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 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上官盛 2016-05-17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苏轼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少年时代的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母亲程氏 有一定的文化且深明大义,当时的苏家,说得上是蜀中的名门望族。在这样的家庭里,苏轼必然受到各种文化元素的熏陶,加之父母的精心培育,苏轼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通经史,小小年纪就成为一方才俊。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歌舞升平,号称“百年无事”,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实际上各种社会矛盾已日趋尖锐,外有辽、夏扰边,内有豪强兼并、人民怨声四起,改革的呼声在统治集团上层渐次高涨。深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影响的苏轼,从小就立下以身许国的鸿鹄之志。

青年时代的苏轼, 初入仕途, 踌躇满志。二十一岁那年,苏轼随父进京参加会试,深得主考大人欧阳修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一时名噪京师,连当朝皇帝见了二人的文章,都赞不绝口,称“朕又得二宰相之才”。授河南主簿,时其母程氏去世,苏轼悲痛欲绝,回乡奔丧而未前往就职。嘉佑六年,二十六岁的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三等(入三等者全国仅有四人) ,授大理评事,签判凤翔府,从此步入仕途。这时的苏轼,胸怀浩浩之气,以雄文豪词目空天下。

壮年时代的苏轼,负济世安邦之志,却仕途不畅,奔波往返朝野。任凤翔府三年返京,差判登闻鼓院,又授直史馆。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之意,在变法的思想和内容上与王安石存在较大分歧。他坚决反对剧变,抵制“求之过急”之举,接连上书神宗皇帝,公开反对王安石变法方案,于是苏轼遭到了王安石一派的打压和排斥。此时的苏轼,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施展治国才华的平台, 可以说连一丝机会都没有。

外放时期及晚年时代的苏轼。神宗熙宁四年,为避身祸,苏轼请求外任,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此八九年间,苏轼辗转迁徙,每到一处必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体察民间疾苦,深受民众爱戴。同时,他虽在地方上任职,却时时对新法实施中的一些弊端“不敢默视”,却又无进言之道。于是就“托事以讽”写了一些感言新政的诗文,被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弹劾为“包藏祸心”、“指斥乘舆”。苏轼在湖州任上突然被逮捕史台治罪,其在狱中受尽诟辱和摧残,差点丢了性命,幸得友朋多方营救,加上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有不斩大臣的规矩,才得以脱罪。随后,苏轼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有官职,却无官权,任上不得签押公事,成了说话不算数的闲人。宋制,如此处置官员,实际上近于流放。

从此以后,苏轼的生活、思想与创作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生活上,由于薪水不丰,经济较为困难,不得不在居所的东坡上开荒躬耕求食,以补家用,并自我解嘲号为东坡居士。思想上,由于壮志未酬而苦闷,一方面他始终放不下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继续关心国家时势;另一方面,他闭门思过,探寻佛家道家思想以求解脱,这种复杂的思想争斗,反而使其思想更加深邃,视野更加空阔。创作上,由于思想剧变后的沉静,文章立意更加高远,行文更加大开大合,收放自如。这期间,雄伟的山川,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亲情(友情) ,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创作了无数的传世佳作,或雄健豪放,或清淡旷远,成为苏轼一生创作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幼时求学,师者常教诲诸学子,词有豪放、婉约之分。是以言豪放必论及苏轼辛弃疾,说婉约多谈到柳永周邦彦,好像苏轼从头到脚都是一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一样,没有柔情,更没有儿女情长。余曾以此阕请教于先生,是豪放还是婉约? 先生始沉思,继而摇头,终一言不发而去。后来学识渐有长进,每每吟哦此词,总想起清人程洪评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表面上程氏评论是苏轼之词,实则是说他这个人。如果他是天仙,必让人敬而远之,仙化为人,就有了七情六欲,人间烟火中的苏轼,自然就真实、可爱了许多。是以千百年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没有不喜欢他的。人如其词,既豪放又婉约,既旷达又多 情,就像梦中的兄长,率性洒脱,宽厚风趣。他与佛印的对诗戏谑,与诗友们的唱和玩闹,无不真情流露, 让人从内心感到亲切、真实、可敬。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家留给我们的只是文学本身,屈原的苦闷、李白的飘逸、王维的禅静,顶多是一幅绝妙的平面画卷。而苏轼则不同,他的才情旨趣、思想道德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率性达观是先生总的性格特征,从“大江东去”的豪迈,到“聊发少年狂”的洒脱,无不体现了他的这种性情。实际上他的命运是多蹇的,仕途上一贬再贬,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很投入地热爱生命享受生活,既使在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涯中,先生的“家”也充满了温馨和情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风雨无助中时时蕴含着旷达和疏朗,这是先生有别于他人的高明之处,他总是把失意融入大自然而在无形中将其化解,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浪漫与从容。

历史上没有一个文人能像苏轼,他不但活在高贵的诗词歌赋中,至今还活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他做的肉叫“东坡肉”;他烧的鱼叫“东坡鱼”;他沏的茶叫“东坡茶”;他酿的酒叫“东坡酒”;他用的砚叫“东坡砚”。然而,毫无疑问他是阳春白雪,这些下里巴人的生活里能找到的东西,更能说明先生高可凌云的品格已深入人心,历史上还有谁能像苏轼一样让老百姓记住他哩? 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人们不光喜欢他的词,更喜欢他的人。陶渊明太清白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触及到的;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 杜甫太沉重了,谁都不愿意跟着他饮不尽的生活苦酒; 韩愈太高贵了, 有几人能忝列其中? 只有苏轼,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感觉得到。他的才华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大家,他的才情布满时空之间,让喜欢他的人们心甘情愿,这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绝没有一丝一毫勉强的成分。儒家喜欢他治学的严谨;道家喜欢他天人合一的洒脱;佛家喜欢他的仁厚宽爱之心;读书人喜欢他才华横溢,文采灿烂;评论家喜欢他开豪放派“一代词风”、奠婉约派“一代词宗”;画家喜欢他的《潇湘竹石图卷》; 书法家喜欢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老百姓喜欢他骨子里的人情味;官家们喜欢他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品格。

苏轼曾身居高位,也屡遭贬谪,却始终能宠辱不惊,这种人格魅力已演绎为一种精神,千百年来,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为顺境中的人奋发向上的标旗、逆境中的人顽强打拚的灯塔。

这么说来,又有谁不喜欢苏轼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