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十大悲情传说

 BD3VD 2016-05-20

山西十大悲情传说


 

    沧桑的山西,自从人类开始在黄河岸边徘徊,悲情的风暴便一次又一次席卷过这片土地。如今,当我们站在呼啸而过的历史风声中,盘点那些模糊的过往,更像是为历史点燃一盏遥祭的烛光。

大悲情故事之一:赵氏孤儿

    在山西历史中,赵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以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从赵武开始,复苏的赵家再次成为晋国的风云家族,并最终成为三家分晋的一支庞大力量。至今,在山西的襄汾县,还有一个叫做“三公村”的村落。据说,就是当年这三位义士商量保护赵氏孤儿的地方。故人远去,但忠义的云朵依旧漂浮。

悲情故事二:介子推绵山被焚

    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绵山。而因为介子推的缘故,绵山有了灵魂。

    事情还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子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子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子推。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在阔别19 年后,终于成为晋国国君。但是,得到天下的重耳却遗忘了当初流亡途中的誓言。在他的封赏之中,唯独遗漏了介子推。目睹他人的加官进爵,深受刺激的介子推选择了无言隐退,这一退,却是他与重耳的永别。

    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之后,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重耳终于想起了这位随自己飘荡四方的忠臣。但是,面对他的宣召,介子推始终都不肯走出绵山。情急之下,晋文公竟然采纳了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的馊主意,熊熊大火燃烧了七天七夜,但就是不见介子推和母亲的身影。烈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早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一代忠臣孝子,转眼已成灰烬。

    为了表示这份懊悔之情,晋文公下令从此之后在介子推祭日时,全国都不得烧火煮饭,后世熟知的寒食节就这样带着一缕苦涩从历史中漫卷而来。

悲情故事三:董安于血溅晋阳城

    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 年历史的城市,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今的太原城历史只有1500 年。那么,前面的1000 年在哪里呢?答案是:晋阳古城。晋阳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发家的资本。但是,建筑这座古城的却是一个叫董安于的人。董安于这个人名头不大,但提起他的前辈董狐却是赫赫有名。赵家到了赵简子当政的时候,董家的后代董狐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当时,衰弱的晋国被六卿把持朝政,国君越来越像个摆设。深谋远虑的董安于知道六卿迟早会内讧,于是劝赵简子早早为赵家规划一块根据地。几经考察,赵家的根据地选择在了如今太原的龙山与汾河之间。当然,建筑晋阳城的重任也就落在了董安于的身上。

    至今,我们都必须佩服董安于的高瞻远瞩。董安于建筑的晋阳城,以坚厚的夯土为城墙,以粗大的铜柱支撑宫廷,又以山木作为围墙的木骨。后来,赵家被智伯等三家逼退到晋阳城时,赵家的后代依靠坚实的城墙和铜柱冶炼出的兵器,这才逃过灭族之灾。

    当初,赵简子率军攻打卫国的时候,曾经俘获了500 个卫国奴隶。当时,赵简子把这些奴隶存放在邯郸的亲戚家中。现在,晋阳城建造完毕,赵简子开始移民。于是向亲戚索取这些奴隶。没想到,亲戚翻脸不认账,并且拉拢六卿中的亲戚联合将赵简子围困在晋阳城中。危急关头,怕落下乱臣贼子名声的赵简子有点缩手缩脚,倒是董安于挺身而出,经过一番大战,最终平息了这场骚乱。但这件事还是让赵简子的政敌握住了把柄。引发这场骚乱的邯郸赵家以及六卿中的范氏及中行氏被惩罚之后,赵简子的政敌以董安于也是骚乱的罪魁祸首为由,让赵简子交出董安于。当时,赵家的势力在六卿中属于中游,政敌一旦联手,赵家危在旦夕。但是,董安于又是赵家的有功之臣,赵简子说什么也不肯把他交给政敌。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董安于又一次挺身而出。他说:我这条命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我的死能让赵家远离祸患、国家停止动荡,我也是死得其所了。说完,董安于自杀身亡。赵简子悲痛之余,将董安于的尸体横放街头,政敌闻讯,也就打消攻打赵家的念头。

    无论是建造晋阳城,还是以死平息灾难。董安于用他的悲壮,换取了赵家日后的雄起。如今,无论是晋阳城还是战国七雄的赵国,都已是纷乱历史中的灰烬。但董安于的名字,在2500 年之后,依旧鲜活。


悲情故事四:刺客豫让

    说豫让的故事,还得借着董安于的话茬。董安于的死,让赵家躲过一难。但是,这份仇恨并没有在赵家的心头熄灭。赵简子死后,他的私生子赵襄子接班。因为出身低贱,再加上性格平和,赵襄子没少让以智伯为首的晋国其他家族欺负。

