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学习和做事的深度,决定了事业和人生的高度

 花非花_易中求 2016-05-19

 1

我们的身边,既有勤勤恳恳工作10几年,还在基层默默奋斗的人,也有生来就耀眼夺目的天才。

比如前一段时间被众多人所评论的董明珠小姐,抛开她屡次说的在大家眼中幼稚的话,就是一位在职场上不折不扣的天才。她的起点其实非常低,就是格力公司一名普通的业务员。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她的职场履历,发现其升迁和发展的速度简直比火箭还快,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董明珠90年进入格力公司,94年就做到了经营部部长。到2012年,就成功成为格力公司的董事长。如果说人生赢家的话,董明珠小姐绝对是其中典范!

另一位创造职场升迁奇迹的典型人物,则是曾经陷入“学历造假”事件的唐骏。根据记载,唐骏94年才加入微软公司,97年就成为大众化技术支持中心的总经理。到2002年,成为微软中国公司总裁。

中国人倾向于阴谋论,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超出平常想象的成就,大家便会猜测TA是不是有什么背景关系啦,是不是在玩潜规则啦。下意识里,大家都在忽略这样一件事情:难道他们就不能是凭借自己实力上去的吗?

不管其他非议,董明珠小姐和唐骏先生其实都不算是什么背景雄厚的人。他们在职场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更多就是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做事能力。

2

所以我们自然面临这样一个话题:在我们看来“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不同人的发展速度、最后所取得的成就居然存在天壤之别?即便考虑到运气、环境的因素,这种差距之大也足够令人瞩目。是否存在什么秘诀和方法,至少是方向性的指引,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好一些?

自07年步入职场开始,我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几年,我在大型国有企业里面打工。我所思考的问题是: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更容易把工作做好,以及得到领导的赏识,从而得到更多升迁机会。

后面几年,我又有了几次创业的经历。站在领导的角度,我又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把领导岗位、核心岗位分配给怎样的员工,才能更利于企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效益。

近10年来,我还一直在观察身边的朋友、同学的职场经历,分析他们各自的发展情况和学历、性格、学习及做事方式之间的关联。

到最后,我发现每个人获得一定的成就,其实是诸多复杂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但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让有些人总是能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发展速度更快。

说起来也非常简单:那些总是能够把事情研究深、把任务做深做细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和这个因素相比,学历、智商,甚至是背景、情商都要往后靠。

3

什么是学习的深度?就是不拘泥于问题的表面,能够去深入思考问题背后深层次的逻辑,并且能够考虑到当环境、因素变化的情况下,问题会相应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都说学习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只做到这种程度还是不够的。把学习做深,代表的是研究事物背后本质性的规律,从而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法通则万法通的效果。和校园里只要把考试考好就达标不一样,在职场我们应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只靠教科书式的“标准解法”去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对创业者、新业务开拓者来说,可能每天遇到的都是新问题,是前人根本没经历过的问题。这时候,只能依赖我们依靠以往的知识结构、现有的资源,通过灵活排列组合,优化调配去解决。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是很难一蹴而就的。

什么是做事的深度?就是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即便是再寻常的事情,都愿意去思考每一个细节和流程,去思考如何持续优化。同时思考事情关联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分别该如何良好应对。

4

关于这两方面,我都经历过让自己记忆犹生的实际案例。

高一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只能排在班级中上,年级中游。作为一名家境贫寒,读书是唯一出路的我来说,可以说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中,便开始仔细研究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那时候同学中间非常流行购买各种辅导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往往会总结很多考试经常会考的经典题目,以及给出参考解法,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最佳途径。但我发现: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基本上从来不购买辅导资料。只是依靠标准教材和学校发的练习册,他每次都能考出很好的分数。

后来我便请教他,他说:很简单呀,教材教的是基本规则,不管是练习册还是考试,肯定是要考我们对这些基本规则灵活应用的程度。那么我看教材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这些规则是如何组合起来使用的。做标准习题的时候,就会揣摩出题者到底是要考核哪些基本规则。这两个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虽然题目千千万万,考来考取无非都是基本知识点的排列组合。然后再把经典的几种排列组合学透,考高分也就很容易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和学习表象相比,学习本质有多么重要。后来在这位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努力下,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高考的时候成功成为当地的高考状元。

另一个例子,是工作第2年的时候。那时候大家步入职场不久,彼此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无非是薪水多少、周末去哪里玩之类的。但我注意到,有一位同年毕业的朋友已经成为他们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就我对他家庭的了解,是不可能有额外的社会关系帮助他达到这个成就的(原谅我当时第一反应也是走后门),所以便找了个机会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

这位朋友的见解至今让我受用无穷,他说:

其实站在老板角度,让谁做管理岗位其实非常简单的。固然很多时候会考虑关系和新人程度的问题,但企业终究是要有人来做事情的。那么关键岗位到底用谁,关键是谁能把事情搞定,做好,创造效益,让老板省心。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把事情搞定,做好呢?其实就是做事能否做细、做深。比如说老板让你去接个客人。一般人的做法可能就是问一下客人什么时候到,联系方式是什么,然后准时去接回来到公司就完毕了。但我的话就会想的更全面一些,比如考虑到塞车的因素,客人到当地是否适应环境的因素。以及接客人后大概什么时候到公司,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准备,等等所有细节。

所有事情你都用这样的态度、方式去处理,久而久之老板就会觉得你这个员工特别靠谱,特别省心,用起来放心。那么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第一个会想起你。

后面我开始创业,在用人的时候发现确实是这个规律。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并不是从学历、背景这些因素去考虑用人,而是这个人到底能否把事情搞定,能否让我省心、放心。

5

我第三次创业,是做“职场充电宝”这个公众号。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在线免费授课,通常都有几千人上万人前来听课。

多次授课,我发现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只要一节课我讲实操性的技巧多,那么这节课就会特别受欢迎,课后得到的评价也很高。相反,如果我主要讲技巧背后的理念、规律这些其实更有价值的东西,大家就会觉得很虚、没用,批评的声音就很大。

这其实也反应了当下一个浮躁的价值观:大家都只在追求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但好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准备、好的基础、好的过程造就的。连本质的规律都没搞定,就算学会再多实操技巧,我们也很能学深、做深。

如何学深,然后把事情做深?首先你不能忽视基础,即便是再简单的知识也要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其次,你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思维层次。而提高思考能力、思维层次最好的工具之一就是思维导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