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简要分析

 王伟f35cek9vz4 2016-05-20

庄健: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个原富论坛,我最近对产能过剩比较感兴趣。亚洲开发银行在前年开始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我们跟北师大做了一些合作研究,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个沟通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的发言里面有几个大的部分,首先是讲一下产能过剩的背景,第二是探讨一下产能过剩的定义,第三是对于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状况的判断,第四是对原因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最后再提一些建议,重点放在产能过剩判断的分析上。

首先,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确实是很早就存在了,印象比较深刻是90年代后期好多次的产能过剩。根据中国政府的文件来看,那以后有三次比较明显的过程。第一次是1998、1999年那个时候金融危机刚刚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突然从过去的短缺变成了过剩。大家都非常不理解,无论从业界、学界甚至到具体的企业都面临新的问题。第二次是2003到2006年,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比较快,这个时候意识到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些文件,比较早的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警示,显然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第三次是到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产能过剩再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过剩的问题变得比较严重了。

在此期间,政府实际上也做了很多的应对工作。一方面,出台了《破产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对过剩的产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各个部委出台很多的法规。在中央这一层面,从2007-2013年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会对产能过剩问题有专文提几段。特别是2015年最近的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今年五大任务的首位。实际上,2013年对于产能过剩有一些比较重大的措施。例如,2013年提出用“四个一批”的方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所谓的“四个一批”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目前这些措施还在做,同时还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在表1中,罗列了从2007到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追加了2015年的情况,可见中央对于产能过剩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


下面做一点学术上的探讨,产能过剩是如何定义的?实际上对于产能过剩的定义存在很多争论,怎样的情况下算是产能过剩?我也是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胡教授做了很多的归纳,在宏观、微观上的具体测量,最后我们将产能过剩的判断归结到两个方面的指标上。一个是产能利用率,多少产能,生产了多少,计算一个比率,这个非常关键而且很容易理解;另一个是一些企业相关财务方面的指标。实际上单纯从产能利用率来考察会出现一些片面性,很多企业在开始的时候,有可能出于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目的有意的提高自己的产能,这个是无以应对的。在市场经济国家也是这样的,为了在市场经营当中占有有利的低位,故意增加一定的产能,等到市场需求起来以后能占到先机。其中可能有一些行业的产能利用比较低,但是相对比较合理,这个时候需要看相关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比较糟糕的话,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市场供求关系方面确实已经经过了市场竞争的过程,最后导致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低下表现出的产能过剩,这是真正意义上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很重要的判断。

具体的数量上,我们也是总结分析了国际上很多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得出了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产能利用状况,如果低于70%、75%的情况,就是明显的产能利用率比较低,而且是出现了产能过剩。当然,同时还需要看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否在持续的变坏。根据这些定义和判断标准来看中国的产能利用率。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指标的计算,来测算产能利用率的情况,还要观察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

这个方面,我想探讨一下,产能利用率在世界范围来看有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客观调查,调查企业有多少的产能,有的是从数量上,有的是从价值量上计算,直接得出结论,产能是多少,生产多少,这样算出比率来。实际上国家统计局每年经济普查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经济普查每五年一次,对于我们做时间序列研究很难。也有年度的生产能力调查,涉及到两万多家企业中的400多种工业,但是1994年之后不再公布了,使得目前关于从客观调查研究中国产能利用率面临一些麻烦。

当然,有一些协会,如钢铁、水泥等都有协会,这些协会提供的调查我们可以用来参考,在没有全面的统计局的数据情况下,相关企业协会的一些数据也是非常有必要需要关注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实际上在中国一些企业协会带有一定程度部门方面的考虑,所以一些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偏的情况,所以要收集其他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

另一类是主观调查。问企业设备的利用率怎么个情况,并不是直接调查产能多少,生产量多少得出来的产能利用率。或是直接问,你认为刚过去的一个季度,一个月里面,你这个设备究竟利用率怎么个情况?开工率是怎么样的情况?这是欧盟普遍采取的。但在中国,实际上是有季度的商业统计调查,都在做持续很多年的调查,但结果是不公布的,是查不到的。好在有关的网站,相关的一些统计局的官员,也会在一些讲话当中提到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收集,但都是零星的,并不连续。另外,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以后发起的对5000家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景气调查,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利用的。再有自2008年国研中心对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我们认为也是很好的比较重要的。

这个图(Figure1)是根据刚才探讨的定义和能够收集的数据做出一个可视化的图。大家能够看得到的中国1992年以来产能利用率的估计,这里用到三个方面的数据,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蓝线,这个数据是最长的,我们认为这个是利用效率最高的。红线是国家统计局有关网站和官员在一些场合提出来的,以及国家统计局的年度调查得出来的产能利用率,蓝线和红线相比,非常相似相近。绿色线是根据一些地方省份的相关数据得出来的,非常切合中国人民银行得到的数据,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是最连续的,最可借鉴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是得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值得关注,这块可以代替或者代表对于中国产能利用率的一种估计。


需要补充一句,在这个分析里面,对于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都是集中在制造业。虽然其他行业可能也会存在类似问题,但我们这里主要是强调集中在制造业的方面。

