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十二卷,为晚明陈继儒所集编的修身处世格言。陈继儒,号眉公,今上海松江人。 据《明史·隐逸传》记载,他年轻时三吴名士就争相与他结为师友。二十九岁,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小昆山。后移居东佘山。后五十载,始终不仕,但却享有盛名。也有学者认为此书是假托陈眉公之名而广泛流传的伪书,原书实际上是明代陆绍珩编纂的《醉古堂剑扫》。 《小窗幽记》博采群书,思想糅杂儒释道三家;写作采取格言式,笔法清淡、短小精美;所述内容涉及修身、处世、养生、审美等诸多方面。品读此书,可以下酒,可以娱情,可以在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尘世纠葛中获得片刻解脱。评语为笔者所加。 1、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2、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太高,当原其可从。 评:攻人、教人皆从慈悲心中出,乃能免“好为人师”之过。 3、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评:参看《庄子·达生》:“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者,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评:既知某人为喜传语者,仍与之谈不可谈之事,所带来的后果,当自己负责,而非传语者负责。好议事者,如同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儒士谋臣,引经据典,空发议论,胸中却无一良谋。 5、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坏事中尚可发现生机,在好事中应当防微杜渐。 6、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评:人的灾难不在于自身的缺憾,而在于对缺憾的回避。 7、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9、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11、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13、富时不俭贫时悔,潜时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1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评:贫、贱是偶然的遭遇,老、死是人的共同命运,有志无志、有能无能、如何老、如何死,是人自己的自由所在。 评:薄行狂夫虽轻浮粗野,但胜在一个真。厚颜君子虽号为君子,却输在一个假。 17、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志于功业、学问之士,当谨记此言。 20、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21、掩户焚香,清福已具。如无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辅以读书。 22、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提耳:80年生于上党,初习法律、哲学,后在困顿中机缘凑合渐入古典,受用至今。现在大学教书,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近于不惑之年,拣点行囊,吾幸有三,一则天赐我这一路有共同心性的伙伴,二则这路是越走越宽广的古典的路,三则当下做的工作是我喜欢的。吾愿也有三:尽人生的责任,认识自己的生与死,能对社会和人做些正功。
版权声明:学国学网所发表的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