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中潘金莲,竟然还有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东方竹马 2016-05-17


(图)潘金莲与西门庆,剧照


这标题看着迷糊,其实一点不迷糊,让人迷糊的倒是这个名字的真假来源。


《水浒传》里只说到“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大名叫个啥去不得而知,而另一部让潘金莲声名大振的《金瓶梅》里则似乎有据可查。“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但疑问也在这里,女子缠足一般要从四五岁开始,到十几岁才算功德圆满,也就是说想要知道是不是“缠得一双好小脚儿”要到十四五岁上才分辨得出,莫非一个大姑娘十几岁还没有名字吗?


按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卑下,嫁了人后就成了某某氏了,十几岁的大闺女没名字也算正常,但潘金莲嫁了武大郎之后却没变成“武潘氏”,就奇了怪了。


 “金莲”喻美足,尤其是缠成三寸以内就更妙不可言以为至美,这典故源于南北朝时期。齐侯萧宝卷的宠妓潘妃舞姿曼妙,甚讨齐侯欢心,于是萧宝卷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嵌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莲花之上翩翩起舞,步步生莲花,纤足在金光之下灿灿生辉,又有“足下生辉”成语的源来,齐侯大悦,赐其名为金莲,因其本姓潘,故史称潘金莲,这是“潘金莲”三字首次出现在历史中,比武大的媳妇要早上若干年。


后主李煜琴棋书画俱佳,他将前朝古曲《霓裳羽衣》改编后每每自弹自唱自得其乐,唯少伴舞,视为遗憾,宫女窅娘为讨主子欢心,自编自导了霓裳羽衣舞,并用锦帛将双脚缠成新月之状,跳起舞来更是绚丽婀娜,李煜特地为她造了一座缠绕着珠宝璎珞的黄金台,台上镶嵌莲花,让窅娘在莲台之上和乐起舞,“有凌波之态”。有人写诗拍李煜的马屁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后世将“金莲”视为腐朽好色的代名词。


古时君主或族长给奴仆改名换姓是很平常的事,《红楼梦》中宝玉的女使袭人姓花,原名花珍珠,宝玉取陆游的“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一句,为其改名袭人的事家喻户晓;宰相刘罗锅的仆人刘安,本姓也不是刘,因其在刘府打工,甚至姓都得改随了主人。


如此可知,潘金莲可能真的姓潘,但却不一定叫做金莲,因为从李煜之后就已约定俗成地将“金莲”二字视为奢侈腐朽的代名词了,很少会有人将这三个字自取其辱地做为名字,作者之所以用“金莲”为潘家六姐命名,应是取其杀夫之事为人不齿,实在是骂她妖冶、淫荡、狠毒的性格,或者是认为如此恶毒的女人根本不配有名字,故尔拿了“潘金莲”的典故取而代之,至于六姐真名实姓却不为人知,更或者,世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只是作者无中生有也未可知。


原标题:潘金莲不叫潘金莲


*作者:刘创,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