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张海音、张天布、郝滨三位老师联袂主讲《北京首届精神分析取向系列培训项目》第三次集训晚间讲座,经郝滨老师本人授权本公众号发布。 主讲嘉宾: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郝滨老师 嘉宾主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天布教授 张天布教授:好,大家好。光阴似箭,斗转星移,阳春三月的上海,郝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伴侣中的共同人格》讲座。
那一场讲座真的是让大家开了眼界,因为郝滨老师在那里头用了一个让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素材,就是我们的武侠小说里头的郭靖与黄蓉。当时,把大家听的如醉如痴,我们在世上的情感生活里头,可都是坎坎坷坷的,所以我们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原来是一物降一物。
好,当时,这个郝滨老师在这个讲座里头,就把黄蓉与郭靖这一对恩恩爱爱,然后休戚与共的情侣到夫妻的情感的交流过程,给大家演绎了一番。
结果众人听得兴起,在提问环节竟然抛出了一个重磅的炸弹。他们就问了“郝老师,你举的例子是这个比较默契的个黄蓉与郭靖,那么与杨过和小龙女这一对恋人的情与爱之间,又是以怎么样的潜意识方式互动的?”对,我们在这个红五月,有请郝滨老师给我们讲来。 郝滨老师:各个微信群中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采用微信语音的方式交流。我今天会和大家谈一下,有哪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关系的结局及品质。 互动中有潜意识的层面 一段情感的发生,既有一些已知的客观现实方面的原因,也会有一些未知的心理方面的原因。那些我们已知的对客观现实的感知、思维和反应是意识的部分。而那些不能认知或暂时没有认知到的部分,称为潜意识。
今天的话题与情感有关,谈到了情感,我们就要谈到交流和互动。因为任何一段情感关系,都是在交流和互动当中发生和发展的。在交流和互动中,既包含着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客观现实的部分,也会包含着我们没有认知到的潜意识部分。而这些潜意识的部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着我们关系的建立;影响着我们对关系对象的选择;也影响着我们关系的品质。
这样看来我们有意识的去探索和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情感关系里,有什么样的互动在潜意识中发生着。而这些潜意识的互动,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关系,就对我们选择情感对象,和推动关系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去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获取现实信息,有助于意识层面的互动 其实任何的互动当中,都既有意识层面的互动,也有潜意识层面的互动。意识层面的互动和潜意识的层面的互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现实中的情况不同,意识层面的互动,和潜意识层面互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都不相同。
交流的形式不同,会导致潜意识互动的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我们今天的交流方式,是在以微信语音的方式进行着。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的方式有一些优势,比如可以帮助大家,在自己目前所处的空间里就听到这场讲座,不用千里迢迢地经历那些鞍马舟车的劳顿到讲座的现场来。
同时使用微信这种通讯工具,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资源。今天晚上有数以万计的朋友们,在不同的群里面听这场讲座。这对于现场讲座来说,估计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此刻,我们的接触当中有意识层面的交流部分。比如大家此时此刻可以听到我说话的声音,也可以看到我在微信当中的头像。那么大家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此刻是在微信当中,听一个名字叫做郝滨的人,在分享一些和情与爱相关的话题。 这些都是意识的部分,这些意识来自于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信息。这些现实信息,在帮助我们发生着意识层面的互动。获取现实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此刻在进行着什么样的交流和什么样的情感互动。 更多的意识到潜意识,有助于关系的发展 不过由于是在微信当中,只能以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现实的信息,是我们没有办法接收到的。
如果此刻,我们是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神,看到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根据大家的眼神和表情,来调整我说话的内容,并调整我和大家的互动方式,现实信息有助于互动中的判断和调整。这些调整,更有利于现实关系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而现在是通过微信,只能以语音的方式来交流。那么我在很多方面,没有办法依据现实信息进行判断。所以有的时候,会依靠一些经验性的想象或猜测,来判断大家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听我这堂讲座。这种猜测和想象可能会符合现实,也可能会不符合目前的客观现实。