    智伯这个人在外面虽然霸道,但对待门客却是彬彬有礼、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智伯的门客里有一位叫豫让的人,领导的关怀,让曾经饱受寄人篱下冷落的豫让深受感动。但是,霸道的智伯最终却栽倒在赵襄子的脚下。赵襄子杀死智伯之后,为了解气,用智伯的头骨做了一把酒壶(也有说做成尿壶的)。没想到,他的举动,激怒了逃亡的豫让。

    士为知己者死。豫让一边回想智伯生前对他的好处,一边开始了他的刺杀计划。但是,豫让的运气实在太差。第一次,豫让冒充民工到晋阳宫中修厕所,好不容易等到赵襄子入厕,还没等动手,就被有心灵感应的赵襄子发现了。了解到豫让刺杀的原因后,赵襄子很赞赏豫让的这份忠义,当场就释放了他。为了保证下一次刺杀的成功,豫让残忍地选择了毁容。他全身涂满树漆,让皮肤溃烂不堪。怕被人听出口音,豫让索性吞下炭火,嗓子顿时变得嘶哑。改头换面的豫让,连妻子都不认识了。他感觉这一次刺杀有望。手持利刃的豫让躲在赵襄子经过的一座桥下,等待这报仇的时刻来临。赵襄子倒是来了,但正准备上桥时,他的坐骑却发出惊叫,赵襄子马上就明白有人要行刺。很快,桥下的豫让便被士兵捉住了。仔细分辨之下,赵襄子震惊地发现这个形如乞丐的刺客竟然是豫让。为了报仇,把自己毁坏到这种地步,赵襄子明白豫让已经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死敌。从赵襄子的叹息声中,豫让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恳求赵襄子脱下外套,然后挥剑连刺三下,大吼一声“智伯,我为你报仇了”,转身割喉自尽。

悲情传说五: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 年,秦国攻打韩国,并且很快占领了韩国的边界城池。胆怯的韩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出乎意料的是,上党的军民却主动投靠了赵国。毕竟,作为晋国的分支,赵韩之间是那种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为了保卫上党,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带着四十五万军队前去增援。随后,秦赵两军在长平(今高平市长平村)形成对峙。

    秦军的首领白起是战国时期令各国闻风丧胆的冷血人物。廉颇和白起第一次交手就吃了败仗,从此老将高挂免战牌,硬是和白起耗了三年。时间一久,秦军几十万人马的粮草供应就有点跟不上趟了。白起很清楚,再这样耗下去,秦军的结果只能是不战自败。正在他犯难之际,秦国当时的国相范睢使出了反间计。很快,赵国的都城邯郸就流言四起,说廉颇已经老了,不是秦军的对手,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赵括是谁?我们现在都知道一句成语“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秦国的反间计很奏效,赵王很快就宣赵括进宫,命他去长平指挥赵军。春风得意的赵括走马上任之后,立刻向秦军发起进攻。这下正中白起下怀,一边撤退一边把赵军一分为二,使其首尾不能相连。乱作一团的赵军渐渐困入白起早就布置好的口袋阵中,四十多天后,饥饿的赵军中已经发生人吃人的事件。殊死一搏的赵括带头突围,却惨死在秦军的乱箭之下。

    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的斗志也随之瓦解,很快就投降了秦军。面对如此庞大的降军,白起知道,无论是留还是放,迟早都是祸患。最终,冷酷的白起释放了二百来位未成年兵卒回去报信,其余人马全部被坑杀在长平深深的壕沟里。

    自此之后,失去精锐部队的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军抗衡。对秦国来说,能够打败最强的对手赵国,统一六国的梦想越来越成为可能。2000 年前的一步之差,让赵国错失了成为历史主角的机会。这份错失之痛,连同四十万飘荡的冤魂,至今依然是历史的后背抹不去的伤痕。


北汉的末代皇帝刘继元手下有位叫杨业的大将,为人忠勇,武艺高强,江湖人称“杨无敌”。据说当年刘继元献出晋阳城向宋朝称臣之后,杨业依旧在残破的街巷中与宋军肉搏,直到刘继元派出亲信来劝降,杨业大哭之后才放下武器。

  杨业归顺宋朝之后,很受当时的皇帝赵光义的重用,被任命为山西防御契丹的边关大将。杨业一上任,马上在契丹出入的路口修起六个兵寨,并在随后对契丹的战斗中大破敌军。从此,只要杨业镇守,契丹只有望关兴叹,不敢靠近半步。

