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听经典 | 贝多芬的送给恋人的音乐《月光奏鸣曲》

 红豆居士 2016-05-17


1800年,贝多芬认识了十五岁的少女朱丽叶塔·圭查蒂,两人互相心生恋慕。可惜限制于身份差距,这段恋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悲伤之余,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讲述这段爱情的甜蜜与无奈。

 

三十年后,德国乐评家莱尔斯塔勃听了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后感慨道:“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月光”的别称从此流行开来,这首贝多芬送给恋人的曲子也被后人称作《月光奏鸣曲》


这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之一,而它的颇具文学色彩的标题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有人认为,“月光”一词的来源是因为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是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如安·鲁宾斯坦就认为“月光”这个名称与作品不符,他认为第一乐章的音乐情绪是悲剧性的,与月光的含义完全相反。然而,“月光”这一名称的使用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受到了最为热烈的推崇和热爱。 

     

贝多芬的作品总是根植于他所生活的现实之中,他在现实中承受着一切痛苦,享受着每一份欢乐,并将他们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1796年至1800年,正是贝多芬的耳疾开始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他的时期,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似乎内脏也受着折磨,听觉更是越来越衰退起来。他一直对自己的耳疾保持着缄默,直到1801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韦该勒医生才悲伤地倾诉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身上浓浓的悲伤情绪,然而他却是如此需要欢乐,在没有欢乐时,他就创造欢乐!


在1801年他恋爱了,尽管他在恋爱上不断地钟情,不断地梦想着幸福,最后幸福却总是幻灭,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却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坠入爱河之中,《月光奏鸣曲》就是他爱情的心理体验,他创作了该首作品,并将他献给当时的恋爱对象朱丽叶塔·圭查蒂,然而,这位漂亮轻佻的贵族小姐却最终无情地抛弃了他。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在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之中,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视频:Claudio Arrau演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素材来源网络,特此感谢!

本刊编辑:Muses



本公益平台原创素材、以及部分来源于期刊和网络已授权的素材,欢迎只为交流和学习的转载,实现原文的文化增值,以达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对原文作者我们一起深表谢意,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我们当及时处理。



尚音爱乐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或轻点后右上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