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侧重于主观决策还是建立在量化分析基础上的自动化交易,这是一个交易者一上来就会面临的一个核心选择问题。这个问题也历来是引起广泛争议的一个问题,有说基本分析者无用的,理由是使用基本面分析的多数基金公司均无法跑赢指数,也有说技术分析无用的,理由是大部分用技术分析的散户均是亏损的,当然,也有很多诋毁量化投资的,他们用的最多的证据自然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参与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了。每一派都看似很有道理,这也导致了很多交易者在各种选择之间反复徘徊,技术分析失败了就想尝试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失败了又想试试量化,最后实在不行就来个混合的即考虑基本面又考虑技术分析的大杂烩,如果大杂烩的结果仍然是亏损,交易者可能就会得出什么工具都没有用纯粹靠运气的结论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困惑和争论?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很多人无意识中忽略了金融投机市场零和游戏的本质。先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就会有更好的了解了。高考,名牌大学这座独木桥,想挤的人很多,这些学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无论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这些梦想考上名牌大学并为之奋斗的考生中,最后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只能是极少数,大部分注定会失败,为什么?因为名额就那么多。我们能够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考上名牌大学而把他们所使用的学习方法简单划为无用这一列中吗?我想大脑稍微有点正常的人都不会犯这个错误,因为我们明白,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选拔性的考试,而不是像四六级那样的水平性考试。选拔性的考试注定了只有相对的最优秀的那一小部分群体才会幸运通过。我们回过头来再想想金融投机市场,金融投机市场的零和游戏的本质注定了其不是水平型考试,不是说像四六级一样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知识结构就能够考核通过,而是像挤名牌大学独木桥一样,你只有位于交易群体中相对最优秀的那一小波中,你才能是优胜者。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对于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或者量化投资的评判,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了。金融市场中多数人亏损的事实,既不是因为基本面分析无用,也不是因为技术分析无用,同样也不是因为量化投资无用,而是因为金融投机市场零和游戏的本质。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不是说你熟练掌握了就一定能赚钱,而是你必须还要做的比大多数人还要好才可以赚钱。 对于我本人而言,我使用的是技术分析,侧重的是量化分析这一块(也就说大家所说的程序化交易)。 为什么不使用基本面分析呢?我觉得,第一,作为一个小散,我没有信息优势;第二,不同交易品种的基本面分析所要求的技能差异很大,一般一个金融机构的专业行业研究员得是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然后跟踪某个行业几年以上才算是对某个行业比较熟悉了,而我又不是喜欢永远只交易一个品种的主,同时我又不是天才无法做到短时间内迅速自学深入了解多个行业;第三,基本面分析的交易结果的评估比较难,首先是基本面分析基本是侧重于中线的,可能几个月才会有一次交易结果,至少得好几年的持续交易数据的积累,才能比较好的评判所使用的基本面分析工具的效果,这个时间周期太长,我耗不起。当然,基本面分析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过大,这对于最后的评估也很有影响。综上分析,也就说,如果我使用基本面分析法,第一我没有信息优势第二我还得熬几年才能评判我自己建立的基本面分析模型的结果,伤不起啊。 技术分析,则没有上述缺点,啥品种都通用,而且一个交易模型的好坏,可以比较容易的通过历史数据检测出来,虽然历史不代表未来,但总比完全没有历史要强。往大了说,啥科学不是建立在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的呢?我记得有个人(好像是巴菲特)批评过技术分析是好比看着船尾的浪花去判断船的方向,我认为这有点过于片面,技术分析本来就不是主要用来做预测的,而只是用来管理你的胜算的,你非得拿预测来要求技术分析,这不如同要求乔丹同样得会打棒球一样不合理吗? 具体到技术分析,也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偏主观的,即自己基于技术分析各个指标及价格形态的运用,对大盘做出一个方向的判断,然后参与交易,另一种是偏客观的,即将技术分析转换为交易模型,让计算机给出交易信息,自己是按照交易信号执行(或者是完全让计算机自动执行)。我选择的是后者。为什么不选择前者?第一,技术分析工具太多,经常是各个工具间会有互相矛盾的信号,举个简单的例子,颈线突破一小段,遇到某重要的支撑均线了,你怎么办?按照颈线突破,应做空,按照均线支撑,应做多,怎么办?第二,凭主观分析,意味着无法做到精确的交易绩效测试(因为你每次分析都是带有交易工具的主观选择的,无法转换为客观的交易模型)。第三,一旦有了主观因素在里面,人就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交易结果的不稳定。要想克服这三个问题,必须得放弃主观的对多个交易工具的灵活选择过程,而去选择固定运用少数几个技术工具,并转变为含有进场出场信号的交易模型,也就是侧重于量化分析基础上的程序化交易。 如何建立有统计学优势的交易系统?如何判断一个历史成绩优秀的交易系统到底是仅仅因为偶然性还是因为这个交易模型本身确实体现了一些市场的局部规律?如何规避过度优化?要不要设置自动止盈止损?最近这段时间针对股指期货和铜及橡胶做了大量的交易模型测试,有了一些个人的简单的体会,以后的博客中再与大家分享。 |
|
来自: 悦读院 > 《期市 股市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