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青岛】还记得老影片《青春之歌》吗?崔嵬戏中的女星:谢芳、李云鹤 、端木兰心

 panggxj 2016-05-19



崔嵬和家人合影。


一个“疯子”
艰难求学,初露编剧才能


  说崔嵬是个“疯子”,并非对他不敬,相反,正是出于一种敬意。虽然自小生活艰苦,但崔嵬不是囿于生活牢笼里的小鸟,他一直站立在时代前沿,像站在破茅草屋顶的雄鹰,寻找时机,准备起飞。
  1912年10月4日,崔嵬出生在诸城县王家巴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原名崔景文。时年军阀混乱,民不聊生。崔父崔鼎新为了养活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崔嵬10岁那年,拖家带口来到青岛谋生。崔文在四方机车厂看大门,做勤杂工,崔母上街摆烟摊,尽管如此,仍难填饱六口人的肚子,据《崔嵬在青岛的岁月》中称,崔家出于无奈,把大女儿卖给他人改姓傅。也正是这种牺牲,让崔嵬有了进四方小学读书的机会。不过,3年后,崔嵬还是因家庭贫困辍学。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崔嵬进入了孟庄路上的英国资本家办的大英烟草公司(今青岛颐中烟草公司)当童工。1925年,工人运动的浪潮涌进青岛,崔嵬因反抗帝国主义分子和工头的欺压,第二年被工厂开除。


崔嵬主演的《海魂》。


  1927年,望子成龙的崔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东拼西凑了一笔学费,让独子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考上了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入校第二年,崔嵬便开始在青岛的报纸上发表小说、散文,“取笔名为‘疯子’,发表的作品有《琴影》《光荣》《狗的惨剧》等。青岛也叫琴岛,《琴影》这篇小说把一个女人比作青岛,描写她从帝国主义手中重返祖国怀抱的故事”,鲁海先生说。此时的崔嵬,已经展现出了编剧才能,用青岛做主角,为时代进步摇旗呐喊。然而,仅仅一年后,崔嵬便被开除。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一次开除让崔嵬开启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1930年,18岁的崔嵬赴省城济南,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组,这是一所既上学又演出的戏剧组织,同学当中有魏鹤龄、杜建地、李云鹤(江青)等。院长正是后来的国立山大校长赵太侔。“但崔嵬只在实验剧院学习了半年,剧院因经费无着停办,崔嵬就又回到青岛”。随后,崔嵬在王统照介绍下去威海法院当收发,但不久又被解雇。
  历经挫折,成为崔嵬日后的写作素材来源,而半年的戏剧学习,也让他与演艺事业从此结缘。



崔嵬身材魁梧,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


一只“海鸥”
又导又演,难掩艺术锋芒

  1931年,崔嵬“失业”后,并不灰心,他积极学习,一边应聘到《青风报》当记者,一边到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1932年,地下党组织领导成立了青岛“左联”,又成立了左翼剧联青岛小组,对外叫“海鸥剧社”,王林在《忆崔嵬同志二三事》中称:“当时崔嵬同志住在青岛姑母家,常到青大打篮球,有时也旁听中文课。我们听说他是实验剧院的学生,就拉他参加了剧社”。
  压抑已久的崔嵬终于找到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他导演了《工厂夜景》《月亮上升》等剧,轰动岛城,就连上海的《文艺新闻》都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做了报道。青大改组为山大后,海鸥剧社向社会上发展,崔嵬集编、导、演于一身,尽情展露艺术锋芒,他先后在文德女中、铁路中学、市立女中(今青岛二中)等学校辅导排演了《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父归》等剧,播撒艺术的种子,日后的著名的影星端木兰心便接受过崔嵬的辅导。


