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曹力绘画(一)

 百了无恨 2016-05-19


人物速写——

曹力曾当过工人、演员、乐队小提琴手,现任该院壁画系教授、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

他深谙音乐、诗歌、舞蹈,1972年拿起了画笔,三十多年的绘画之旅独步时流之外,是当今艺术界鲜有的坚持艺术理想的求索者。他的绘画艺术不在于呈现外部世界,而是倾诉心灵,所有表现的都是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想象。

因为有着现实、具体、生动的注脚而积淀充盈,因为是心灵的呼唤,所以内质丰厚、牵引自然。他的画里蕴藉着音乐的韵律、诗的象征、舞蹈的舒展,流丽和谐而致悠然雅格,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与现实不同又近乎相似,超脱又不离世的迥异常规的景象。他以对生命的激情、理解、珍视、希望信仰着,举足轻重着,活力表情着,消解距离,呈现心灵中人生的奥妙。绘画艺术潮涨潮落却始终没有淹没曹力这个名字,回赠他的是必然的尊重和真实的吸引,走向优越的前方。

题图为曹力先生作品《梦境,2002年,100x100cm,亚麻布、油彩

======正文切割线======

荣格曾告诫人们,如果“要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效果之秘密,惟一的办法是——回复到所谓的‘神秘参与’状况”(《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只是荣格不重视个人经验,他强调所谓“全人类的生活经验”是一种人类共性的东西。所以很遗憾,如果按荣格所说,则世上的许多人将可能被排斥在艺术世界之外了,因为并不是每颗灵魂都能够回复到所谓“神秘参与”之中去的,某些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所谓的“人人都是艺术家”也就有些证据不足了。艺术家理想中的艺术世界总是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在现实与理想这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梦是人人会做的,但做梦的却不都是艺术家,艺术家大都做梦,但艺术家的梦也大不一样。

曹力先生作品《梦中的橄榄树》,2004年,50.2x40.1cm,亚麻布、油彩画

在现实中,画家曹力选择了退避到“梦”中的方式,而在艺术中,他又选择了将“梦”的境象重现在绘画中的方式,并且他力图尊重梦境的真实——再现他精神漫步过程中的诗意图景。

“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像一个梦;也许作品本身一目了然,其本身不但不作解释,而且相当暧昧。梦从不说:‘你该’,或‘此即真理’。它呈现意象的方式和自然界一棵植物的生长方式一样,其道理该由吾人自己去推敲。”(《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曹力先生作品《斑驳的墙,2000年,36x42cm,亚麻布、油彩

有意思的是,曹力绘画非常近似于荣格所说的“和自然界一棵植物的生长方式一样”地“呈现意象”——以至于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画家被丰富变幻着的想像力吸附着、亲和着,画笔蘸着彩色的感觉自由地游走在“两度半空间”(曹力语)……

曹力先生在中央美院画室 (2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