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19岁当了小妾,后与闺蜜共享一夫,婚姻坎坷,却是高傲的绝世名伶!

 汉青的马甲 2016-05-21


她的名字,常常在提到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时候出现。她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杜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至今常常被人提起。她一生经历坎坷,却有“勿谓冬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弃人权”的强硬声音,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年少成名称“冬皇”


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祖父、父亲、叔伯都唱京剧,她很小便学唱戏,12岁在无锡挂牌公演。18岁已是技艺精湛,被人称为“冬皇”。1925年,孟小冬在京城登台,一炮而红。


据说,当年撰写剧评的“燕京散人”曾对孟腔有过细致的描摹:“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当时京城里名伶云集,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还有红得发紫的余叔岩,十几个戏班子竞争,想要异军突起、挂头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孟小冬却做到了。



孟小冬女扮男装的扮相


嫁给梅兰芳


也就在这一年,孟小冬18岁,最好的青春年华,她遇到了一生中重要的男人——梅兰芳,当年8月,孟小冬演出《上天台》,与同日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梅兰芳初次相遇。后来,在一次堂会戏上,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大为成功。


之后两人数次合作,每一出都是戏逢对手,十分叫座。他们共演的那一出《游龙戏凤》,至今仍然是梨园佳话。在台上,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扮演天真活泼的李凤姐。


18岁的孟小冬,与比自己大32岁的大名角梅兰芳面前并不胆怯,落落大方,但内心却对充满才情的梅兰芳十分仰慕和钦佩。而梅兰芳也对这个只有18岁就有如此艺术领悟的姑娘,心生珍惜赞赏。渐渐地,两个在戏中不断碰出艺术火花的男女,对彼此互生情愫,渐生爱恋。



孟小冬和梅兰芳


当时梅兰芳家中已有两房妻子,分别是元配王明华和续娶的福芝芳,孟小冬从小心气高傲,本不愿当偏方小妾,但在自己所爱的男人面前,孟小冬还是心甘情愿地嫁给梅兰芳。然而,福芝芳是个厉害角色,死活不肯让孟小冬进门。梅兰芳无奈之下,在外面找了一处四合院与孟小冬住,起名为缀玉轩。


孟小冬不求名分、放弃了自己正如日中天的事业,做了梅兰芳不能登堂入室、金屋藏娇的侧室。当时的她一定是满心欢喜,充满了少女对未来婚姻和爱情的向往和希冀,在新婚之初,两人也的确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一件轰动全城的枪击事件,成了她们婚姻的重大转折点。


枪击事件成婚姻转折


1927年,一个长久以来暗恋孟小冬的男戏迷,在得知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痛苦不堪,有一日竟失去理智,携枪闯入两人居住的地方,吵着要找梅兰芳讲理。恰逢梅兰芳与朋友聚会,《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自告奋勇出去与该男子斡旋。


该男子要梅兰芳出来论理,还要梅兰芳拿出5万元(一说10万元)赔偿他失去孟小冬的精神损失。此间,梅家一面筹钱,一面报警。等梅家将钱筹齐,佣人将钱扔给男子时,该男子发现院子已被军警包围,情急中向张汉举开了枪。


可怜无辜的张汉举竟白白送上性命。而该男子也被军警举枪齐射,倒在地上。这件事情发生后,立即见诸报端,闹的满城风雨,路人皆知。孟小冬和梅兰芳也被人指指点点,情杀、三角恋……一时间,流言不断。



孟小冬和梅兰芳


这件事情发生后,也许是受到了惊吓,也许是不堪忍受谣言的烦扰,再加上当时梅兰芳要准备“访美演出”,梅兰芳去缀玉轩的次数越来越少。  而心气高傲的孟小冬,还必须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封闭式生活,她心情每日都很抑郁,对梅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1930年8月,梅兰芳的嗣母病逝,孟小冬特意剪了头发、戴着白花、身着素服,去梅宅吊唁。却被当时身怀六甲的福芝芳挡在了门外,福芝芳以死相逼,坚决不让孟小冬进门, 梅兰芳也无可奈何,只好劝说孟小冬先回去。


孟小冬如何受得了这番侮辱,她的心跌至谷底,她避居津沽,曾几天绝食,后又生病,甚至一度想要皈依佛门。


梨园佳话黯然收场


1931年,心灰意冷的孟小冬在好友姚玉兰的邀请下,离开伤心之地,去了上海,住在好友的家中,当时姚玉兰已经嫁给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杜月笙,做了第四房姨太太。

