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一句话,曹操杀死了他,全天下人都为他落泪

 伟天英 2016-05-20

惨死于曹操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其中包括荀彧、孔融、边让、杨修等名士。不过死的最冤枉、最令人惋惜的,是崔琰。崔琰品德高尚,是天下楷模;并没有反对过曹操,却被冤杀。

崔琰是大学者郑玄的学生,在汉末乱世流落江湖,后来投奔了袁绍。袁绍兴兵讨伐曹操时,崔琰认为冒犯天子、出兵不义,反对用兵。但袁绍没有听他的。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争权,都想让崔琰为自己服务。崔琰称病坚辞,被投入狱中,得陈琳等人的帮助才保住性命。

曹操平定冀州后,接替了冀州牧之职,请崔琰担任幕僚。曹操看到冀州的户籍表后,得意洋洋的说:“冀州果然是大州呀!这地方能提供三十万兵马!”

崔琰回答道:“如今天下大乱,冀州连遭战争,生灵涂炭。明公为冀州牧,不想着如何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反而先计算着能征多少兵,这实在让冀州百姓失望!”曹操赶紧为自己的不当言辞道歉。崔琰刚刚归顺曹操,就如此直言,让曹操手下都大惊失色。

曹操出征并州的时候,留崔琰辅佐曹丕。曹丕趁着老爹不在,就准备趁机出去打猎游玩。崔琰就上书进谏。他先是引用前人因为贪图玩乐而亡国亡族的例子,作为警诫;然后表示现在天下大乱,四方不定,曹丕要以国事为重;最后更表示曹操在外冒着生命危险征战,而曹丕却在外游猎,实在是不像话。他建议曹丕烧掉猎具。曹丕只好照办,并表示以后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批评指正。

曹操称魏公,后来又称魏王。在立世子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才能,他不知道立谁好,就私下写信询问几个大臣的意见。崔琰觉得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就公开上书,表示立长子曹丕,才是名正言顺,而且曹丕聪明仁孝,是世子的绝佳人选。并表示自己愿意以性命支持曹丕。其实崔琰的侄女是曹植的妻子。崔琰为大义不顾私情,更得曹操的尊敬,于是官职得到升迁。因为一句话,曹操杀死了他,全天下人都为他落泪

崔琰和毛玠,长期主管相府东曹,负责官员选拔。崔琰、毛玠这两位“吏部尚书”,都非常正直无私,选拔官员从不给权贵面子。他们为曹操举荐了大批优秀人才。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曹操进行机构精简改革时,这些人趁机主张裁撤东曹。曹操一眼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最后保留东曹,裁撤了西曹。

崔琰曾经举荐过一个叫杨训的人。此人以品行高尚闻名,被曹操征用。曹操称王之后,杨训写了篇奏疏,称赞曹操为国家立下的功业。当时人就批评杨训讨好曹操,有负自己的清名。崔琰也因此被人认为选举失当。

于是,崔琰就去看了下杨训的奏章。看完之后,他写了一句话给杨训:“奏章已经看过,还不错嘛。时势会有变化的。”

崔琰本意,是告诉杨训,他的文章写的不错,虽然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他,但事情会有改变的。人们终究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但是对崔琰不满的人,趁机去举报他,并把崔琰的那句话往其它意思上引。曹操当时正在进行篡汉自立,再加上年纪大了,有些过于敏感。他认为崔琰那句话是在评论自己,“还不错”是说曹操建立的功业,曹操认为这是轻视自己的伟大功业。“时势会有改变”更是大逆不道,是说曹操现在得势,以后会倒霉的。于是曹操罚崔琰去做苦力。

崔琰是一代名士,德高望重,这种处罚是一种侮辱。曹操又派了一名使者去探视崔琰。面对使者,崔琰表现的毫不屈挠,没有低头认错的意思。于是曹操更加愤怒,就将崔琰赐死。

崔琰是曹操部下品行最高、威望最重的人,又从来没有反对过曹操。最后他竟被曹操赐死,当时人就都为他抱屈、不平。不过,像崔琰这样正直不屈的人,是很难在专制时代善终的。尤其是在曹操这样的暴君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