无论是符合客观现实的,还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象或猜测,都包含着一些潜意识因素的影响。比如:包含着我此刻对建立关系的愿望,也包含着我过去在人际互动中的记忆和经验。因此现实信息的减少,可能会使互动中意识的部分减少,潜意识的部分增加。因为这些记忆和经验,有我们意识到的,也有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深藏于潜意识里面的,可能符合现实情景,也可能与现实情景并不一致。无论与现实情景是否一致,都会影响到我们对现实情况的感知、思维和反应。
如果想对现实情况有更清晰的感知、思维和反应,更准确的选择和调整我们的互动方式,使之更适于现实情景,更有利于关系的发展。获得更多现实信息,更多的意识到尚未意识到的潜意识影响很重要。 过去的经历,影响着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如果在过去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中,有更多愉快的记忆。那么在互动时,就更容易感觉到欢乐和开心,更容易以比较愉悦的心情开始一段关系。这段关系的开始是非常开心,也非常舒服的感觉,就会更有继续相处的愿望。这个关系就有更多的可能性,随着这种相处继续发展。
而假设在过去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中,更多的有一些不愉快的记忆,那么也许现在就是另外一些想象了。人们过去在关系中的记忆或者体验不同,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互动方式和内容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人们过去在关系中的记忆或经验,有可能会因为一些心理功能的作用,存放在潜意识中。也会以一些心理功能的作用,转移到我们现实的关系当中。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影响我们对现实情景的感知、思维和反应,影响着我们的现实关系,这就是我们潜意识互动的发生过程之一。
而这种记忆和经验,有可能来自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可能来自于那些对于我们很重要的他人的生活经历。例如我们的养育者的恋爱经历、情感经历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此刻对婚恋的观点,态度和模式。这些影响,有时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着我们情感互动中的感知、思维和反应。这些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会在关系中的各个方面呈现出来,这种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潜意识影响着现实关系 刚才张天布教授介绍说:我前一段时间做了一场讲座,是在以郭靖和黄蓉为线索在讲伴侣间的共同人格。然后我今天晚上这场讲座呀,要以杨过和小龙女这两个人为线索,来讲一下子关系里面的潜意识互动。
我刚才所说的那些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对现实关系的影响,也在杨过和小龙女的关系当中在呈现着。例如:杨过和小龙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些过去的生活经验,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们的在关系中的感知、思维和反应。一些潜意识对现实关系的影响,就在那里呈现着。我想在座的各位朋友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神雕侠侣》这部小说,我指的是金庸的原著,不是被那些导演或者编剧,改来改去的各种其他的版本。
金庸先生在原著当中,对杨过和小龙女的第一次见面,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我记得在神雕侠侣的第五回——《活死人墓》当中,杨过和小龙女第一次见面,那时候杨过其实才是个十几岁的男孩,而小龙女是个刚满十八周岁的少女。
在小说当中,金庸是这样描绘他们两个人初次见面的:【她(孙婆婆)越是劝慰,杨过越是哭得伤心。忽然听到一个娇柔的声音说,“孙婆婆这个孩子哭个不停,在干什么?”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了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杨过脸上一红,立时收止了哭声,低垂了头,甚至感觉到羞愧,但随即用眼角看着那少女见她正望着自己,忙着又低下头来。】
我们从金庸先生这段的描写当中,可以看到,两个人初次相识的时候,这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程度,其实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个是正在流露着情感的大男孩,而另一个是个面容秀美绝俗的,犹若天仙般的少女。
这两个人,一个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男孩子的形象,而另一个,似乎我们只能看到她秀美绝俗的那个面容,而看不见她有的情感流露。如果说勉强有一些算作情感流露的话,她说这个孩子哭个不停,在干什么?似乎是对她第一次见面的这个男孩是有所排斥的。
小龙女为什么会对第一次见面这个男孩有所排斥啊?这个答案在这个小说的其他部分出现了。金庸先生描写一部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的人物的描述,这个情感的线索非常的清晰,而且会打下很多的伏笔。
在后来的小说的描述当中,小龙女曾经对杨过说过她那时候,对男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则是来自于她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中,影响着她在现实关系中的感知、思维与反应。
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里,杨过要拜小龙女为师的那个场景中描写过【小龙女让杨过对自己的祖师婆婆和对自己的师父磕完头之后,让杨过做了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她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像,那幅画像,画着一个男人的背影。然后,小龙女叫杨过说,你对那个背影啐几口唾沫,那个背影是祖师婆婆的仇人。】
