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OS听“书”解决方案 | 知行,在路上

 雪夜流星8xvg85 2016-05-20

〇、引言

关于听书(使用听的方式来消化信息,文章和书都包含在内,本文只关于如何听完信息,不包括听书籍的方法),很多大神都已经写了很多文章,我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那为啥要写呢,主要原因有几个:

  • 这是我每天最常用的习惯,整理下来变成系统化;
  • 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做自己的CEO活动中的很多学员还搞不大清楚,我要具体说明白;
  • 出一点可以具体落地的文章吧~

哈,基于上述的想法,完成iOS篇内容,本文后附带Android听书的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要听书

按照问题导向的书写方式,我们先来看看如果不使用听书的方式,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吧:

  • 自己的笔记软件中积累了大量随手收集的信息,实在没有时间看,越攒越多,自己焦虑;
  • 身边懂的这个技术的小伙子、小姑娘,虽然也没有见他们多努力,但是他们很快就能超越自己;
  • 好好一个几千块的手机,除了传统的电话就剩打发时间了,不知道如何发挥功能;
  • 听到别人说的什么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晓说、开卷八分钟……竟然一概不知;
  • ……

听书,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认知调整+软件配置+习惯养成,就可以实现消化自己保存的信息存货、快速积累全新的知识、重新走回时代的前沿、实现信息不对等最小化……为什么不去花点时间搞定呢,更何况,我要写一篇手把手的配置文章。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消化环节中讲到了六大类的消化方式,听书是我非常推荐的一种方案,比较起来看书、听课等其他方式来说,它拥有以下的好处:

作为可以一边一边感受式的消化方式,听书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把积累的文章、资料、书籍进行第一次过滤,为后续的快速积累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根据我自己统计,如果每天听完5篇微信文章,通常可以比用眼睛阅读的人节省出10-15分钟的时间(我们假设那些用眼看的,会坚持每天看五篇),每个月就是7-8个小时的纯学习时间,一年就是90多小时。如果说,90小时都不足以打动你,那么三年后呢,270个纯学习时间,结果就要看《三年,河东西》了!

总结一下,听书的原因是:采用一个简单的配置,学习一套简单的方法,养成一个毫不费力的习惯,就可以轻松而又大幅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何乐不为啊~

二、听书的流程说明

听书本身就是消化环节中的一种,要想了解听书的流程,就要先提升到它的上一级,看看整个个人知识管理的钻石模型:

这是我总结的钻石模型,因为非常有价值,所以叫做钻石。尤其是消化环节,要把之前收集、积累的所有信息都要有序地消化,这真是重中之重啊!明白了消化环节的意义之后,那就要看看听书的流程了,依然看流程图并解释如下:

  • 平时需要听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笔记软件中存储的信息、电台App中的各种节目,对应的就是个人信息库(印象笔记、待学习音频)+电台App(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荔枝FM等);
  • 由于电台App已经是录制好的节目,所以可以直接收听,但是笔记软件中的笔记,必须要转入可以将文字转为语音的App(Instapaper、声之梦),才可以变成声音播放;
  • 根据行动管理的计划设定找出可以复用(同时一心多用)的时间,安排听书,另外,也可以在随时随地出现的碎片化时间中进行听书。

好简单的流程,这真是一看就懂。明白了原理之后,我们来看看软件配置吧!

三、软件配置

在前期准备中,请至少安装以下软件:印象笔记、喜马拉雅、Instapaper,可选声之梦、冬吴相对论、荔枝FM等,当然了,手机里面自带了播客程序。请先安装好它们,并注册账号。为了避免下载错误,我特意截图如下,第一张图为必装软件,第二张图为选装(截图不易,请珍惜啊)

四、个人信息库——语音转文字App——碎片化时间听书演示

为了便于大家很好地理解,我使用印象笔记和Instapaper(印象笔记是个人信息库,Instapaper是把文字转语音的App)演示如何听书,请具体参考以下步骤:

(一)配置Instapaper

安装Instapaper之后,印象笔记的App共享中就已经拥有了直接共享至Instapaper的按钮,如下图所示:

但是,由于印象笔记需要登录,并且共享状态目前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屏蔽了,所以,Instapaper中收到的印象笔记共享竟然是这样的(如下图),完全没有办法使用,这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

(二)使用邮件收集打通印象笔记和Instapaper

好在Instapaper支持更好的方式,那就是“邮件收集”,也就是说Instapaper拥有一个邮件地址,只要往该邮件中发送文章,就会自动全文下载到Instapaper中,该地址的位置在:https://www./save/email,请注册账户之后点击查看即可。这里有个Tip,我在我的手机中建立了一个联系人,名字叫做a.instapaper,方便后面使用,您可以在下面视频中看到关键部分。

(三)听书实践视频

我觉得截图很麻烦,直接就使用视频吧,视频我已经传到了我的百度云,请点击查看或者下载高清版本,因为高清的里面,您可以看到联系人部分的快捷操作。

(四)插叙:为啥不用Instapaper直接收集,而是这么麻烦?

