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信日】基站辐射,到底有多严重?

 龙在天中 2016-05-20

如何消除基站恐惧症?

近年来,网上关于基站辐射致病的各种“科学”贴广为流传,以致不少新修建的小区由于居民的普遍反对而无法如期建设通信设施,造成手机信号不畅等问题的发生。

《人民日报》的调查表明,上海的手机保有用户已超过3000万个。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在上海一些地区甚至完全没有信号。因为信号差,通信部门常接到居民投诉;建基站,居民害怕辐射大,也投诉。这似乎陷入了怪圈。

那么,通信基站是否和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形同“洪水猛兽”呢?

通信基站的辐射低于国家标准

国家相关标准对基站的电流辐射有明确要求:40微瓦/平方厘米,这是国家允许的健康标准。而目前已建设的基站辐射比国家标准还低。

上海辐射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朱重德介绍,每一个基站的建设都是要通过环境测评的,每年还要复测。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是12伏/米,考虑到广播通信发射的众多需求,事实上,每个基站的辐射标准只有5.4伏/米。由于地方管制比国家标准更严,一般而言,如果基站辐射接近5.4伏/米,地方政府就会干预,要求整改,降低功率。如果不达标,根本不可能投入使用。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我国通信基站辐射值的国家标准远远严于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

楼顶基站实际上是“灯下黑”

“我家窗户外面就有一个通信基站塔架,是不是我家的辐射值就大”“我们办公楼顶上就有一个通信基站天线,是不是这样我们整栋大楼辐射值会比别的地方高。”

其实,通信基站离你近,或者就在你所在楼顶上,这样并不意味着辐射数值就比别的地方大,相对距离基站近反而相对辐射会较小。环保专家介绍,通信基站其实属于“灯下黑”,越是靠近,辐射值还会小。因为通讯基站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就像是“油灯”一样,越在灯下越黑暗,向外亮度也就越大。通俗地讲,您站在基站下辐射值并不大。此外,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发射基站越高,对人体的影响就越小,距离10米的强度与距离1米的地方相比,减小了不是10倍而是100倍。

基站天线多辐射反而小

实际上,日常环境中,通信基站产生的辐射值远不如一台电磁炉甚至电视机对人体的影响大。移动通信原理已经明确了基站与手机间电磁辐射的相互关系,即: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越小。专业工程师指出,合理的基站密度不仅不会造成对人身的伤害,还将使手机的辐射强度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手机与基站之间有个智能控制机制,动态调整互相之间的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通信基站覆盖越好,手机通话信号就越好。信号好,则手机与基站联系的发射功率就小,对应功耗低,辐射也就小了。

实际上,有些地方的铁塔公司曾经组织过社会公众参与通信基站辐射的现场检测工作。事实证明,基站辐射致病根本就是个传说。记者建议铁塔公司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以彻底消除公众的疑虑,让大家安心享受移动互联网时代。

解决基站辐射恐惧的良方在哪里?

这一两年,有关基站进小区遭阻,或是居民“众筹”请吊车拆除小区内基站的新闻不绝于耳。随着智能手机普及速度达到峰值,用户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大量增加,以及4G更迭和“互联网+”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基站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是国之根本,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为什么会引得民怨众多?

究其原因,是一些人盲目相信基站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害的传言,特别是一些家里有老人小孩和孕妇的家庭,更是对“辐射”避之不及,让基站建设陷入了“既要马儿跑好,又不给马吃草”的尴尬境地。

辐射是否真的那么恐怖

基站有没有辐射?答案是肯定的。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基站的辐射到底有多强?它是否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人体在电磁场中所受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在人体20厘米以外的固定台式发射机产品(如通信基站),通过电磁场对人体照射的计算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微瓦/平方厘米。而另一种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的便携式发射机产品(如手机),通过比吸收率(SAR)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瓦/千克。

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两方面,我国制定的标准都非常严格,前者上,国家规定的基站辐射标准功率密度应小于40(μW/cm2),现在的基站执行起来由于信号堆叠的缘故,普遍要小于8(μW/cm2)。相比之下,欧洲、香港为450(μW/cm2),而美国、日本的是600(μW/cm2)。而以SAR来说,我国的标准是1.0W/KG,而美国的标准是1.6 W/KG,欧洲的标准是2.0 W/KG。

事实上,如果我们拿基站辐射值与更加常见的路由器和手机做对比的话,更不难发现前者的辐射值其实不足为虑:目前家庭常用的路由器一般在正常17-25(μW/cm2)之间,满载时大约在24-31(μW/cm2)。再对比一下智能手机,有的待机时为17.1(μW/cm2),有的则在25.4(μW/cm2),二者在通话时则分别为93.1(μW/cm2)和93.3(μW/cm2),也就是说,手机辐射要高于路由器并远高于基站。

而且还要考虑到,基站在实际建设时一般会建立在比较高的地方,本身离人的距离就已经很远,而辐射的强度与距离的二次方是成反比的,因此,即便是在基站附近,人们受到的辐射也是很低的,而且基站投入使用之前,是必须要经过环保部门监测的,如果不达标的话,根本不会准许运行。

而基站被拆除之后,用户看似不会再受辐射的侵害,但事实却是相反。因为由于信号强度被降低了,会强迫手机增加发射功率,继而提升辐射。

解决问题的良方在哪里

解决问题,要排解公众对辐射的恐慌。一方面是走科普路线,一方面是加大环评的透明度和体验活动的开展,比如大连政府就采取电磁辐射监测车多地取点监测的方式来向民众现场科普基站辐射的无害性,其他多地也有相应的公开活动向民众展示和讲解辐射的有关知识。

但科普归科普,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法律完善,才能彻底打破这种不健康的僵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4G基站建设和4G用户的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还规定了系列保障措施,其中第十三条就提到要“明确宽带网络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切实保障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行权。”相应的,各地也有地方性规范,而这些都考验着相关机构的执行力和处理智慧。

想要实现网络强国,不仅需要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的努力,以及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这其中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