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96期:站桩功的意义

 tjboyue 2016-05-20


作者/顾新法 ⊙编辑/张宏婉


站桩功的意义

“习武之本-桩功”系列谈之二

 

一、站桩的内外兼修

 

从广义上讲,站桩包括在精神境界和体能上的的自我修练。狭义上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站桩耗劲练意志,修身炼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不仅练出内功,还可使心理到生理发生质变,面对现实,平静而不冷淡,热忱而不奔放,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舍己从人又不随波逐流,努力按理智做事,成为常态。有了这种理念,在遇到危险与诱惑会淡然处之,无所畏惧。虽然人人懂得情志过度可刺激五脏六腑,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有的人经受住了生死考验,面对七情六欲却常常失控。很多英雄没有败在敌手,却倒在病魔手中。站桩练出的免疫力既有机体的也有精神的。得道者,无欲不必控,无形胜有形。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站桩属于无极,无极一动即分阴阳,谓之为阴阳之母也。先练定再练动,训练有序,进步有方。因此,站桩与打拳一脉相承,内功使武术攻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增强。并且,在对练中体力持久不衰。这与内功的呼吸与运动密切联系为一体有关,当吸气时,曲蓄、内气回收,身形聚拢;当呼气时,气沉丹田,伸展中内劲贯至四肢末梢或发力部位,实战中内功成为技法的坚强后盾。

 

掌握武功,是否能充分发挥,关键还决定意识,取决于长期站桩修炼的效果。

 

只有摆脱杂念,心神安定才能站桩,甘于寂寞,将功名、利益全放下,站桩进行修身养性才有效果。明确天灾人祸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求科学方式对待,尊重生命。练就清醒的头脑,遇到突发事件,能从容面对,将生死置之度外。曾有人调侃“遇到危险,要有一个镇定的神经”,神经系统是复杂的,起到条件反射作用,站桩练出平和的心态,头脑在冷静的状态时,感觉灵敏,反应迅速。沉着应对,往往能急中生智。

 

当遇到打人事件,需快速判断事件的性质,形成初步处置的方案,掌控事态发展。如果应该出手,可做到,只要他打来,力一到,意识支配全身协调配合即以虚化实,以实待虚:彼出横力,我以竖劲破;彼用竖力,我则变横劲打。(横竖两个方向的力是相克的,关键哪个劲走在前,既成为作用对方的劲,此刻,主攻方可以小劲胜大力。)遇到用力者,能做到不与其对顶、较劲,就不会因憋气出现气喘的现象,我在调整身体重心中,保持下实上虚稳定状态,站桩的功效显现。

 

如果遇到对方孤意推搡,站桩练出的松柔体,触觉灵敏,彼一动,我可做到后发先至,取机占势,进可攻,退能走,回旋有余地,彼推不到实,我可将彼引进落空,在柔化和刚发中保持身形要领不丢,全依托站桩练出的柔整架的稳定。

 

需要还击时,站桩练出的松整架全身节节松开又节节贯穿,丹田内劲带动转腰抖胯,各部协调一致,爆发出整劲,发至目标时柔极生刚,冷脆如鞭。身形在瞬息变化中身稳如磐石,桩功使武术充分发挥威力。反之,不具备用站桩功底,只要用力打人,全身就僵成一体,全身各部互相“捆”住,力发不出去。当被击打一处可撼动全身。

 

二、稳定的步法源于站桩

 

当有了定步站桩的基础,再练活步桩。在打拳、推手、散打实战时,运动中要不断调整身体重心取得动平衡。有了桩功,再练步法,双腿行走就有劲了,走起步来,不但平稳还适宜于变化,身体在整体桩架不散中的移动,身起落仍然能保持中正不丢。松开的肩、胯带动四肢,可不牵扯身体身形灵活运转,还助身将彼来力化解。“以胯走路”,形象地体现了以胯带腿走步,轻灵又沉稳,避免以身拉胯拖腿的滞顿现象发生。据实战需要,“身随步进”或“步随身换”上下相随,做到一腿胯托稳身,另一胯带腿行步,在左右胯交替中,身体运行轻灵、松沉。

 

动武时,周身一家,协调有致。眼到,身到,脚到、手到,当与人过招,各种打法都有,我们在闪、展、腾、挪中都能保持桩架不散,即使被对方发出去,落地后仍立身中正,打不倒的原因全缘于站桩练出的腿功。根据对方来力,因势利导,彼打不实,不与彼较劲,招法使得巧妙出手不凡,皆依托桩功的根基及在此基础上练出的灵活的身形步法。

 

三、站桩与习武的方向

 

从站桩与武术的关系来讲,强身健体占据首位,功夫高低为末位。正如先师张三丰所言“愿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勿做技艺之末。”当重病缠身时,多大的本领都无法施展了。毋庸置疑,站桩强身健体是习武之本。

 

四、现身说法谈内功的显现

 

有目标地练,功到自然成。我偶然遇到一事,体现了内气鼓荡的效应,验证了内功具有护身功能。

 

今年5月25日上午,我在中山公园打拳,正练到兴头上,一个中年汉子来到我旁边,边围着转边拍照,当我刚停下来,他凑到我跟前提出要向我学拳。我说,你练过什么?他讲,跟师傅练过气功。我遂请他演示一下。只见他,拉开骑马蹲裆的架势,二臂上举后,双掌下按至腹前,做了几个动作,运足了气,突然抡起右臂,转变方向,猛地击向我的腹部。我只感觉“嗡”的一下,一股巨大的气浪将我的肚子向后掀起,我身体随之后坐,但双脚仍在原地未动。我就手还击一个扑面掌,打到他脸前即停,照他脸轻轻向下一抹。问到,“你怎么打冷手?”他呵呵一笑,表示在试我的功力,并再次提出要求向我拜师。站在旁边观看的拳师邢建强说,“没有你这样干的,知道吗?顾师傅都60多岁了,别看我们年轻些,你这么打到我身上,还不把我打趴下了。”在旁的拳友,也讲,“不告诉对方就出手,对方没有防备,容易把人打坏,这样做不应该。”当时,我觉得没有丝毫疼痛和不适,就说,“你还够天真的,你是哪儿来的?”他拿名片,递给我,上面印的是,贵州驻津办事人员,姓名叫敖正常。我邀请他和我们推手。他的力气很大,在交手时,却无能为力,我点到为止,他心悦诚服。经过询问,得知他40多岁,200斤重,爱抱打不平,遇到对手,不论对方如何打,他就一招制敌。然后,继续提出拜师要求,我说,这需要有一段时间考察,你练好了我再考虑。

 

通过这件事,我联想到一位武师曾经讲过,遇到不熟悉的人,在可击打到的范围内不许他靠前,不然,出手就打。这话似乎有些偏激,但确是经验之谈。

 

此事,客观地证明了内功对身体有保护作用,运气时所到部位体表相当敷上一保护层。此次,虽然,我没防备,他手打到属于丹田区,如气囊很渲,当然打不实,身体随着打来的力移动又泄掉一部分,这就使他的巨力打击失效,我安然无恙,身体丝毫无损的原因。


[本文来自《搏击》2014年11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丙申猴年四月十三59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