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眼花早检查 小心耽搁难治愈

 ZL89 2016-05-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年华逝去,心灵的窗户很容易被病魔蒙蔽。对中老年人来说,一些潜藏着的“视力杀手”,让他们的视力发生失常甚至致盲,使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科宏眼科执行院长、副主任医师陈珊娜认为,不少中老年人的眼病严重,很多时候是被自己耽搁的。

她说,如果能够定期检查视力和眼睛,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并在有生之年维持良好视功能,避免陷入致盲的境地的。

文/图 记者 白丽

【门诊见闻】

眼病两年多 黄斑已严重

两年前的一天,80多岁的洪先生在打电话时,看了前面的3个号码,后面的数字就突然看不见了。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老年性黄斑病变。当时,他的血压上限高达200,自述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

此后两年,洪先生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压,断断续续做过几次眼科治疗,平时滴滴眼药水。他讲,因为身边有人告诉过他治疗没有用,人老了都这样。所以几次治疗不见好转,他便不在意了。

最近,洪先生的视力更差了,右眼已看不清半米外视力表上最大的字母“E”了。当得知本月20日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眼底病教授David Wong将协同科宏眼科洪荣照教授、陈珊娜院长一起,现场解答厦门患者的疑难眼病,便立即报名要问个究竟。

昨天,洪先生事先找到陈珊娜院长,先做一些病情陈述和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右眼眼底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了。

那么,中老年人对待眼疾有哪些常见误区呢?

【误区一】

老花了可不戴近视镜

提醒:全世界不是只有一副老花镜

很多人以为,人老了眼花了,随便一只老花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加之一些商家在做活动时时常免费为老人搭送老花镜,更让人误解为全世界只有一个度数的老花镜。

陈珊娜称,人到45岁以后,绝大部分都会出现老花,而有的在40出头就提前老花了。如长期近距离用眼和精细工作的记者、老师、财务、IT、手工作业者等,会提前老花。那些使用手机长期视觉疲劳的人,也会超前老花。

陈珊娜说,老花如同近视、散光一样,也是有度数的。不同的是老花一般在50度-300度之间,最高不超过300度。不像近视会高达几千度。

有趣的是,近视的人当他老花时,看近处可以抵消掉一部分近视的度数,但并不会减少他远眺的度数,也就是说,近视的人老花后看近处似乎不怎么近视了,但是看远处和从前并没什么两样,看远依然是近视。所以,一些人认为人老了就可以摘掉近视眼镜了,其实是一个误区。

她说,正因为有度数之分,所以佩戴老花镜也应该有所不同。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做医学验光,确定自身的瞳孔距离及老花度数,佩戴合适的老花镜。如果本身近视,要重新佩戴减去老花度数的近视眼镜。

陈珊娜介绍,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可以结合老花、近视和散光的渐变眼镜,也就是眼镜片上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度数,远视的时候眼前的镜片是近视片,往下看的时候眼前通过的是老花的度数,可避免备两副眼镜的麻烦。

【误区二】

看不清就是白内障

提醒:半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治疗

陈珊娜介绍,国际卫生组织一份调查显示,在2002年的全球致盲病人中,白内障因素占47%,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占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5%。也就是说,很多老年性疾病是导致老年致盲的重要因素,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陈珊娜说,很多中老年人在刚刚开始出现视物模糊时,以为人老了就是这样,视力自然下降。待到问题严重看不清东西时才到医院来看诊,而且一来就认为自己得了白内障。其实很可能是因为眼底病变引起的。

她说,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部位就是眼底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这是视功能最敏锐的部位。患者一般会觉得视物模糊、变形,通常视力下降得很快,且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失明。所以,一发现视力异常时就要警醒,进行早期的诊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陈珊娜提醒中老年人,尤其一些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的人,应最少每半年到眼科医院检查一次。她说,眼底病变分为六个不同阶段,若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会控制得很好。

【误区三】

看不见才做手术

提醒:晚做手术创口大,可能导致并发症

陈珊娜称,白内障分为五个级别,国家规定达到三级、视力小于0.5就可以做手术。但很多老年人都是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来做手术治疗。她说,白内障是晶体混浊、变硬了,轻、中度白内障用微创乳化手术相对容易、创口小,如果等到硬体太硬才手术,就费力很多,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过熟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陈珊娜提醒,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威胁老年人视力健康的三大杀手。这些致盲的眼病如果能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失明的可能性就能降到最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