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分子角度看甲状腺癌

 渐近故乡时 2016-05-19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按组织形态特点,主要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低分化以及未分化癌,其中除了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神经嵴衍化的滤泡旁C细胞,其余四者都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


近年来有关甲状腺癌的分子改变的研究很多,甲状腺癌中常见的信号通路中分子的改变包括BRAF基因点突变,RET/PTC基因重排,NRAS基因、PAX8/PPARy基因重排,PI3KCA和CTNNBI的基因改变,以及NTRK、TP53、PTEN,还有IDH-1和TERT启动子的点突变等。

BRAF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对碘的摄取效率降低,可能因此导致对放射性碘治疗相对不敏感。因其潜在的预测预后及指导放射性碘治疗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推荐对有条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

RET/PTC基因重排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但也可见于部分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联系尚不明确,有报道儿童散发性病例中发生率约为45%,高于成人。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NTRK1重排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报道,发生率约12.6%,并且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PAX8/PPARy基因重排仅见于滤泡亚型,阳性率约为37%,且与多灶性及血管侵袭性相关。

在滤泡亚型和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RAS突变率有较大差异: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RAS基因突变率约43%,而在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少见NRAS基因突变。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DH-1突变与组织学亚型相关,经典乳头状癌突变率约为10%,滤泡型乳头状癌约为20%,但是该基因改变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尽管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晰,但是研究表明,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癌的分子改变主要集中在MAPK信号通路。值得注意的是,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癌有着相当类似的突变谱。

因此研究者推测,MAPK信号通路上的分子发生突变会使甲状腺滤泡细胞向甲状腺乳头状癌转化,而若是出现PTEN、RAS、等PIK3CA信号通路或者PAX8/PPARy基因的异常则向甲状腺滤泡癌转化。


本文出自:最新研究进展《滤泡细胞来源的甲状腺癌的分子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