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最美的十大建筑!你去过几个?

 点出好未来 2016-05-19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优秀的建筑可以借助独特的设计,体现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反映城市魅力。而位于中国中心的武汉,自然汇聚了许多独居特色的建筑。那么“武汉十佳城市建筑”,你都去过吗?快来瞧一瞧吧!

1.403国际艺术中心

破旧而颓败的仓库、纵横交错又锈迹斑斑的管道、斑驳到似乎“毫无美感”的红砖瓦墙……承载的不只艺术爱好者的梦,还应该有不被磨灭的工业记忆,和属于一个城市特有的艺术情调。

它们空旷的仓库正是艺术家最好的画廊,它们斑驳的砖墙正是天然的涂鸦画布,它们随意堆放的集装箱正是独特的造型。这些被遗忘的角落却在现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它们成为了城市最特别的存在。

从工厂遗址到艺术空间

记忆中的武汉并不像是一个文艺的地方,可偏偏在工业区有了一片文艺之地。原是武汉锅炉厂403车间工业遗址,由1953年苏联和捷克援建造,经过一番改造后变成了现在的艺术区——403国际艺术中心。废旧零件打造的雕塑,与园区内斑驳的墙壁相比,又是怀旧又是创新。老旧的红砖墙用历史描绘了老武锅的曾经,就这样将城市标记印在了这里。

403国际艺术中心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从一个破旧的工厂遗址到武汉知名艺术区的蜕变,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路标,仍由你在里面摸索,反正每一处都有小惊喜在等着你。

我们是403国际艺术中心

一个高度浓缩的文化艺术孵合体;

由原武汉锅炉厂编号403的双层车间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403国际艺术中心;

其中包含红椅剧场、剩余空间、漫行书店、原型创业邦四大文化创意板块;

涵盖音乐演出、戏剧表演、美食讲座、艺术展览、创意市集、文学分享、文创座谈、亲子活动、电影放映等;

影响遍及本土原创音乐、大学生戏剧创作与表演、艺术创作、文学亲子教育、文创事业等领域。

他们在3500平米的空间里立体交融,跨界互动,从而孵化出;

现代人在城市与生态、人与社会、艺术与工艺、时尚与传统的交融中;

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的话剧,音乐,艺术创作,设计,文字……

源源不断的为城市提供文化艺术生活相交融的精神场域。

/ 红椅剧场/

用戏剧演绎人生,用音乐分享美好,用舞蹈沸腾青春

/漫行书店/

用阅读陪伴四季,用文字抵达远方,用思想浇灌成长

/ 剩余空间/

用艺术创造价值,用创意点亮现实,用初心联接世界

/原型创业邦/

用梦想凝聚土壤,用创想激发种子,用专注构建未来

空间和时间是哲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和时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已故建筑大师陈世民说过,做建筑实际上是做空间,这是狭义概念的空间,而广义概念的空间不仅包含建筑,更把所有人类生存的空间,思想和文化包含其中。 这是包含文化在内的全新产业,就像硬件加上了软件,建筑被赋予了灵魂。

2.武汉市民之家

位于金桥大道以西,三环南路以南,是北面进入武汉市区的窗口。建筑平面采用围合式布局,临金桥大道布置规划展示馆,其余三面均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盘旋而上形成绿色景观中庭,既是市民共享的大客厅,也是政府和市民交流的平台。

由于其临近三环立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人们的视点在起伏和回旋中不断变化,于是设计者通过塑造一个盘旋上升且张力十足的雕塑造型,使各立面都具有变化而统一的视觉效果,起伏上升的屋顶还赋予建筑独特的第五立面。锈红色的金属穿孔板,衬以透明的玻璃,呈现出斑驳的光影效果。不仅勾勒出简洁有张力的建筑体量,也满足了建筑内部采光通风的需要。

3.湖北省图书馆新馆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武昌区沙湖之滨、汉街西头。主体造型以“楚天鹤舞、智海翔云”为立意,极具鲜明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义涵。

主体不同曲面凹凸进退构成体块间的穿插组合,外立面横向线条均匀排列,延绵舒展,既有行云流水的畅美,也有白云黄鹤的飘逸。室内中庭延续室外立面设计手法,通过遮阳和栏杆扶手的均匀排列,形成如鹤如凤、似云似水的空间效果。新馆凸显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主体空间将层高、柱网、荷载三者统一,通过拼装组合,灵活隔断,形成加工、典藏、借阅等八大功能区,其开间宽阔,敞亮通透。采用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模拟等技术手段专项研究,优化室内功能、维护结构和家具布置等,呈现给读者舒适化的室内环境。

4.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首义文化区,项目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求新求变”为核心的首义精神为构思重点,强调整体环境和氛围的营造。项目与红楼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同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集纪念、集会、文教、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体现了“公园中的博物馆”的理念。

