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黄杂说

 369蓝田书院 2016-05-19



手绘植株及生地黄


一味滋补中药叫地黄,历来有生地黄汁、鲜生地、大生地、干地黄、熟地黄的区别,现今医界删繁就简,只存下生地黄、熟地黄两种了,典籍概论它的功效是“滋阴养血”四字而已。古方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都以它为主药组成,沿用迄今,深得大众青睐。关于地黄的功效以及地黄为主的名方沿革,其实令人纠结和值得深究之处尚多,并非像现今认识的那样简单和舆论一律的。


 

地黄用法演变
不同用法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治疗中风后遗偏瘫、失语的名方地黄饮子,医界公认它是金代刘河间发明的,几百年来铁板一块,深信不疑,而史实并非如此。地黄饮子的祖方是秦汉之前《素女经》中的四时补益方,为当时一张通用的时髦补方,《外台》存其梗概,两方对照,局外人自可胸中了了。至唐孙思邈《千金》治男子五老七绝有内补散,方药与刘所谓地黄饮子基本一样,但适应症有区别,孙方补虚,刘方治中风后遗。北宋末年官方编撰《圣济总录》,把这张补虚的古方移作中风后肾虚喑痱的专用,称地黄饮,药物组成、功用主治与刘河间地黄饮子分毫不差,只是方名结尾少了一个“子”字,《圣济总录》成书于公元1118年,刘河间(约1120~1200年)尚未出生,后世把该方挂靠在刘身上,说是发明,既悖史实,也是医界治学的一种悲哀。

古今用法差别
开胃润肺


“生地”古法九蒸九晒后成为“熟地”


地黄滋补,但医界常说它有“泥膈”、碍胃之弊,胃口不好的人断不能服用,所以丁家学验常用砂仁拌熟地,以帮助消化吸收。然古代的认识却与今人大相径庭,如唐《千金》地黄散,认为地黄有“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的疗效,晋《肘后》更主张凡“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辄不消”专用地黄来消食开胃,等同吃多酶片帮助消化。晋唐之说,立足临床言,在渊源上估计与古本草《别录》所谓(地黄)“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分不开的。于是古今两种观点摆在大家眼前,古说健胃,今说碍胃,截然相反,哪个正确呢?我数十年来沿从临床积习用地黄,未发现有所谓“泥膈”、碍胃、中满等副作用,而肠鸣、矢气、便润者比比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之我更倾向古说,更佩服叶天士的连“上吐下泄”也用地黄为主药来培补中焦。


此外,现今临床咳嗽多痰禁用地黄,担心它滋腻滞痰,这个观念也值得推敲。随举宋前古方数则来分析,如《延年》治嗽:“生地黄汁、麦冬汁、生姜汁……”;《深师》疗上气咳嗽(哮喘),目的在润肺两字上,说得透彻一点,靠它来湿润气道,稀释粘痰,促进排痰而通畅气道,有利于抗炎平喘,其实这正是我们今天治疗慢阻肺的主题之一。《未刻本叶案》首案:“嗽而脉数,脏阴亏矣,金水同治。第参之色脉,恐延损怯。熟地、甜北沙、麦冬、茯苓、川石斛、天冬。”天士藉地黄补肺纳肾、润燥治嗽,与世俗禁忌迥别,案语不多,却字字珠玉,与宋前古人心会的。今日临床忌用地黄,实是缓解慢阻肺的一大损失。


 宋前地黄有五大功能:逐血痺、治嗽、健胃、填精、养阴清热。今则萎缩为后二者了,实在可惜。

了解更多中医药文化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