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工匠精神的互联网+,那是扯蛋

 易良义 2016-05-20

文 | 蒋小华

微信公众号:蒋课堂



在全国飞来飞去,机场的书店常是我休憩的理想场所。琳琅满目地堆满了有关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方面的书籍,找不到一本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好不容易在网上搜索2-3本,皆来自日本、美国的作者撰写的。另外,从我过去的一两年的培训情况来看,邀请我做有关互联网+方面的培训远多于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训。


这真是一个坏现象。


像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自媒体、电商社群……这些词的热度不减,愈演越热,远胜过国家层面倡导的“工匠精神”。要知道,互联网时代,产品为王,内容为王,不死磕用户的体验,没有工匠精神就是空谈。




曾给一家做印刷包装的企业做《工匠精神》的演讲,印象特别深刻。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在当地的行业内属领军企业。听课的对象为公司一年以上的员工,公司选择了一个四星级的酒店会议室,宽敞明亮,绝对够得上高大上。他们说,对于给员工培训,尤其是像工匠精神这样的课题,很有必要选择好的学习环境,且要高价邀请有实力的专家。我很感动。


上课伊始,所有学员统一着装,排成队一列一列地入会场,没有发出吵杂的声响,个个抬头挺胸、安安静静地等候老师登台演讲。上课期间,没有任何人随随便便地交头接耳,也没有任何手机发出声响,每个人认认真真地听讲,笔记做的工整无比。学员们给老师的掌声是铿锵有力,节奏轻快。下课退出会场也是井然有序,桌子上没有留下任何杂物。他们的脸上流露着轻松与自然的笑容,绝对不是因为课程情况的特殊。




作为培训师的我,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这样一幕幕的场景深深地打动着我。在培训会上,他们的领导这样说到,我们需要互联思维,但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


著名作家方希在分享她的《张艺谋作业》时说,张艺谋自诩是个手艺人,他崇尚工艺之美,追求工匠精神;《杜尚访谈录》的作者杜尚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工匠;锤子手机发布会上,罗永浩说自己不是为了输赢,就是认真,这也是工匠精神。


那些整天满嘴“互联网思维”、动不动就跟你说“互联网思维”的家伙,要特别警惕。评价一个人说的“互联网+”是不是正见,要看是不是从用户出发,以产品为本,不断地更新迭代,否则,就是耍流氓,就是瞎扯蛋。


任正非就是不看好互联网思维的典型代表。任正非表示,尽管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即使在互联网时代,车子还是车子,内容还是内容,豆腐还是豆腐。他的意思很明显,产品不好就是扯淡。


事实证明,任正非是对的。进军智能手机领域,仅仅用了五年多功夫,就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苹果、三星。目前公布的目标是在五年内超越苹果。最近不少媒体报道,苹果每年要向华为支付不少的专利费。




而华为在向内部员工传递什么呢?高价购得“芭蕾舞脚”的照片,写上“痛并快乐着”这样的字眼,作为公司文化的宣传广告,传达着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艰苦奋斗。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吗?


有产品还是没产品,有内容还是没内容,这个是互联网思维的最重要的一条。在这个产品经理的时代,其评价标准就是产品或内容是否做极致了,能否让用户发出尖叫声。工匠精神就是解决产品让用户尖叫的“良药”。


过去,认为产品出厂就是做完了,卖给客户就闭环了。实际上真正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产品出厂只是一半,交给客户也没有闭环,产品与用户互动,形成连环圈才算做完。就如新买的手机,拿到的是裸机,装上APP后才是80%进度,用起来后才是整个产品完成。


产品是企业的阳面,营销是企业的阴面。当企业发展的顺风顺水的时候,说明是关注产品的时候,是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等关心营销的时候,往往是公司发展慢下来的时候,毛利低的时候。


在这样一个技术推动变革的时代,要让产品力超越营销力,要让产品经理替代营销经理。当然,产品经理不是那些宅在家的技术男,而是人性通透、极致做产品的大牛。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人,他们才能带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的领导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没有技术升级的互联网转型是一次死亡之旅。


与其在外面满嘴说互联网思维,不如多在内部安心做好产品;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在公司冥思苦想营销点子,不如多了解与解决用户的需求,包括解决难缠用户的非常规需求;与其把大量的钞票都用在广告投入上,不如多在研发部门下血本。


我想,工匠精神的培训若能火起来,那真是我的幸运,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好了,不说了,抓紧写工匠精神的书吧。什么时候能出来,还没有具体日程。




May.20?

管理日签

别在我面前说大数据,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王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