建筑轮廓意在展示中国建筑的“双屋顶”和“挑檐”,升起的外墙意味着“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正三角形的建筑主题则蕴含了积极和创新的含义,表明了武昌首义的成功。建筑的外墙为红色,基础为黑色,反映了博物馆的“革命性”与“黑暗”的对比,也表现了楚国时期的古典建筑“红色”与“黑色”的基调对比。

5.武汉天地商业街

武汉天地商业街坐落于汉口永清片区,紧邻长江及江滩,由一条贯穿的绿带将商业和相邻住宅进行动静分隔。

建筑设计上,贯穿新老建筑融合设计的理念,保留修复八栋历史保护建筑。为保护老树木,新建建筑甚至退让已有树木建造,形成耐人寻味的丰富地形及空间。地块中将新建的玻璃顶棚与室外亭榭与老建筑巧妙结合,将其改造为咖啡馆餐厅商店,通过对室外空间的设计,使新老建筑协调一致。

6.万科润园

原址为中国普天电子设备厂,厂区为50年代建筑,风格统一,场地平整。地块内生长有较多原生或次生木本植物。胸径在15cm以上的树木达到862棵。

该建筑以尽量保存树木和原状环境特点为宗旨(最终约保留了668棵乔木、原始水塔及原始中心花园),利用了原厂区中心花园和小树林。为尽量保护树木,多层建筑的布置基本对应原厂区建筑,区内道路也对应原厂区道路,且仔细研究场地标高和室外管线布置,并局部灵活布置一层装置式功能房,因树制宜、树下种房。

户型建筑设计采用标准与非标准相结合的户型设计策略;每户拥有庭院、平台或屋顶花园,形成有天有地而又节地的都市院墅。

7.武汉市美术馆

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历史街区,由金城银行等历史建筑改扩建而成。该建筑既保留了历史建筑风貌,又能根据美术馆建筑的功能和设施的要求进行扩建,并使得新老建筑在结构、立面、功能等方面获得共生:结构设计上,历史建筑根据保护要求进行加固,扩建部分结构自成体系;立面设计上,历史建筑依据档案馆资料整旧如旧,扩建部分在体量、尺度、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功能植入上,原有的历史建筑通过改造获得了新生,旧城地区也因融入了符合现代使用要求的新型建筑而功能日趋完善。

该建筑东面紧邻校园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南面直接面向校园主干道学府路。如何处理好新建筑与校园整体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协调好与东面图书馆的关系是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同时,设计在内部营造一个独享庭院,作为师生交流场所,给使用者以归属感。建筑造型上,我们在东立面设计了一个流动的完整界面,以一种既谦逊而有独特的姿态与图书馆建立对话关系,材质上金属百叶、干挂石材、玻璃形成对比,在不同的光线下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

8.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汉阳月湖之畔,包括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建筑外观顺应汉江、月湖东西延伸的形态,构成东西长向舒展的造型,有如行云流水,富于韵律感。同时,东南侧入口大堂空间斜向偏转,遥指古琴台,形成历史之轴,宛如沧海之回流,使主入口空间更富于动感,凸显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主题。

琴台音乐厅在规划布局上与武汉琴台大剧院对称布置,伫立在同一中轴线两侧,在5.1米的高台之上,遥相呼应,形成控制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广场的视觉焦点。建筑整体造型追求“行云流水、轻歌曼舞”般的音乐感,强调线条在建筑中的巧妙组合。通过对清水混凝土挂板、铜板、玻璃等几种不同材料的使用形成材质及视觉上的对比,表达了“知音契合,岁月留痕”的意境。

9.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紧邻东湖风景区,包括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地下车库、设备楼及附属配套建筑。建筑采用一主两翼的构图,与主入口门楼共同形成“楚宫双阕对阳台”的完整格局。以左翼的楚文化馆为序馆,以居中的综合馆为核心,以右翼的编钟演奏馆为结束,流线清晰,展示内容丰富完整。

建筑造型结合楚式高台建筑的特点加以创新,主体建筑屋面以传统的坡顶建筑为基础,在覆斗型的体量上作减法构成,建筑细部方面从基座、台阶、栏杆、墙身、门窗、檐口、脊饰到室外环境的各方面,均力求古朴而有新意、简洁又耐人寻味。

10.华侨城运动生活中心

华侨城运动生活中心为武汉华侨城东湖社区的配套会所。功能包含两个室内羽毛球馆、一个室内游泳馆和一系列其他运动设施。

建筑设计既考虑了东湖、运动生活中心及社区之间的视线关系,也呼应了与滨湖带形景观的形态关系,其目的是使这个房子在视觉感知和流线组织上成为湖滨景观的一部分。生活中心场馆围绕入口广场和下沉庭院形成H型布局,较大的体量得以化整为零。建筑屋面和墙面大面积采用种植屋面和垂直绿化技术,使得建筑整体形态与湖滨景观带的关系更为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