的一个。刘宋初年,收复了山东、河南等大片土地,将战线从淮河流域推进到黄河流域。不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坐拥大好局面却不知道充分利用。因为黄河流域多是平原,而南方军队多步兵,所以,南方北伐只有出山东、直扑以北京为核心的河北险要才有可能成功。而刘义隆不敢出奇兵,只敢在黄河南北的平原上与北魏骑兵反复拉锯。结果,不仅一无所得,反而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国力消耗一空。在北魏骑兵的反复冲击下,刘宋不仅丢失了整个河南,连山东也丢失了。战线重新从黄河流域退回到淮河流域。之后,刘宋因为内乱被南齐取代。南齐及后继的南梁也无法打破南北之间的均势,只能偏安东南。

四、南陈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在偏安东南的政权里,南陈是形势最险恶的一个。因为侯景之乱,南梁不仅国力大损,还丢失了整个四川与两淮,使得北兵可以饮马长江。并且,长江防线摇摇欲坠。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陈霸先先平定侯景叛乱,然后挡住北齐与北周的攻势,稳定长江防线、挽救了南梁政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建立。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南陈勉强维持住了长江防线。陈宣帝时期,南陈一度收复了淮南。不过,不久后,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又顺势从南陈手里夺取淮南。至此,南北对峙的均势被彻底打破。589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统兵渡过长江、彻底攻灭南陈。

五、南宋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在偏安东南的政权里,南宋是最悲剧的一个。南宋初期,依靠岳飞等名将的努力,南宋不仅守住了淮河、汉中防线,还具备了反攻、收复失地的实力。不过,宋高宗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自废武功的方式与女真议和。宋高宗自废武功对南宋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了,南宋军队就丧失了战斗力。隆兴、开禧、端平三次北伐,南宋不仅全部失败,而且败得一次比一次惨。南宋军事上的孱弱与经济上的富庶引起了蒙古的野心。1235年,蒙古全面入侵南宋。虽然南宋军民拼死抵抗,但是,在襄阳失守后,南宋最终还是败亡。

六、南明弘光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在偏安东南的政权里,南明弘光政权是最腐朽的一个。1644年,崇祯帝殉国后,大明帝国留守南京的朝臣拥护福王即位,是为南明弘光政权。弘光政权建立之初,控制着整个南方,此时,满清刚刚入关,立足还不稳,南明完全有能力收复失地。但是,弘光朝廷从皇帝到大臣,全部都只想偏安江南,无一人想要收复失地。一心偏安也就罢了,偏偏弘光君臣连防务也不整顿,将整个江淮防线交给左良玉等五个没有多少忠心的将领。结果,满清一南下,南明江淮防线立刻崩溃,清军轻易打到南京城下。面对清军,弘光朝群臣毫无抵抗之心,全部出降。弘光帝还有一点骨气,选择逃跑。但是,没跑多远就被俘虏。至此,弘光政权建立仅仅一年就可耻的覆灭。此后,南明遗臣虽然拼命抵抗,但是,失去江淮防线后,南明已经无力回天,在坚持三十多年后,最终还是失败。

七、大明帝国形势图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

长江虽然是公认的天险,但是,晋军、隋军、宋军、元军、清军都曾经攻破过。所以,由此可见,想要依靠长江天险来割据偏安,无疑是幻想。即使侥幸成功,最终也还是免不了败亡的结局。唯有效仿洪武大帝,积极进取,这才是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