  但皇帝赵光义并不满足。杨业的屡次大胜,让皇帝有了彻底解决契丹的想法。公元986 年,宋朝兵分东、西、中三路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东路军刚出兵就遭到契丹主力军的迎头痛击,惨败而归。噩耗传到中路军那里,当时就乱了阵脚,掉头就往回撤。只有杨业和潘美所率领的西路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不少失地。但是,随着其他两路军的失利,契丹集中起所有兵马向杨业展开凶猛反扑。敌众我寡之际,宋军内部却出了问题.杨业与当时的主帅潘美及监军王诜发生了争执。按照杨业的主意,一边派骑兵保护百姓,一边派弓箭手埋伏在契丹必经之地陈家谷,安全撤退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监军王诜认为,你杨业不是号称无敌吗,怎么就不敢和契丹决一死战,是不是有什么小算盘呢。杨业被逼之下,只好率兵出击。军事力量的悬殊,让杨业苦战之后还是难以挽回败势,只好边打边退,到陈家谷时,预先安排的弓箭手也被王诜撤走。一番苦战之后,杨业受伤坠马,被契丹军擒获。契丹国王一心想收复这位令他既欣赏又恨之入骨的将军,无奈杨业誓死不降,绝食七日后悲壮去世,时年60 岁。

  杨家将传说中最惨烈的战争莫过于“血战金沙滩”,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杨家将战死一大半。事实上,杨业有七个儿子,除老七杨延玉随父战死外,其余六个始终都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后世熟知的杨六郎杨延昭。至于杨宗保和穆桂英两口子,则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杨延昭之后,他的儿子杨文广继续承接忠勇遗风,最终死在边关。

  杨家几代,生前都是镇守边关的将领满门忠烈。之所以为人怀念,是因为在那些战事不断的动荡岁月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带给百姓难得的平静与祥和。为此,无论他们生前遭遇到多少不公与坎坷,在那些平凡的心灵土壤上,都为他们树立起不朽的丰碑。这样用民心树立的丰碑,从来都不会被岁月风化。

  悲情故事七:美女的结局

  山西自古出美女,中国的四大美女,山西就有两个,一个是晋南的杨贵妃,一个是晋北的貂蝉。但是她们二人的命运,却都充满了悲剧气氛。

  如果不是马嵬驿被逼自尽,杨贵妃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风花雪月的言情剧。唐明皇李隆基用他无上的权力,为杨贵妃营造了一份空前绝后的幸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都是她宠冠后宫的写照。李白为她写诗,高力士为她牵马,三个姐姐先后进宫,兄弟杨国忠手握重权。一个女人,人生灿烂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极致了。

  应了好景不长这句老话,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歌舞升平的日子走到了尽头。原本好端端的国家,竟然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杨贵妃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红颜祸水。面对哗变士兵要求处死贵妃的呼声,先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李隆基,掩面抛弃了这个带给他青春与浪漫的女人。一代美女,香消玉殒。

  与杨贵妃相比,美女貂蝉的命运就有了一种触目惊心的惨淡。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一片大乱。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的义女貂蝉从此走上了她为人左右的人生。王允很聪明,前脚把貂蝉许诺给董卓的义子吕布,后脚就把貂蝉送到董卓的府中,然后跑到吕布那里离间二人:不是我不给你留着,实在是董卓惹不起啊。吕布原本还想咽下这口窝囊气,没想到第二天见到貂蝉之后,发现貂蝉对自己一往情深,屈身董卓实在是生不如死,吕布的怒火当时就冲天而起,转身就把董卓干掉了。

  杀掉董卓之后,貂蝉也就成了吕布的小妾。日子没过多久,吕布就被曹操擒获,命丧白门楼。吕布一死,美女貂蝉又成了曹操手中的棋子。曹操知道,貂蝉的美貌是自己笼络人心的法宝。想来想去,曹操把貂蝉送给了一直想收服的关羽。关羽明白曹操那点心思,不肯收纳,让貂蝉自谋出路,结果貂蝉就做了尼姑。曹操闻讯之后,赶忙派人追回貂蝉,面对抓捕她的士兵,貂蝉毅然扑向刀剑身亡,被人左右的棋子人生就此解脱。