杜月笙一直都是孟小冬的戏迷,听闻孟小冬的遭遇后,决定为她讨个公道,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又亲自给梅兰芳打电话,要他出4万大洋的赡养费。4万大洋,对于梅兰芳来说也不是小数。

梅兰芳同意了,他对朋友说,把钱给了孟小冬,“做个最后的了断……今后对大家都好,我也好静下心来研习,和她生活在一起, 总是顾虑重重……”就这样,一段梨园佳话黯然收场。然而作为女子,关于孟小冬不好的传言仍然很多。

年轻时的孟小冬

1933年9月,孟小冬拟了一份《孟小冬紧要启事》的声明稿,在《大公报》头版连登三天。《启事》中说:

“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虽未读书,略闻礼教,荡检之行,素所不齿。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


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自声明后,如有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淆惑视听者,冬惟有诉之法律之一途。勿谓冬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弃人权也。特此声明。”

这份声明,至今读来仍然掷地有声,没有丝毫女子的哭哭啼啼抱怨之相,颇有“东皇”气概。这份声明为孟小冬正言,对那些流言蜚语起到了很好的打击作用。

据悉,分手时她对梅兰芳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之后的事实证明,她确实做到了。

重新登台获满堂彩

生活中的孟小冬和扮成老生的孟小冬

与梅兰芳离婚后,孟小冬重新登台。1938年,她在北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晚年唯一承认的女弟子。重出江湖后她就获得满堂彩,“冬皇”之名更盛。

她演出不多,但有她的演出,都场场爆满,1947年,她在上海出演《搜孤救孤》时,全国的京剧名老生前往观摩,没有买到戏票的戏迷都在家聆听话匣子的实况转播。据著名科学家王选回忆,那两天晚上的上海滩真可谓是万人空巷。


42岁终等来名分


而孟小冬再嫁的男人,就是杜月笙。一方面,杜月笙本就是“天下第一戏迷”,家中的四房姨太太都是戏班出身,加上后来姚玉兰的撮合,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1947年,杜月笙派专机接孟小冬到上海,住进杜家。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回忆说:“我猜想父亲暗恋孟小冬好久了……而孟小冬也很会讨父亲喜欢,在我父亲面前常常会说笑话,逗他开心。”



孟小冬和杜月笙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孟小冬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杜月笙一听,立即明白了孟小冬的心意,到了香港后,杜月笙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要与孟小冬补办一次婚礼。


当时的杜月笙已经63岁,而孟小冬已是42岁。等了多年,从梅兰芳到杜月笙,孟小冬终于等到了一个普通女人想要的名分,杜维善说:“想孟小冬对我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否则她不会跟父亲一块儿到香港来。婚礼那天,孟小冬很高兴,久病的父亲也难得有了精神,他带病陪客。


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再加上我母亲也在当中撮合,所以走在一起比较容易。”


一代“冬皇”已走远


1951年,杜月笙病逝香港。 1956年,梅兰芳率团到日本演出,在香港过境曾探望了寡居的孟小冬,然而当年的恋人再见,除了寒暄,再无后话。孟小冬晚年移居台湾,偶尔教教学生,1977年去世。


蔡康永童年曾随父亲在餐厅里偶遇孟小冬,后来撰文回忆:“我再转头看看老太太,想看出点‘冬皇’派头,但只记得望去一片影影绰绰,灰扑扑的,实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势,我是小孩,那时还不懂得:无论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岁月搓洗,都只能渐渐化为灰扑扑的影子。”  



孟小冬于20世纪60年代摄于香港家中,身后的作品为张大千50年代工笔人物巅峰之作《惊才绝艳》


当岁月走远,孟小冬当年一句“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也已不再重要,梅兰芳和杜月笙,在这位绝代名伶的生命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如今看来,最打动人们的,也许并不是她与这两名当年名声大噪的人物之间的故事。“我今后要么不唱戏,要唱也不会比你差!”——


在那个男强女弱的年代,在遭遇心爱之人的冷落后,她活在舆论的夹缝中,却敢与男子叫板,实数可贵。


她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耕耘出一方天地。用实力再次赢得人们的尊重,也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