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器晚成的崔嵬弃官从艺,42岁进影坛,48岁成首位百花影帝

 蔡叔刚 2022-01-08
文章图片1

1959年第1期《上影画报》封面,崔嵬主演的电影《老兵新传》(1959)的造型

作家老舍(1899-1966)在看过崔嵬(1912-1979)演的《老兵新传》(1959)之后,曾在《简评演技》一文中,对他的演技评论道:“我觉得不管他演什么戏,他总是他,而他又恰好是他所扮演的人物。很少看出他作戏的痕迹,他是那样从容不迫,亲切可爱,把他放在一个故事里,他就自自然然地成为可爱的剧中人……他不是在那扮演老兵”,他叫我们相信他就是那位老'老兵’”。”

文章图片2

崔嵬在电影《老兵新传》(1959)中的影像

但凡接触过崔嵬的朋友们,都对他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他就像“一团火”!这不仅因为这位山东籍的魁梧大汉,说话声如洪钟、办事果断利索,而且对艺术怀有火一般的热情。

崔嵬虽然曾与赵丹(1915-1980)并称“北崔南赵”,也曾是新中国首位影帝,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大拿”,但眼下的观众未必对他很熟悉,毕竟他演的角色具有时空的局限性,说到他导演的《青春之歌》(1959)和《小兵张嘎》(1963),想必就有人会有印象了。

文章图片3

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

崔嵬的童年是苦难的。

1912年,他出生在山东诸城县王家巴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生活无着,姐姐被卖异乡;他自己在12岁时,便开始到一家烟厂当童工。

生活的磨炼,培养了他憎爱分明和刚烈的性格,却为工厂所不容,终于被逐出烟厂。后来在亲友的资助下,才开始求学。

文章图片4

青年时期的崔嵬

少年的崔嵬便尝到了人生的艰辛,他开始浏览中外那些探求人生意义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青岛礼贤中学就读时期,接触了许多进步文艺书刊,从而启迪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对革命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蒋介石叛变以后,崔嵬对反动当局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土的罪恶行径,十分愤慨,他张贴传单,发表抗议演说,竞被开除校籍。但他并不气馁,当他转入青州县中学时,又写了一篇揭露当地农村阶级压迫的文章《农村生活一瞥》,触怒了当局,又被驱逐出县境。

文章图片5

1960年第12期《大众电影》封面,崔嵬主演的电影《红旗谱》(1960)中的造型

青年时代的崔嵬,面对的便是这漫漫长夜的旧中国,可他心中想的已不是个人的不幸遭遇,而是在寻求一条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

崔嵬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和他走上艺术道路是同时开始的。当他被驱逐出境,流入济南后,考入了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班,便参加了党在山东所领导的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左翼戏剧运动。

文章图片6

1938年,崔嵬和张瑞芳

从此,开始了他革命的征程。崔嵬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和一些同志组织了海鸥剧社,编演一些迅速反映现实和救亡运动的剧目,在工厂、农村演出。他还以“疯子”这一新奇的笔名,写了一些杂文和报道,其中有一篇揭露反动派纵火真相的文章《呜呼!杀人放火者谁?!》,使军阀当局大为恼火,下令搜捕他。崔嵬再次被迫逃亡他乡。

1936年冬,崔嵬与陈波儿(1907-1951)一起参加了上海救国会组织的妇女儿童慰问团,赴绥东抗日前线慰问演出。他改编了《放下你的鞭子》,把话剧搬到了街头、广场,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

文章图片7

电影《十字街头》 (1937)片头影像——崔嵬名字在演员表中

他在上海停留的这段时间,参加了沈西苓(1904-1940)自编自导的电影《十字街头》 (1937)的拍摄,这是他真正第一次接触电影这项工作,虽然他在里面只是演了一个配角,但电影的魅力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影像,以至他以后一直念念不忘。

作为街头剧演出,崔嵬主演了剧中的卖艺老汉,在民众中影响很大,反应强烈。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章图片8

