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梓博书馆 2016-05-17

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新城镇位于桓台县西部,地处桓台、邹平两县交界处。东距县城15公里,南距淄博中心市区25公里。面积44.55平方公里,耕地2666公顷,辖40个行政村,人口3.8万。新城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明清时期即有沈、王、徐、耿、伊、傅诸大家族。王氏为名门旺族从王重光王渔洋,历代先后出进士31人,举人46人,为官者112人,有文学著述者50余人。

中文名新城镇
山东省
面积44.55平方公里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类型村镇
人口3.8万

新城镇位于桓台县西部,地处桓台、邹平两县交界处。东距县城15公里,南距淄博中心市区25公里。面积44.55平方公里,耕地2666公顷,辖40个行政村,人口3.8万。

春秋时期,新城一带是齐国的苑囿齐桓公爱好游猎,常从临淄来此游观射猎,并建高台戏马,隶属高苑地,后为武强、长山二县地。元太祖九年(1214年),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邑人张贵,组织流民绕台掘土筑城,名“新城”。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始割长山县东部、高苑南部、临淄县西部建新城县。1914年1月,易名耏水县;4月,因境内古有齐桓公戏马台而改为桓台县。1950年4月县城迁至索镇。1958年12月成立桓城公社。1982年4月更名为新城公社。1984年改为新城镇新城镇是新型的商贸重镇,拥有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之一的新城五金市场,同时也是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清代诗坛领袖王渔洋的故乡。目前,新城镇存有忠勤祠、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等反映明清时代风格的典型建筑和齐桓公戏马台、北极庙、钟楼、新城文庙、常平仓等历史名胜遗迹。四世宫保坊是国家级重点历史保护文物,被誉为“华夏第一砖坊”,新城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新城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绿色城镇”为目标,抓工业立强镇之本,抓招商续强镇之力,抓队伍固强镇之基,抓稳定保强镇之兴,凝神聚力谋发展,打造基础化工医药化工基地和机械加工铸造基地,实现了镇域经济跨越发展。

新城镇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广大客商投资的沃土。

近年来,作为淄博市后花园的新城镇积极致力于“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绿色城镇”建设,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为新上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农工建贸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镇有药用辅料(β-环糊精、β-环糊精衍生物、预胶化淀粉)、精密铸造塑料助剂造纸机械、硝酸盐系列等280家民营企业和2300家个体工商户以及众多的专业市场,有力地繁荣了当地经济,连续多年成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先进镇”。新城建工成为淄博市建筑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的建工集团,化工、橡胶模具、机械制造等产业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优势,全镇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新城镇目前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古城保护开发规划,二是对现存的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耿家大院、米脂祠堂等12处重点古迹做好保护,三是引导各村按照保护开发规划进行旧村改造,四是做好古县城及渔洋文化的资料收集工作。”日前,新城镇党委书记李丙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新城镇有良好的文化旅游基础,2008年,新城镇将以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加快古城保护开发,做好建设文化新城的准备工作,为全面开发新城打好基础。”

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是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们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故名。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

  此牌坊建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系砖石结构,呈中间高左右低的宫殿式。面阔9.2米,进深3.33米,高15米,拱门洞两侧有石狮8个。拱门、楹柱等上面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特别是砖砌圆柱顶部的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显示了明代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牌坊顶部飞檐斗拱,瓦当严整,四角杵头兽面,唇吻耸起,都悬吊着风铃铁马,随风而动,声韵动听。顶端花脊“八跑”,每“跑”二兽(寿),高居瓦基。瓦脊中的“麒麟驮宝瓶”尤其古朴可爱。整个牌坊是一幢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杰作。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稀有的砖结构为主的“四世宫保”坊,这种类型的砖牌坊国内仅存两座,另一座在山西平遥。微微秋风中,牌坊檐角的风铃在“丁零”作响,似在述说着这座古牌坊的过去和现在。

  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迄今已将近400年的历史。该坊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保卫明朝有功,经万历皇帝特许而建造的,以工艺精妙、古朴典雅而闻名遐迩。建坊时,王正在兵部任内,时年71岁。当时,曾追封其祖上三代,因此,该坊被称为“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面向南北,高15米,宽9.2米,进深3.3米。建筑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式样。它融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重大的史研价值。在三层基座(石头)上,四周均有精致浮雕,有莲瓣、云朵、龙驹、麒麟、松鹿、奔狮和景物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拱门两侧雕刻的八尊石狮,雌雄各四。雄狮足按绣球,回首张望;雌狮抚抱幼狮,俯首凝视,极尽母爱之情。

  该坊前后横幅石匾的两侧均有浮雕楹联,为隶体书法。两幅楹联上端都注有“玉音”二字,下端皆有精雕莲花承托。楹联的四周和石匾上下则雕刻着精致的飞禽走兽、山水花卉。

  中间大拱门之上,嵌有上、下两块横幅石匾,下为叙功匾,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讳、职衔和诰赠。叙功匾以上之匾额,镌有“四世宫保”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相传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写。

