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的CT分析

 寂寞如火 2016-05-2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为血浆。离体的血液凝固后,经血凝块浓缩释出的液体为血清。简单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为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在影像检查中,影响血液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红细胞。

 

循环血的CT值约为13——45HU。


在心脏CTA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胸部CT平扫,正常人循环血的密度与心肌近似,即CT平扫很难区分心腔内血液和心肌的密度 


正常心脏断面图,心腔内血液CT值约45HU。


增强扫描后对比剂进入循环系统,CT值显著增加,心肌、室间隔及大血管壁清晰显示



增强扫描后正常心脏断面图,左心腔内血液CT值约468HU。



另一病例,门静脉右支层面平扫及增强,门静脉主干及右后支、下腔静脉内血液CT值为38HU,增强扫描后显著强化。因对比剂进入血管的达峰时间不同,下腔静脉密度低于门静脉


下腔静脉中心部CT值约43HU,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均匀,因肾静脉含对比剂的血液与双下肢静脉无对比剂的血液混合,形成“假性血栓”。延迟期呈均匀一致高密度。

 

关于循环血、血浆、凝血块的CT值,各著作描述不一致,总的规律可以总结为密度由低到高:血浆及血清(CT值约3——14HU)<血液(指心血管内循环的正常血液及出血的不凝血液:约13——45HU)<凝血块(CT值约55——94HU)。


血细胞比容现象,上部为血清,下部为血细胞。引自李果珍教授《临床CT诊断学》

 

贫血、低蛋白血症可致血液密度减低。影响血液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红细胞,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CT图像上反映出来,变现为密度减低。在发现贫血可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原发病,尤其是肾衰时,应慎做CT增强扫描,以免加重肾脏损害。当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液的CT值可增高。


胃癌肝转移患者,血常规提示贫血,平扫左心腔内血液密度下降,CT值约31HU,室间隔被病变的血液衬托清晰显示,增强扫描后心腔显著强化。

 

脑出血,在CT室工作中极常见。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例,因透明样变性的粟粒状动脉瘤破裂引起,在脑出血的最早期,血肿成分主要为新鲜血液和少量受破坏的脑组织,脑出血激活凝血系统后,血凝块形成,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CT上显示为高密度影,在红细胞压积为100%时,出血的CT值为94HU,也就是说出血的密度绝不会超过94HU,超过94HU可除外出血,一般可认为是钙化。影响血肿密度的因素有:血肿内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浓度;血肿内蛋白质含量。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呈典型“肾形”,CT值约72HU。

 

严重贫血者,脑出血可为等密度。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出血素质、某些医源性出血,常不凝固,致CT值较低,部分出血可出现液-液平面。

由于血红蛋白的降解,出血的密度随时间而下降,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影响因素很多:1出血量2出血位置3是否存在贫血及低蛋白血症4凝血功能5是否与其它液体如脑脊液混合。不仅颅内出血,其余部位出血也存在上述规律。

 

我们一般将脑内血肿周围的低密度影描述为水肿,实际上此低密度影不仅仅为水肿,也可能包含了血清和坏死的脑组织。

 

很多初学者和临床医生会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颅内出血是高密度影,而腹腔出血却常常是低密度影?正如上文提到的脑出血激活凝血系统后,血凝块形成,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CT上显示为高密度影,而腹腔出血往往为低密度的不凝血,原因为:呼吸运动、肠蠕动、腹膜的去纤维作用、创伤消耗凝血酶原等。一般不凝固的血液CT值约45HU,加上窗宽窗位和病变与邻近脏器密度对比的关系,腹腔出血往往显示为低密度。


31岁女性,宫外孕破裂,肝脏周围不凝血,CT值约44HU,呈低密度影。

 

我们在理论学习和临床上常常遇到“腹腔穿出不凝血”,可能给人一种误解,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等疾病造成的腹腔出血都是不凝血,其实不然,腹腔出血亦可凝固,因为只有不凝血才能被抽出来,而CT恰恰是观察腹腔内凝血块的有力手段。


与前图为同一患者,盆腔内不凝血和凝血块同时存在,低密度部分为不凝血,CT值约45HU,高密度部分为凝血块,CT值约68HU。手术证实。

 

在腹腔,由于出血可能与其它液体混合,加上可以凝固,出血的密度从很低到90左右均可。实质脏器内的出血因出血的时间不同、吸收程度不同、凝固情况不同,可以为低、等、高密度影。不论任何部位,只要是凝血块,都有可能表现为高密度影。


60岁男性患者,车祸,脾内血肿



与前片为同一患者,脾内高密度影(凝血块)和活动性出血并存,脾脏内侧类圆形显著强化影为活动性出血,此病变在平扫片上CT值约31HU。这种情况需除外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血管三维重建为有效方法。



手术证实的膀胱凝血块,另见膀胱内气体影。

 


25岁男性,刀刺伤,伤及胃、下腔静脉、肠系膜血管,腹膜后血肿,低密度不凝血与高密度凝血块混杂。




77岁男性,肺部结节穿刺取病理标本后即刻扫描,右肺上叶片絮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尚清楚,为出血,穿刺前右上肺野无此阴影,由时间可判断为不凝血,但由于含气的极低密度的肺组织衬托,无论是否凝固均表现为高密度影。

 

血栓:血液成分在血管腔内凝结成的固体质块,无血供和生物活性,一般陈旧血栓密度高于新鲜血栓。癌栓:血管内大量肿瘤组织而纤维组织少。二者均表现为充盈缺损,但癌栓存在血供是二者最直接的鉴别点。


脾亢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左支血栓,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左叶浸润性肝癌患者,门静脉左支显著扩张,内见等密度影,CT值约68HU,增强扫描CT值约88HU,为癌栓。

 

综上所述,血液在CT上的表现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认真考虑所有影响到血液密度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放射沙龙微信读片群管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