之前给其他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就问起这样的问题,明明instapaper支持各种各样的收集方式(比如上图中,可以使用浏览器插件、Email、Ifttt(基础教程请查看《Ifttt使用教程及范例》)、Apps等方式收集),为什么还要这么麻烦地先转到印象笔记再转一次到Instapaper呢?我的答案是:

① 因为,Instapaper官方并没有给出如何把印象笔记和Instapaper打通,所以我才特意写了这个部分;

② 由于印象笔记已经成为我在信息收集中最常用的工具了,所以,我更习惯用印象笔记。也就是说,如果习惯于用Instapaper做核心信息收集库的话,也是可以的。

所以,根据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去做事情是王道!如果您非要使用Instapaper作为核心信息收集库,您必须要学会以下的内容:

  1. 在电脑上使用浏览器保存信息的方法:https://www./save/browser,动画做得非常清楚,我就不再说了,两种方式:安装浏览器插件,或者把按钮拖到收藏栏就好了。
  2. 手机端网页信息保存方法:安装Instapaper之后,Safari支持一键分享到Instapaper中去,很方便。
  3. 微信朋友圈中的图文信息保存方法:参考上方的邮件保存方式,把微信的内容通过邮件发至Instapaper即可。
  4. 客户端信息保存方法:比如说我喜欢在Zaker上阅读文章,忽然发现文章很好,也可以使用一键分享的方式保存。

大约就这么多吧,因为Instapaper作为稍后阅读类的工具,对收集和保存的功能开发还是足够的,稍微联系一下就搞定了。

(五)更加高效的方法

随着Instapaper听的时间越长,您会发现它的朗读速度就会越慢(其实不是速度慢,而是自己听的能力在大幅度增强,我现在每分钟的听音速度大约在370字左右)。所以,为了再次提高效率,我推荐使用声之梦来听书。声之梦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和Instapaper绑定,直接把Instapaper的内容读取到声之梦中来,另外,它还支持整个列表播放,只要点击开始就一直听下去吧。

最后说一下,声之梦是需要付费的,这一点很多人不认同,我有以下说法:如果经济上不成问题,买了就买了吧,生态系统下的苹果系统,买一次就可以一辈子用了;如果经济上略有压力,那就不要什么都想要,认认真真读读书吧!

 

五、直接听电台App

我感觉这个部分太简单了,也不知道写点什么了,还是推荐几款软件和我认为比较好的服务就好了:

  • 软件:喜马拉雅(听罗辑思维、开卷八分钟、冬吴相对论等)
  • 服务:关注一下一个团队做的产品“做自己的CEO”,这个网站跟我的私导班的课程是一个名字的,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参加过我的撬动我价值活动,所以,他们努力为大家提供免费的个人成长类的资讯,不仅仅有文章,还找了专门的小伙伴把文章录制成音频。请关注他们:http://。他们有微信公众号,每篇文章都可以直接播放,在喜马拉雅中也可以搜索到他们。

六、几个问题

(一)为啥非要用听的,用看的不行么?

现在信息快速爆炸的年代,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不再喜欢完整阅读了,所以很多人就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写出让人有触动但是却不系统的文字,这样导致投入了小时间获得了小价值。因此,我更喜欢阅读较为长篇的,体系结构完整的内容。对于一般人来说,听的能力通常比看的能力强,要知道这里的看指的是看文字,所以,听信息要比看信息可以更加快速地消化。对于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我大约要听26分钟左右可以完成,而如果看的话,需要看45-50分钟左右,将近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如果按照每天节省30分钟来计算(极其保守的计算方式),一年大约可以节省出180多小时的纯学习时间,要知道,3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理论框架高手,通过听的方式在一年中可以让自己在六个领域中快速脱颖而出!这是我的方法,我也用了三年来了实践(具体请查看《三年,河东西》)。

(二)我是视觉型的人,没法用听的怎么办?

没法用听的,那就用眼看啊,那就说明这篇博客可能不适合您,先养成用眼睛看的习惯吧。另外,如果视觉型人还真要提高效率的话,那我就要跟您说:请不要被别人洗脑!视觉型和听觉型这两个词,很多人只是听了个词的名字,就把自己往上对应,就说自己是某某某种人而不是另外一种人,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每个人都既是视觉型也是听觉型的,只是某一种稍微多一点而已,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三)安卓系统怎么办?

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把Instapaper改成另外两款软件,分别是:Voicealoud和讯飞语音+就可以了。在听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时,使用voicealoud共享,然后就可以念出来了,效果非常好的。这两款软件下载地址为:Voicealoud点击下载,讯飞语音+官网下载

七、结尾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这仅仅是方法而已,还需要有习惯、流程做以支撑才能更好地使用。我建议想要养成这方面习惯的伙伴回去画一个小时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整理出自己都会听哪些内容,都在什么时候听,听完了之后如何做整理等。如果整理好了的话,请在本文下面留言,也让我可以做一下借鉴。记得: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还不如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