  新城镇相同的牌坊曾经有30多座,分别位于大街村头,经历文革后,只留下该牌坊。

  该坊于1985年定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世宫保的由来

“ 四世宫保” 砖牌坊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王象乾是王渔洋的伯祖父,也就是说,是王渔洋祖父的哥哥。由于 " 总督蓟辽 "(曾驻守山海关) 、 " 行边视师 " 、 " 威名著九江 " 、保卫明王朝有功,为万历皇帝特许而建成的,并追封三代,包括他的曾祖王麟(前颖川王府教授),祖父王重光(前贵州参潘),父亲王之垣(前户部左侍郎),为 " 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 ,因此该坊称为 " 四世宫保 " 砖牌坊。

  “ 四世宫保” 砖牌坊,面向南北,跨街而立,该坊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坊高 15 米,面宽 9.2 米 , 进深 3.3 米 , 占地面积约 30 余平方米 . 其形式为中间高 , 两边底的宫殿式样。该坊自下而上的构造是:最下面设基座,其基座横跨于大街两侧,由巨型方石砌成,分有上、中、下三层,每层四周均有精致的浮雕,底层雕有莲瓣;中层雕有云朵;上层雕有龙驹、麒麟、松鹿、弃狮、灵芝、行云等走兽和景物,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基座之上,开拱门三孔,中孔一洞大,横跨约 4 米,可以行人通车,左右两洞小,宽约两米,对称和谐。各门楣雕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尤其是拱门两侧,世石基座上雕刻的 8 尊石狮,分距前后两面,雌雄各 4 ,各见情态,生动活泼。雄狮是按锈球,回首张望,雄姿勃发;雌狮抚抱幼狮,俯首凝望,极尽母爱之情。中间大拱门之上,镶嵌有上、下两块横幅石匾,下为叙功匾、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玮、职衔和诰赠。叙功匾以上之匾额,镌有 " 四世宫保 "4 个大字,字体端正,笔力遒劲,相传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写。

新城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明清时期即有沈、王、徐、耿、伊、傅诸大家族。王氏为名门旺族从王重光王渔洋,历代先后出进士31人,举人46人,为官者112人,有文学著述者50余人。

新城是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的故乡。王士(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翌年任扬州府推官。一生清政廉明,勤于著述,编著达50余种。被誉为“一代诗宗”“文坛领袖”。

新城名胜古迹众多。有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王渔洋故居等名胜古迹和齐桓公戏马台、北极庙、钟楼、新城文庙、常平仓等历史名胜遗迹。2003年11月被省建设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位于新立村。初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修时拓为王士纪念馆。祠院南北88米,东西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楹,中间3间出厦。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碑文历代书法名家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洵、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有王重光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为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王士

生平展室有诗文著述、手稿、印章及康熙帝御赐信古斋带经堂复制件等。正堂前东、西厢房各3楹,堂前有双人合抱的古桧两株,左右对称,高约20余米。院东南隅有四面碑1幢,上刻建祠时祭者姓名。祠东50米处为原“碑廊院”存石碑9幢。

四世宫保坊位于镇南村,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此牌坊系砖石结构,宫殿体式。拱门洞两侧有石狮8个。拱门、楹柱上面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砖砌圆柱顶部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牌坊顶部飞檐斗拱,瓦当严整,四角杵头兽面,唇吻耸起,都悬吊着风铃铁马。整个牌坊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新城原有牌坊72座,主要有中山北街牌坊、中山南街牌坊、中山东街牌坊、中山西街牌坊及鹏程牌坊、四世宫宝牌坊、父子尚书牌坊、贞节牌坊等,现仅存四世宫保砖坊1座,其他都毁于战乱和“文革”。

王渔洋故居位于城南村,有明清及民国建筑108间,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北方古建筑群。该故居是在原西城别墅的基础上由王渔洋增葺修建。王渔洋去世后,西城别墅发生火灾,至晚清,被盐商冯冠儒所买,加以改造和扩建。1950年以后,一直作为粮仓使用。1999年移交县文化局。

耿家大院,是明朝父子进士耿鸣世、耿庭柏故居。在明清两朝,耿氏家族出进士7名。清朝后期至民国时期,耿家成为新城最有实力的家族,其工厂、店铺遍布济南、张店等地,耿家大院成为新城最大的院落。今仅存清末民初风格四套院落,建筑60间。耿鸣世,新城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历任邢台知县,刑部、礼部主事,广西、山西道监察使巡按等职。其子耿庭柏,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山阴县令、光山县令、刑部职方司职事、吏部考功司主事、浙江巡抚督察右佥都御史。俗有“新城王半朝,不如耿家一根毛”之说。新城有王氏“四世宫保”牌坊,耿家有“三世宫保”牌坊。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