  无论杨贵妃替罪羊式的结局,还是貂蝉身不由己的沉浮,都是命运强加给她们的一份无奈的重负。岁月无声,那如花的美貌早已凋谢在风尘之中。

悲情故事八:苏三起解
  山西有个洪洞县,地方不大,名气不小。洪洞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大槐树,另一个就是苏三监狱。
  苏三是明朝时期山西大同人,本姓周,自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之际被拐卖到北京的一家苏淮妓院,苏三的名字就由此而来。经过老鸨调教,聪明的苏三很快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加上她天生丽质,渐渐成为妓院的头牌。
  虽然身在妓院,但爱情还是降临在苏三身上。来京城赶考的公子王景隆,与苏三情投意合,耳鬓厮磨之间,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半年之后,王景隆钱财散尽,窘迫中被老鸨赶出妓院。临行前,两个人立下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海誓山盟。从此之后,苏三闭门谢客。老鸨从苏三那里捞不到油水,很快就把苏三卖给山西一个马贩子。马贩子把苏三带回老家洪洞之后,没多久就被他的妻子与奸夫毒死,随后买通官府把罪名安在苏三头上。就在苏三等待秋后问斩的那段日子里,苍天突然开眼。原来,王景隆离开苏三之后,发愤苦读,第二年金榜题名,并被任命为山西巡抚。王景隆查阅苏三的案件后,发现疑点重重。经过一番查访,终于为苏三洗清冤情。
  苏三的凄楚命运是令人同情的,好在剧情的意外扭转为这则悲情故事加上了一个令人快慰的结局,《苏三起解》也成了一出经典的京剧剧目。
  悲情故事九: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这首山西民歌《走西口》几乎无人不知,凄婉的曲调动人心弦,而历史上走西口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山西历史上,有过两次大移民。一次是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将数百万山西人像种子一样撒播到中国各地,那些原本因为战争凋敝不堪的地域,因为山西人的到来,再次展现出勃勃生机。到了清朝时期,山西再次出现大规模的移民风潮,就是走西口。不过,与明朝那次有组织的迁徙相比,这一次山西人成群结队走西口,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生存。处在黄土高原上的山西,土地贫瘠,天气干旱,恶劣的环境使得吃饭自古便是山西人头痛的问题。为了生存,贫穷的山西人终于在无奈中开始挪动脚步,向着紧邻山西而又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草原而去。山西边境有一个叫杀虎口的地方,从这里一路向西就可以到达草原。天长日久,走杀虎口也就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走西口。
  饥饿的人群、疲惫的身影、希望的眼神、遥远的路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走西口的画面。他们含着故土难离的悲伤,带着亲人沉重的渴盼,向着西口一路跋涉。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运气走到西口,因为饥饿、疾病倒在了荒郊野外;有的人遭遇劫匪,命丧他乡;那些有幸走到西口的人,同样也遭遇到在陌生环境中生存的艰难。萋萋草原,无边的风沙,记录了走西口的山西人雄起的历史全程。晋商,这个日后在中国商界举足轻重的商帮,如一缕炊烟从草原上袅袅升腾。与胡雪岩并驾齐驱的“大盛魁”以及成就包头城的“复盛公”等,都是山西人走西口走出的壮丽景象。
  心酸的走西口,如今已是一条游客们热衷的旅游路线。当我们用现代化工具轻松丈量这段行程的时候,已经无法感受到当年走西口前辈们的那份悲凉。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走西口的前辈,用他们的脚步和胆魄,打破了山西人走不出黄土高坡的世俗偏见。只有了解了走西口的这段历史,也许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山西人。
  悲情故事十:孤愤一生的傅山
  傅山留给我们的名头实在太多,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医学家等等,如果再加上传说中的武术在内,我们只能感叹:傅山不是人,他是神。但是,历史的风云更迭,让傅山在展现他神奇人生的同时,又背负了孤愤难平的沉重苦痛。
  傅山曾经有过一段快乐的日子。二十岁出头时,他有了一份让他终身都不能忘却的婚姻。但是很可惜,这份浓情蜜意只停留了五年。妻子患病去世之后,傅山终身没有续娶,独自将孩子抚养成人。妻子死后,傅山进入当时山西的最高学府三立院学习,并成为山西提学袁继贤的得意门生。随后,袁继贤因得罪魏忠贤入狱,傅山变卖家产四处奔走,为恩师鸣冤,徒步到北京上疏,最终使老师无罪释放。一夜之间,不惧权贵的傅山名满京城。拒绝仕途的傅山回到太原之后,潜心研读学问。随后,李自成、清军先后进入北京,旦夕之间,明朝灭亡。悲痛至极的傅山为了对抗清朝剃发的政策,出家成为一名身穿红色道袍的道士,以此表明坚决不向清朝屈服的决心。
  渴望明朝复兴的傅山从此踏上了反清之路,并因此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并绝食抵抗,在友人的营救下,捡回一条命。出狱之后,傅山隐居崛围山,康熙久闻傅山大名,派人将傅山连人带床强抬到北京殿试。倔强的傅山服下大黄腹泻不止,誓死不肯进入宫门。即使如此,康熙还是授予他官职,傅山痛哭坚决不肯接受。
  辞官回归太原之后的第四年,已是古稀老人的傅山遭受了生命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就在这一年,儿子傅眉去世。老来丧子的悲痛,让傅山饱受坎坷之苦的人生轰然倒塌。第二年,桀骜一生的傅山带着绵绵不绝的悲愤离开人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