崔嵬与张瑞芳一起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他在北平,还曾和张瑞芳(1918-2012)合演了这个街头剧,一时广为流传,推动了北平的救亡戏剧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党领导的救亡演剧一队,辗转于西北各地。

1942年冬,崔嵬调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工作。这时,他与群众在一起挖坑道,与战士们一起打敌人的岗楼和碉堡。

文章图片9

崔嵬在电影《红旗谱》(1960)中的影像

这段时间的生活感受对于他后来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对他拍摄《小兵张嘎》、在《红旗谱》(1960)中扮演朱老忠,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全国解放后,崔嵬一直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曾在武汉任中南文艺学院院长、中南文化局局长等职。但是,崔嵬从事艺术创作的冲动仍然十分强烈。

文章图片10

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书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影片《宋景诗》(1955),许多人推荐崔嵬扮演宋景诗这位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可是行政工作难以摆脱,应国家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1913-1996-)的邀请,崔嵬终于出现在郑君里(1911-1969)和孙瑜(1900-1990)导演的电影《宋景诗》的镜头里。

文章图片11

崔嵬在电影《宋景诗》(1955)中的影像

按照当时崔嵬的干部待遇,上海有关部门给他安排了一辆吉普车、一个单人间,两个勤务员,都被他拒绝了,与老乡同吃同住体验生活。

此前,他虽然已有20多年的舞台经验,可是走上银幕真正担任男主角这还是头一次,而且年龄已经42岁了,这使他感受到任务的艰巨性。

文章图片12

崔嵬和陶金(右)在电影《宋景诗》(1955)中的影像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与大家起研究脚本、揣摩角色,认真扮演,终于成功地塑造出宋景诗这一历史人物的银幕形象。

这时在北京的金山(1911-1982)也邀请他出演自己导演的《黄花岭》(1956)中的男主角,而且该片的形象非常适合崔嵬,毕竟像他这样形象的演员,上影肯定出不来。

文章图片13

崔嵬在电影《宋景诗》(1955)中的影像

当时上影厂的魏鹤龄(1907-1979)符合时代的特征,但其形象过于老实,没有那种“顶天立地”的糙汉子的感觉。

正因为崔嵬对艺术的特长,组织上于1956年12月首先考虑调他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亲自致函崔嵬:“从中南文化部的部长到北京市文化局的局长,顺理成章。而且你又是一个有经验的话剧导演,如果想演戏,和北京人艺、青艺的老朋友金山、欧阳山尊(1914-2009)、焦菊隐(1905-1975)搭档,岂不十分便当?到北京市来吧,我们热烈欢迎。”

文章图片14

崔嵬在电影《宋景诗》(1955)中的影像

一听说要安排崔嵬的工作,戏曲界名流也发话了。

梅兰芳(1894-1961)首先表示欢迎他到中央戏曲研究院任副院长,并认为有崔嵬作他的副手,对他来说可算是天设地造。他对这位延安培养出来的戏曲专家,十分佩服,并表示能够精诚合作。

此外,欧阳予倩(1889-1962)老前辈也真诚向他发出邀请,希望能来就任中央戏剧学院的常务副院长。

文章图片15

崔嵬和牛犇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此时的崔嵬也想,既然是组织上征求我的意见,那我要求归队到自己喜欢的舞台与银幕之中;如果有可能,让我重操旧业,就当演员吧。

于是,在当组织部门征求意见时,他直率地谈了自己的意见——不当官,当一个普通的演员。

对他的这一要求,组织部门管干部的同志惊呆了。他们不得不审慎地对待这位高级干部的意见。

文章图片16

崔嵬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几天以后,当组织部门将上级对他的安排意见转告崔嵬时,让他在北京市文化局长、中央戏剧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三选一。

崔嵬考虑再三,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当一名普通演员。

组织部门只好把崔嵬的个人意见报到周恩来总理那里,经周总理同意,他终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文章图片17

