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位中产,你们以后还敢买车?

 昵称22998329 2016-05-20
因为你们负担得起的那些轿车,在一些媒体眼里几乎都是能挑动“仇富情绪”的工具!


话说,现如今只要“X马”车这个标签一出现在网上的“爆料”以及媒体的报道中,很多人几乎“本能”地就脑补出一个开“X马”车的恶霸又欺负可怜平民的场景。
 
至少,公众也会认为,那个开“X马”车的肯定不是个好东西。
 
当然,在任何有理智的人看来,这种只看标签、不认事实的认知方式是完全荒谬的。
 
可是在过去数年里,由于不少无良媒体每次在报道民间发生的冲突案件时,都会刻意寻找惹事一方的人可以被用来炒作的标签,于是“X马”车这个马路上越来越常见的轿车,就这样躺枪了……

(瞧瞧吧:本来一个很普通的酒驾处罚,可为何媒体要刻意突出“‘X马’女”呢?)

以至于今天,大多数开“X马”车的司机只好在马路上夹着尾巴做人,以免出事后被好事者直接打上“X马”男/“X马”女这样的负面标签,结果再说什么都说不清了……

但倒霉的岂止是“X马”?这不,这两天“X迪”也完蛋了……一个发生在山西的司机和路人的冲突事件,在被某家媒体打上了“‘X迪’女打人”的标签后,公众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开始集体去违法人肉那个“X迪女”,并由此出现了很多谣言……


结果,一个本应该被关注的“行人和机动车争抢路权”以及“道路规划”的问题,就这样沦为了公众对“打人‘X迪’女”的情绪宣泄、乃至言语上的“以暴制暴”。即便打人者当场就已被警方拘留,这样的宣泄仍然在持续发酵。
 
而那家用标签炒作此事的媒体,则赚取了大量的转发数、评论数和阅读量...
 
更恶毒的是,在“X迪女打人”这个标签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全中国所有“X迪”司机恐怕都难逃被“妖魔化”的影响——这不得不令人担心,是不是以后他们也将和已经被“玩儿坏”的“X马”司机一样,只要被扣上一顶“X迪男/X迪女”的帽子,就几乎能让他们直接被打成“反革命”……

(讽刺的是,虽然网上打着“X马男/女”、“X迪男/女”标签的新闻一搜一堆,但搜索“X亚迪男”或“X亚迪女”,却找不到任何媒体用过这一标签...)

然而,大家不要觉得这件事只和开“X马”或开“X迪”车的司机有关。要知道,如今能负担得起这些轿车的,大多是中产阶层....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把媒体给“X马”和“X迪”车司机“贴标签”的事情当成与自己无关的琐事,不去明确反对媒体这种廉价地挑动公众“仇富情绪”的手段,那么中产阶层会逐渐发现——他们为提高生活品质和个人档次而购买的每一样有价值的产品,都可能会在某一个涉及他们新闻事件中,成为媒体挑动“仇富情绪”的有力素材。

比如中产阶层“海淘”回来的便宜奢侈品包包……
 
实际上,不少无良媒体不负责任地给新闻当事人贴标签,已经令很多行业的从业者遭受到了极为不公正的对待。比如公务员群体如今就成了“天然有罪”的代表,以至于他们在扶贫路上遭遇车祸死了是“活该”,他们的子女不幸落水溺亡是“报应”。


可说出这些恶毒言语的网民,甚至根本就不认识这些遭遇不幸的公务员……
 
但中产阶层不要以为发生在公务员群体身上“标签化”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仇官情绪”和“仇富情绪”本就是“一脉相承”的,而在一个贫困人口仍然多于中产阶层的社会,一旦个别媒体编辑“居心不良”,把来自比较富裕的“中产阶层”的新闻当事人说成是“富人”,也同样足以搅乱舆论的认知...
 
一个令耿直哥至今难忘的案例是,前年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出车祸死亡。可由于死者当时驾驶的是一辆的“x拉力”(注:车是从好友那里借来的),结果被国内媒体刻意突出炒作,立刻引来一群国内的网民咒骂死者,宣称又死了一个“富二代”。这种可怕的情绪宣泄,甚至令死者在美国学校的老师都感到震惊,他专门撰文请求我们发表,只想告诉中国网民,死者不是一个“富二代”,而是一个认真的好学生,而开什么车不能决定他的好坏!

(事发之初国内一些媒体的“标签化”炒作)

(美国老师的来信澄清)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来自所谓“弱势阶层”的“聪明人”,已经学会利用这种“标签化”的炒作,给自己赚取便利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不久前在北京街头,当一辆快递三轮车与一辆“X驰”车发生冲突后,面对“X驰”司机对于快递三轮车胡乱倒车引发事故的指控,那位快递员却不仅大骂“X驰”司机,宣称“X驰”司机要讹他,更多次挑衅“X驰”司机去殴打他,边挑衅还边撂下狠话:“你打我啊,你打我就讹死你!

最终“X驰”司机只好选择离去,不敢再纠缠...

然而,面对这一舆论场上极不正常的情况,那些“作恶”的媒体却不知反思自己“用标签妖魔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做法,甚至为了取悦网络暴民,为了给自己开脱,反而宣称他们的做法以及那种极为偏执的“仇官仇富”情绪应该被“理解”,该反思的应该是全体所谓的“富人”和“公务员”。


讽刺的是,那些通过炒作“标签”而赚取了丰厚经济利益的无良媒体从业者中,如今也有不少人在开着BBA(“X马”、“X驰”和“X迪”的统称)上班。——这不禁令人好奇,如果有一天他们在路上与快递小哥或是小贩这样的“弱势阶层”发生冲突时,面对围观的“好事者”抛出的“X马女撞人”、“X迪男欺负小贩”这样的说法时,他们会如何应对?
 
他们或许只好祈求这些“弱势阶层”有个当公务员的亲戚,从而好转移矛盾了...毕竟在舆论圈的“标签食物链”中,“公务员”的拉仇恨能力还是远大于“X马、X迪男/女”的...(这句是反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