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 艺术家】林尔.似与不似之间

 养悟斋 2016-05-18


一种印式的接受,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甚至包括众多横向同仁志士们之标新立异,方能成就。甲骨化印式以其自身诸多局限性,注定在该途上要筚路蓝缕,甲骨文出土百余年来,罕有以其入书、入印之大家出现,就是一个典型验证。故而植根于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我们再反视“传统甲骨化印式”,只能说:草创者疏,后继者密。在当代这个快节奏的生态环境中,林尔先生绝去功名利禄,宛如拓荒者一样一头扎进甲骨化印式的探索中,倏尔十余年,收获颇丰,令人敬重!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刀线”语汇,而这种刀线语汇是符合殷商审美风尚的。其行刀劲健、果敢,颇得甲骨文之原始镌刻神韵。文字既随形布局,又错落、简洁、疏朗、恣肆。采用此形式创作甲骨文印虽是险招,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天趣流露,才显示出作者对甲骨文传统的变通能力和再创造,颇具感染力。刀线语汇统一,近精微;谋局丰富多变,致广大。总的来说,他在统一的刀线语汇下营造着丰富的章法形式,因而这种因字布势的章法也就有了对“势”的诉求。何谓印势?它是指篆刻中各元素间富有联系性、趋向性、运动性的力感。势在草书中表现最为明显,从他边款来看,他进行了大量的草书实践,这就从某方面玉成了他的草意观,干预到他对甲骨化印式章法的分布上,就产生出大小、宽窄、疏密、侵让、欹正等势态的交融性特殊美感,也就是所谓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草意书写原则。这种在草写实践中对审美理念的抽绎,是印学极高境界,非平庸之辈所能触及。


甲骨化印式之要素有二:一曰甲骨化,其“似”也;一曰印化,其“不似”也。二者辩证统一,决不可厚此薄彼。重甲骨化而轻印化,虽展现卜文之风姿,但易导致印味不足;重印化而轻甲骨化,虽提升了印章属性,却容易弱化殷墟文字审美意味。


百年来任何一位从事甲骨化印式的大家,无不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游弋。倘使此二者协调统一,难上加难!毫无疑问,林尔先生的印已经把两要素调节得非常适度了。他的印虽然不像某些时人那样重视视觉冲击力,但这恰恰是他的审美追求,如果把他之前的汉印印式和现在的甲骨化印式比喻成一条连续性发展线索,那也是一脉相承的,印式变了,他自身的程序系统却未变,更改变不了他骨子里那种文人气质。

有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行走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林尔先生,必将在甲骨化印式的时序纵坐标上熠熠夺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