崔嵬和赵丹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当时在电影领导岗位上的老朋友陈荒煤、汪洋欢迎他、理解他。因为就他弃官从艺这一点来看,他也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艺术家。

不当官,为的是演戏,这在当时的文艺界,不啻是爆出了一条特大新闻。对此,他乐呵呵地说:“我当部长为官是干革命,搞电影为民也是干革命。”

文章图片18

崔嵬和赵丹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接着,崔嵬到上影与赵丹合作拍摄《海魂》(1958)。当时赵丹已是拍过30余部影片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了。这时的崔嵬,还只是一位银幕上的新兵。

他演的《海魂》中的窦二鹏,也是血肉丰满,有棱有角的人物,体现出一个深受反动派压迫、反抗性很强的水兵性格。

文章图片19

崔嵬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要知道早在1936年拍摄《十字街头》 的时候,赵丹就已经是男主角了,而那时的崔嵬还是个不起眼的小配角。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在《海魂》这部影片中却合作得非常默契,真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了,至今人们还把他们互相“让戏”不争镜头一事,传为佳话。

文章图片20

崔嵬在电影《老兵新传》(1959)中的影像

赵丹私下说,演员里他最服崔嵬,放着官儿不做,全力演戏导戏。他还对崔嵬激情充沛的表演给出了极高评价:“得天独厚、可遇而不可求、中国气魄”

这时的崔嵬成为北影厂的台柱子,从1955年到1964年,几乎每年都有作品上映,每一部影片都引起轰动,创下票房纪录。

文章图片21

崔嵬在电影《老兵新传》(1959)中的影像

1959年是崔嵬才华“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他又在上影导演沈浮(1905-1994)导演的《老兵新传》(1959)中饰演男主角战长河。

崔嵬长期生活在农村和部队,接触过许多像《老兵新传》中战长河那样的人物,了解他们的高贵品质,而且他自己也有过老战那样的经历。

文章图片22

崔嵬在电影《老兵新传》(1959)中的影像

特别是他在延安和敌后开过荒,种过山药蛋,甚至在中南工作时,也禁止过同事们跳舞...…他也具有如老战那样爽朗、朴实的气质和高大魁伟的体魄,这些都是他成功地塑造老战这样一位老兵的形象的有利条件。

他演《老兵新传》中的战长河,便是一个既有革命精神,又具有浓郁的人情味的可敬可爱的形象。

文章图片23

崔嵬在电影《老兵新传》(1959)中的影像

对革命任务,哪里困难哪里去;对同志、对下级,既严格、又热诚,老战就是在冰天雪地里燃起的一团火”,令人感到温暖,亲切,可爱,又有点火辣辣的味道!

这样一位“老兵”的形象,崔嵬确实把他演活了,真实生动而又丰富多彩。

1958年深秋,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确定将杨沫撰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搬上银幕。

文章图片24

谢芳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关心这部名著搬上银幕的事,汪洋厂长决定,把拍片的任务交给崔嵬和他的第二创作集体。

经过两个多月,崔嵬的分镜头剧本完稿了。那些日子,第二创作集体的同志们心里揣着一团火,走群众路线,高质量地拍好《青春之歌》(1959),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当时众多知名女星都是摩拳擦掌争演林道静,张瑞芳、白杨等最后都被淘汰,理由很简单,年龄偏大。

文章图片25

谢芳和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

在最后试镜的三位女演员狄辛(1927-2018)、秦文(1928-2008)、谢芳当中,最后确定谢芳来演林道静。

《青春之歌》可是崔嵬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就显示出识人功力与众不同。

影片上映后,得到当时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陈毅等领导同志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文章图片26

秦怡和谢芳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

1960年,该片在日本上映后,影响很大;许多青年学生和工人看后,纷纷表示要向林道静学习,学习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1961年,崔嵬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日时,许多日本朋友都衷心祝贺他导演《青春之歌》的成功。

