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什么样的食品或者是药物,对肾有害?【转】

 立体生 2016-05-20

吃什么样的食品或者是药物,对肾有害?【转】

SONGXIANGYUAN 11级  分类: 医疗健康  被浏览322次  2013.04.17

 

(1)普通饭 亦称正常饭,它与正常人的膳食接近。它适用于体温正常、无消化道疾病、咀嚼功能正常、无需膳食限制的产妇和恢复期病人。本膳食应是营养齐全,符合机体需要的平衡膳食。除了不用辛辣等强烈刺激品和少数油炸及不消化的食物外,一般食物均可选用。

 (2)软饭 质软,易于咀嚼,比普通饭易于消化。适用于轻微发热、消化不良,咀嚼功能差,口腔疾患、肠道疾患的恢复期,以及老年病人和5岁以下的幼儿。食物品种选择上应减少非溶性的粗纤维,可选用含果胶类的可溶性食物纤维。
 (3)半流食 呈半流质状的食物组成的饮食,也是从流质至软食或普通饭的过渡饮食。主要适用于发热、手术后、吞咽困难、消化道疾病的病人。此种饮食要求制作细软,少用粗纤维食物。喂病人时宜少量多餐。每日可给5次—6次,每次约300毫升。主要采用米粥、面条、面汤、馄饨之类易消化的食物,如给肉菜类可做成泥状。烹任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刺激类调味品。此种饮食能量较低,不宜长期食用。
 (4)流食 主要是由液体食物组成,不需咀嚼,易于吞咽。适用于高热、消化道急性炎症、口腔疾病、头部和胃肠道手术后或其他术后的病人。喂此种饮食时,每2小时—3小时给一次,每日可进餐6次—7次,每次约250毫升—300毫升。烹调此种饮食时,不用含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此种饮食热量和营养素均不足,只能短期使用1日—3日。如需要长期使用应给予特殊配方,以维持营养素的平衡。
 (5)高蛋白饮食 主要适用于营养不良、贫血、烧伤、肝炎恢复期、伤寒、手术前后、孕妇及乳母等生理性蛋白需要量增加者。如消化功能较好的病人食用此种饮食可在正餐中增加蛋、鱼、肉等副食,以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消化功能较差的病人,可在两餐之间加牛奶、豆浆、蛋羹等。
 (6)低蛋白饮食 主要适用于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肝昏迷病人。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总量控制在40克以下。少用或不用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品。热能的来源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给病人多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制做此种饮食时,免用刺激性调味品。
 (7)低盐饮食 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等。给病人此种膳食应禁用一切盐腌食品,如咸蛋、咸菜、火腿、香肠、酱菜,以及各类含盐的熟肉食等。酌情根据病情决定用盐量,每日盐摄入量最多不超过4克。需要时,可根据病情采用少量钾盐酱油或低盐,以改善病人的食欲,亦可用糖醋烹调法增进病人的食欲。
(8)低脂肪饮食 主要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胆囊炎、胆道疾患,肝、胰疾患以及腹泻病人。病人采用此种膳食应免用肥肉、肥禽、含油脂多的糕点,奶油及各种点心和油炸食品。瘦猪肉、牛羊肉每日摄入量不越过100克。烹调时多采用蒸、炖、煮、烩的方法,尽量少用油脂。
 (9)低胆因醇饮食 主要适用于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胆囊炎、胆石症、肾病综合征等病人。病人采用此种饮食每日胆固醇在食物中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00毫克。少用或不用动物的内脏、脑、肝、鱼子、蛋黄之类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忌用肥禽、肥肉、猪油、牛油或羊油等。瘦肉可给少量,牛奶每日1杯,用脱脂奶粉或酸奶为佳。可多选用大豆、香菇、木耳等降脂食品。烹调时可选用豆油、菜油、瓜子油等。
(10)少渣饮食 主要适用于伤寒、肠炎、痢疾、胃肠道手术后,肛门肿瘤及食道静脉曲张等。此种饮食所有食物均需切小、切碎、煮烂,免用粗粮、韭菜、豆芽等含纤维素多的食品。多用鱼、虾、肉、豆腐脑、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烹调时不用高脂肪食品,不用油炸的烹调方法及刺激性调味品。
 (11)高纤维饮食 主要适用于便秘、肥胖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此种饮食可采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豆芽、粗粮等。有条件可适量采用纤维素冲剂、果胶类,以增加食物纤维。长期使用高纤维食物易产生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不足,需注意营养的补充。
 维生素对人体起着自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是一系列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 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至少需要13种维生素。
 不同的维生素,化学本质不同。VA是视黄醇;VB1是硫胺素,VB2是核黄素;VB6是吡哆醛,VD为醇类;VE为生育酚;VK是醌类;VC是抗坏血酸。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 人体会储藏脂溶性维生素,所以摄入过量会积存在身体特别是肝脏中,有中毒危险。水溶性维生素会通过肾脏排泄,相对安全,但是也不可摄入过量,因为有可能超量的维生素会在体内发生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通常从食物中正常摄取维生素不会存在过量的问题,但是食用过多维生素药品就有可能发生危险。
 一般人体所需维生素量较少,只要注意平衡膳食一般不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不会致死,但是由于新陈代谢紊乱会导致很多病征: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魏尼凯氏失语症等;
 维生素B2 ——脂溢性皮炎、口腔炎等;
 维生素B3 ——失眠、口腔溃疡、癞皮病等;
 维生素B6 ——肌肉痉挛、过敏性湿疹等;
维生素B9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D ——软骨病(佝偻病);
 维生素E ——不育症、习惯性流产等;
 维生素K ——凝血酶缺乏,不易止血。
 一旦患有维生素缺乏病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药品或服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但是维生素吃多了也会有不好的作用补充维生素应谨慎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只能由食物或其制剂补充,参与机体组织代谢过程,构成代谢所必需的辅助因子。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尚可见到因摄入不足引起的维生素缺乏症,而在绝大多数地区已很少见,即便有少数呈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症者,也大多与生活习惯不良有关,如偏食、长期饮酒、吸烟等;或者是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有关。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儿童生长发育前后两个快速期,妇女妊娠阶段等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在这些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所缺乏的某种维生素。如果没有上述情况, 只要饮食正常,并注意到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绝大多数人是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的。 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量会因为排泄不全,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例如,维生素过量,其慢性中毒表现为情绪变化、头痛、皮肤干燥脱屑、红斑样皮炎、毛发脱落、齿龈炎、口腔炎及淋巴结肿大等;急性中毒则表现为嗜睡、呆滞、烦躁、严重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炎小时全身皮肤脱屑等。又如,维生素过量中毒,可出现肌无力、衰弱、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及肾功能损害、肾石病等诸多症状。由此可见,维生素的补充绝不是多多益善,盲目滥用的危害极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