目前来看,2015年最新的数据,开始掉头往下,这个趋势值得大家关注。刚才说的一些历史上三次的产能过剩,目前来看可能是第四次也会出现了,我觉得这是为什么2015年把去产能放到五大任务的首位。

根据前面的定义,产能利用率下来了,现在已经接近于75%,趋势比较低,根据国际经验,这实际上是一个明显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只是通过这方面不可能得出结论,我们还参考了一些企业财务指标,这些年一直是在走下坡路的。利润情况和应收账款(图2),利润今年来看,2016前一个季度还是继续恶化的,亏损面的情况(图3),利用率的情况,都是趋势往下。



图4实际上反映了刚才提到的企业调查系统,国研中心企业协会2008年以来做的调查,这个资料反映了目前一个状况。这个数据到2013、2014、2015年已经有了,可以交流的是更加恶化了,还是往下走,产能利用率80%的警戒线更加低了,中国目前29个工业大类里面,至少20个左右都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严峻。


此处我们做了分析,那么多的工业企业、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比较低,但是这些是不是对经济贡献,或者在经济当中占的比重比较小,都是些小的行业实际上就影响没有那么大了。所以我们综合考察产能利用率的情况(图5),横轴我们认为通过一些相关的数据,包括企业的工人数、利润率的情况,资产情况做了加权,权数越大说明整个工业经济当中重要性越高。这样分割之后,我们认为第四象限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这个象限里面产能利用率最低,但是在经济当中重要性相对来说最高,所以这块需要非常关注。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这六个行业是需要非常关注的,这里面黑色金属,就是钢材,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但是经济当中占的比重大。


所以我们收集了行业的财务指标状况(图6),2011、2013年虽然短,但是是负增长。如果再往下看具体的行业小类(钢铁、水泥、化肥、汽车、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2013年五大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玻璃、造船都是在70%左右的行业,我们估计钢铁、水泥、化肥、汽车这是第四象限重要的方面。


第四个部分原因分析,讲一下我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市场因素。完全让市场去调节,会出现一些问题,像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可能他先得到有限的信息,他认为这个地方会赚到钱,就会出现一窝蜂的进去,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一段时间的产能过剩。但从长期来看,通过上面所讲的各种信号作用,实际上市场会自己调整,产能过剩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但初期还是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再有就是目前中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实际投入的很多,在这个方面的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当然这也和中国当前的创新不足,在高端领域没有和国际相关企业竞争的实力有关。虽然说探讨的是产能和产量生产的过程,但实际上需求端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上面所提的几个重要的产能过剩时期都是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的状况,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这两个时期都是需求不足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了谈到中国经济,不能回避中国政府的干预,中国的投资率在45%左右,这样高的投资率在很多国家是很难想象的,高投资一定会带来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也会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中国现在的压力是来自于多年投资率的自然纠正。

第二个方面,中国政府干预比较多,通过各种补贴,大家可以想像当年各省市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很多都是土地,地价非常低的招商引资等方面。包括对能源、环境,都是非常高的补贴,没有政府的补贴,很多企业投资行为应该会下降,而且会降低标准。法律法规不执行,很多方面都是为了实现高的增长,通过各种各样的补贴,降低执行的标准,是带来很多方面产能过剩的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市场方面的准入和退出,因为不完善,大家一窝蜂进去了,造成了非常大的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退出机制有没有问题?往往地方政府非常乐意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出现了产能过剩怎么解决问题,往往非常不愿意去解决,因为这马上涉及到退出之后带来的就业和社会的压力。目前这块还是值得非常重视的,没有退出的机制,产能过剩可能会长期存在,而且很难得到缓解。

图7简单地对上面的分析做了个总结,这里面地方政府的作用值得关注。中国省级地区的锦标赛,追求GDP的增长和各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强制结果。实际上是和中国对地方官员的升迁评价体系相关。各个地区到处都看得见经济的增长、高楼大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高投资的主要原因。


上面提到的政府通过各种补贴促进企业的各种投资,实际上是变相的一种支撑、鼓励。企业本身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包括一些集中在产业链低端方面,都会导致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国内国外需求的不足刺激,周期性的波动,最后导致产能过剩又一轮的出现。

谈到政策建议,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提到的这些,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都是有利的。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和改革不到位有关系,行政体制改革就能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定位不准确,对企业干预过多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改革依然是很重要的方面,刚才提到了要素市场的改革,很多要素的定价是很不合理的,这是人为的压低,包括土地资源,包括融资过于看重国企、政企的关系,大的银行都是大型银行,更加倾向于像国企投资,对于中小企业造成融资难的问题,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类是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了中国的企业低端锁定,很多都是在这方面集中,导致没有办法得到解决。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准入方面中国实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降低门槛大家可以进来,但是退出就非常麻烦,包括《破产法》等这些,实际执行起来不尽如人意。这个问题不解决,我认为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很麻烦。

这些要点简单回顾了刚才的分析,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来看产能过剩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目前相关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不解决这些问题,产能过剩还是要头疼的,无法得到明显的缓解。

谢谢。

 

(资料来源:本文是作者在4月24日“原富论坛”发言的整理稿,已经作者审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