文章图片27

电影《青春之歌》(1959)日文版海报——这部电影在当时为国家挣了不少外汇

《青春之歌》还在做后期的时候,导演凌子风(1917-1999)相中崔嵬出演《红旗谱》的男主角朱老忠。

在《红旗谱》中,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塑造出朱老忠的英雄形象,也与他以往的斗争生活密切相关。

文章图片28

崔嵬在电影《红旗谱》(1960)中的影像

他长期生活在冀中平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长期工作、战斗在滹沱河两岸,与那里的人民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他不仅认识一些参加过高蠡暴动的革命农民,而且在他们许多人的身上看到过朱老忠的影子。他理解那里农民们的苦难和忧伤,理解他们的理想和信念。

文章图片29

崔嵬在电影《红旗谱》(1960)中的影像

1962年5月22日,周恩来、陈毅、郭沫若等出席了在京举行的第一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并接见全体获奖人员。

崔嵬凭《红旗谱》获得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由于当时经济困难,没有奖杯,也没有奖金,以名人题字的奖状作为奖品。

文章图片30

1962年5月22日在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现场,郭沫若颁奖状给崔嵬

文章图片31

老舍给崔嵬的题词

崔嵬获得的是老舍的题词:“贞如翠竹明于雪,静似苍松矫若龙。”

另外他导演的《杨门女将》(1960)也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文章图片32

戏剧电影《杨门女将》(1960)中的影像

同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文化部组织评选出22位受到观众喜爱的“新中国人民演员”——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新中国22大明星”,崔嵬名列官方排序第一位,毕竟他是真正的根正苗红,而且是革命区来的,自然当时在业内众望所归。

文章图片33

崔嵬与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

从宋景诗到朱老忠;从窦二鹏到战长河……尽管人物有古有今,有的是起义领袖,有的是新生活建设者,而他们都富有粗犷豪迈、奔放热情的性格。

对于这样的形象,崔嵬从形体到内心,演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崔嵬所演的这些富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又不重复,每次都有新的创造,各具特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正是崔嵬的表演特点。

文章图片34

1961年8月号封面崔嵬主演的电影《红旗谱》(1960)中的造型——这是因同一部电影上了两次《大众电影》封面的男演员

崔嵬无论是作为演员创造角色时,还是导演影片时,都注重掌握艺术规律,强调生活、激情和创造构思的重要性。

他认为:“冷漠,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的;激情,是创作的生命。当然,激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依赖于生活。没有生活和激情,将一事无成。即使创作出来,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文章图片35

崔嵬(中)与刘秀荣在《穆桂英大战洪州》(1963)片场

崔嵬读过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民间文艺和地方戏曲尤其喜爱,他不但拍摄故事片卓有成就,拍摄戏曲片也很成功。

他拍了《野猪林》(1962)、《穆桂英大战洪州》(1963)等几部戏曲片,既保持了舞台风格,又以电影艺术手法进行了加工和渲染,做到了情景交融,优美和谐,虚实统一,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文章图片36

安吉斯在电影《小兵张嘎》(1963)中的影像

他导演的《小兵张嘎》,手法纯熟、统一,象一首抒情诗一样,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当时是北影厂的同事于蓝(1921-2020)向崔嵬推荐了好朋友的儿子安吉斯,崔嵬一眼相中了这个虎头虎脑、蒜头鼻、豁牙子的小男孩。

一群个性鲜明的小鬼、又矛盾又融治的人物关系、坦荡的华北大平原、高高的钻天杨,配以激越的音乐旋律,取得了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较好统一,韵味隽永,诗情画意。

文章图片37

电影《小兵张嘎》(1963)外景地,导演崔嵬(左)正在指导小演员安吉斯(叉腰站立者)

这是崔嵬在导演艺术上的重要成就,在表现同类题材的影片中,堪称典范。

崔嵬在拍完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代表作品《小兵张嘎》 后,一切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中了,即使他有再多的热情和想法,也抵不过“时代的洪流”,他也预感到了什么,等到1966年,“根正苗红”的崔嵬最终成了“北霸天”,赵丹成了“南霸天”。

文章图片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