《放下你的鞭子》,崔嵬导演的话剧。在青岛演出时,女主是李云鹤(后改名江青),男主是俞启威(后改名黄敬)。


  “‘海鸥剧社’除了在市内用各种名义进行演出活动外,还曾到崂山东的黄山一带渔村,用土语巡回演出。崔嵬同志这时就用自己的艺术武器,为党进行宣传工作。黄山一带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是有崔嵬同志的艰苦劳动的”,王林回忆。1933年春节后的农闲季节,崂山脚下的王哥庄街头来了几个艺人,一个老汉拉着胡琴,一个姑娘唱着京剧,唱着唱着突然倒了下去,老汉拿起鞭子抽打。观众中一个青年拉住老汉的手说:“放下你的鞭子!”老汉泪流满面地说:“俺也不忍心打自己的闺女,俺在东北的家乡让日本鬼子占了,逃难来到青岛,靠卖唱赚几个钱吃饭。”青年领着老乡们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台上喊声四起,台下群情激奋,演老汉的是崔嵬,演姑娘的是李云鹤,演青年的是俞启威。以后,崔嵬在北平香山又与张瑞芳合演此剧,引起轰动,该剧名为《放下你的鞭子》。
  崔嵬正在艺术道路上如鱼得水时,“一九三三年夏,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破坏,崔嵬同志也被迫离开青岛”,王林回忆称。



崔嵬在给《青春之歌》主演谢芳说戏。


一部电影
重回青岛,谱下“青春之歌”

  “正气凛然的农民宋景诗是他(《宋景诗》);粗旷勇敢的水手窦二鹏是他(《海魂》);质朴豪爽的朱老龚和朱老忠也是他(《红旗谱》);淘气机灵的嘎子是他(《小兵张嘎》)……崔嵬塑造的形象很多,称号却只有一个,人们叫他大帅。”——《崔嵬传》
  “我爸爸这一辈子,搞文艺,打仗,种田,上工厂,样样行,就是与‘当官’无缘!”崔嵬的女儿崔敏说。新中国成立后,崔嵬曾任中南行政区文化局长、中南文联副主席,但是,1954年,他还是辞去了一切官职,投身于热爱的电影艺术,做了一名电影演员。
  虽然离开青岛,但崔嵬并没有忘记青岛这个故乡,在1957年拍摄电影《海魂》时,他和剧组回到青岛,终于和家人团聚,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常回到福建路36号院家。“当影片拍摄完之后,在崔嵬的建议下,摄制组还在青岛市礼堂组织了一台晚会,崔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家乡青岛的怀念与深情”,鲁海先生说。


《青春之歌》几代人的经典,连同青春的歌哭言笑,留存在记忆之中。


  所以,在导演力作《青春之歌》时,出于故土之情,虽然片中讲述的是秦皇岛海边,他还是带着剧组的全班人马,来到青岛的仰口海滩。据青岛文艺评论家吕铭康回忆,他曾与谢芳谈起当年在青拍摄的细节,“谢芳说,当时他们下榻在青岛一家条件非常简陋的澡堂里。这场戏是拍林道静跳海自杀未遂。开拍时,崔嵬要求她从浅水处涉过没腰的海水,走到摄影机已经对好了位置的一块礁石上去,才能往下跳。而且在未跳之前,演员身上的衣服应是干的,所以她还必须将服装顶在头上,到礁石上之后,再把服装换好等待拍摄。当时,谢芳拍摄这组镜头时,已经在海水里泡了好几个小时,以致拍完回到海滩,她已浑身乏力,瘫倒在地”。
  尽管艰苦,但现场拍摄的气氛比较融洽。不过,直爽的崔嵬却经常会一个人发呆,默默地遥望大海,人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估计,在崂山脚下,他又想起了当年的“鞭子”吧!后来,经历特殊的时代,崔嵬这位高大魁梧的山东大汉身心遭到摧残,于1979年倒在了病榻之上。崔嵬夫人何延曾说,崔嵬生前曾计划拍《李自成》,可惜,这一愿望没能实现。
  那颗曾经灿烂的星光已经逝去,但他点亮的星空照亮了一代人的心扉,不会轻易磨灭。



谢芳在《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静。这部戏根据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改编的,杨沫又在电影中担任编剧。杨沫是林道静的原型,张中行是余永泽的原型。杨沫和张中行有过一段婚姻,后离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