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互激励,不要相互利用

 阳光满城6536 2016-05-18

 相互激励,不要相互利用

 

/魏智渊

 

1

 

这几年不断地招聘教师,我从没有过“居高临下”的态度。一来,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工”,并不是上级部门经过缜密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审查庄严地任命的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我珍视坐在我对面那个往往忐忑不安的鲜活的充满渴望的生命。

这是一次聆听的机会,也是一次传播美好的机会。哪怕工作机会,也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彼此给予对方机会而已。

时间充裕的时候,经常会聊很久,请对方提问他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不是集中招聘,我常常会先带应聘者走一走校园,告诉他我们栽了多少树,计划中的英语芝麻街和一年级活动区,包括带他去八间教室里看看,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文化。然后,再坐下来谈,谈完后,往往还会建议他自己在校园里走走,甚至随便进班听课。

他可能落聘,也可能看到老师们的辛苦望而生畏并选择不来(有两例),但无论如何,我要让他知道一切真相,辛苦的,以及美好的。

我希望,他最终无论去哪所学校教书,心里能存着新教育小学曾经有过的美好的相遇。

我们不只是在招聘老师,同时也应该传播美好。

 

2

 

和家长也是如此。

家长和校长,当然有共同的利益基础,那就是孩子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既是家长的荣耀,也是教师和校长的荣耀。

但是,仅仅以这种实际利益结合起来的家校关系,会让我感觉到有点不舒服。毕竟,家长也是一个社会人,一个公民,而且并不缺乏社会责任感。所以,家长,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努力,并不是或不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我们的家长,甚至在公益方面都有很好的组织,这些,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孩子,也增加了学校对家长的敬意。

而我与不少家长也成为朋友,大家会一起讨论教育问题(我并不认为在教育问题上我必然就比家长高明)。

渐渐地,讨论不限于教育,更不限于自己的孩子,而进入到了专业碰撞。毕竟,大部分家长各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但能够为学校或班级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视野,一种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学习不尽。

我相信,最终,在彼此间建立起高度信任关系后,大家更多的是相互启发和激励,而不是相互利用。人类的眼睛,最终是为了凝望天空。

如果有一天,家长们能够有高端的沙龙式的汇谈,孩子在旁边聆听甚至参与,这该是何等的美好啊。

 

3

 

认识一些媒体人。

我喜欢那些纯粹的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媒体人,厌恶以媒体为工具交换利益者。

我骨子里并不喜欢报道新教育,因为我一直惧怕浮光掠影式的报道。不恰当的赞美,有时候是一种贬低。我喜欢深度报道,喜欢有媒体人长期地跟踪新教育而不报道,直到某一年某一刻觉得时机成熟了……

做教育报道,我认为一定要足够理解教育,理解得越深,报道得越有力量,越能够促进教育进步。

我认为,新教育是值得关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必要也不会在某一刻,“衣着光鲜”地迎接记者,而是真实地裸露日常生活。

可能有这个耐心的记者太少,但我宁可一直沉默,也会耐心地等待。

大家相互激励,为一个更美好的教育;而不是相互利用,为了新闻效应或学校“名声”。

速成的东西必定速朽。

越是当下认识不到价值的东西,越会活在岁月深处。

2014628日星期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