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这个县是有多任性?下红头文件规定群众送礼上限!

 涓涓细流double 2016-05-20




凉山州金阳县

  凉山州金阳县出台《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其中10条刚性规定: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婚嫁中送亲接亲车辆不得超过6辆;丧葬活动中亲属一方奔丧车辆不得超过5辆……包括普通群众都得遵照执行。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红头文件“任性四宗罪”


  首先,用政府红头文件治理礼金,是在用行政命令的“硬手段”约束风俗的“软文化”,放纵了权力的“任性”。用强制性的手段来约束婚丧嫁娶的民俗,就会有政府不守权力边界的越俎代庖之嫌。


  其次,实施对象包涵普通群众。政府发布文件限制婚丧礼金,如果只是针对党员干部,并无不妥,但普通群众囊括其中,这无疑与依法治国的原则相悖。


  再者,标准无依无据。花费不超6万元、用车不超6辆、杀猪不超10头,这些标准背后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更多或更少?又该由谁来监督、如何监督到位?


  四是红头文件管婚丧嫁娶难以标本兼治。积淀已久的风俗不会因为一纸红头文件就瞬间发生彻底改变,可能酒宴转移到“地下”,礼金的方式可能改头换面,甚至可能让民众产生抵触的心理。



不能只见“地上草”,不见“草下根”


  这种任性的“红头文件”并非金阳首创。《贵州凤冈发文禁“复婚再婚”民众办酒席》、四川省通江县政府发文规范群众办酒宴要求“满70岁才准操办寿宴”……其实这些红头文件出台地方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主官,一方面是不太多的收入和家底,另一方面是铺张浪费的高额礼金“浮夸风”,如何平衡?


  一方面政府“手起刀落”出台“刚性”规定,用红头文件给婚丧嫁娶戴上“紧箍咒”,在短期内起到规范社风、民风的作用。


  可另一方面,他们忽略了精神文明的特殊性,硬性的约束只是起到短暂作用,最后只会“春风吹又生”。问题的肯綮仍在当地政府。法治思维的欠缺使得一些地方官员依然在用抓经济建设的方法来抓精神文明,认为通过出台文件、量化考核标准、狠抓问责等行政手段就可以彻底解决地方民风民俗的问题,一劳永逸。



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合法的边界中行使,同时又能引导社会风气,两者之间如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一是以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政府可以出台相关规定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的转变。“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比“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更有说服力。


  二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文件的出台不能变成地方主官“任性的工具”。要把权力装到法律的笼子中,特别是出台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时,要多听取民意、多纳良言,才能为民出良策,才能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民主性。


  三是树立“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没有“包治百病”且“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地方主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气度,“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积极倡导简朴、节俭的民风,以宣传、教育、示范等方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四是确立好标杆让群众参与其中。过去对于民风民俗的引导更多的是“不能做什么”,但大家却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在群众中确立好标杆和榜样能够让好风气蔚然成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