那个背影是谁?那个背影,其实是小龙女的师祖过去爱恋的对象——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王重阳先生的背影。杨过当时很好奇,觉得为什么要像一个背影去啐两口吐沫呢?小龙女当时就跟他说了一些话,说了什么?她说:“天下间的男子,就没有一个好人”。然后突然对杨过脸一沉,说:“你以后假如说干了什么坏事,你看我饶不饶你”。
我们能知道了,小龙女认为天下间男子就没有一个好人,所以就更容易理解她为什么和杨过第一次见面时,就会对他有所排斥了。 潜意识中有他人的传递 小龙女对杨过说这段话的时候,她的个人生活当中,其实还没有经历过多少和男性的互动。因为她从小是被生活在古墓当中的,是她的师父以及她师父的一位佣人孙婆婆收养的。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在现实中,碰到现实生活当中,所谓的坏男人。
那么,她为什么就会有这样的话语出来呢?天下间的男人,就没有好人,并且对杨过说话如此地严厉?这和小龙女生活经历当中的,重要的抚养者和重要他人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重要的抚养者和重要的他人,在和她的互动当中,以语言的形式,或者非言语的形式,在对她表达着他们对于男人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这些观点和看法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传递到了小龙女的身上去,通过影响她在关系中的感知、思维和反应,影响着她现实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种影响,经常是在潜意识的层面发生着。
我们看小龙女过去生活当中的,比较重要的养育者和男性之间,有过什么样的互动呢?她的重要养育者是她的师傅和孙婆婆,而小龙女的师傅是古墓派的祖师林朝英的丫环。这位丫环一直在林朝英身边,在林朝英去世后,她就遵守对林朝英的誓言,终生未离开古墓,所以可见林朝英对这位丫环的影响是很大的。林朝英将一些信念传递给小龙女的师傅,小龙女的师傅,在养育小龙女时,又传递给了小龙女,影响了小龙女现实中与男性的互动。一些他人的影响,会存在于潜意识中,通过影响人们对现实情景的感知、思维和反应,影响着人们的现实关系。 先辈对后代潜意识的影响 林朝英和男性的关系怎么样呢?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位名字叫六神磊磊的作家的作品,提及了小龙女过去生活当中重要他人的恋爱经历,以及和男性的交往经历,这个重要他人就是小龙女的师祖林朝英。
小龙女的师祖林朝英,是曾经和画像当中的这个男人王重阳,有过一段伤心的“恋爱”经历的。这个恋爱当然可能是打引号的,因为他们是在进行着所谓的恋爱,更像是网友关系。那篇文章说:林朝英和王重阳是以为他们自己在谈恋爱。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因为纵观林朝英和王重阳的恋爱经历,两个人谈的恋爱还真不太像谈恋爱。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六神磊磊在这篇文章当中说的话【林朝英和王重阳与其说是在谈恋爱,还不如说是一种网络互动的网友关系,这两个人的互动方式,很类似于今天的网友,今天你发一个贴,我发一个贴,然后明天你发一个贴,我再给顶贴。看着好像朋友圈里面热火朝天,但是两个人的实质关系没有半点的进展。】
看这篇文章时,我有些部分有同感,并引发了些联想和思考。我觉得,林朝英跑到古墓里来和王重阳叫阵,其实好像也等于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发了一个贴说,嘿嘿,老子武功天下第一。那么这边叫王重阳的大师又积极回帖。嘿嘿,老子就是不信。他们两个人之间,在进行着一种无休止的拼输赢,争胜负的互动关系。其实这种争胜负、拼输赢,有些类似青春期之前的男女互动。如果经历过“年轻”的人,可能都知道在某个时期,小男孩想对这个小女生想表示一下亲近,又不知道怎么亲近。那么他可能会去揪一下这个小女生的小辫儿,或者是“偷拿”这个小女生的半块橡皮,用这样的方式招惹一下子这个小女生。以便于这个小女生能和自己发生这一点互动,那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情感的表达方式。很遗憾,我认为:小龙女的这位师祖林朝英可能那个时候处于的,就是和王重阳王大师这样一个小男生那种挑衅和撩拨的境况当中。
而这个小女生,如果要是情感上稍微成熟一点,她可能会给予他更成熟的回应。而这个女生如果也同样有不成熟的方面,就可能也会以男生类似的方式回应他。这个男生揪一下小辫儿,她可能要打这个男生两下。这个男生抢她半块橡皮,她可能要拿过来这个男生的钢笔啪的一声,把它撅成两半儿。林朝英和王重阳之间的互动,就有点类似于抢橡皮和撅钢笔式的互动关系。是在相互挑衅、试探和撩拨。
我再往下看六神磊磊的文章,还有写的很好的部分,这些部分同样让我感到共鸣,并发生联想:在林和王之间的恋爱当中,其实连一个基本上的,两性之间的,很成熟的亲近的愿望都没达到。你比如说是林朝英跑到王重阳的古墓前跟王重阳说,哎,王哥,你们家房子真不错,面积也大,建筑面积也大,地界也好……王重阳毫不犹豫地说,好,那我搬出来,让给你住。然后明儿王重阳对林朝英说:我看到,淘宝上有一个床叫做古玉牌的席梦思不错,你看搞来一个怎么样?林朝英说:“我要,我要”于是王重阳,千辛万苦的到淘宝上去搜索到了这个古玉床,然后连快递公司都没联系,亲自扛来一张单人床。
刚才我在切换语音的时候,主持人的张天布教授说了一句:“这是一个棒槌”按照小说里的描写,那么他的表现还真的是有点“棒槌”。但是,这是金庸先生所虚构的“重阳真人”。历史上的重阳真人并不像小说当中描写的那样。历史上的这个重阳真人,是道教文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包括我未来在课中会提及的丘处机和尹志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历史上的重阳真人是什么样的人,要根据历史史学家去考证和研究去,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不敢妄自非议。在金庸的小说当中描写的“重阳真人”和林朝英之间的“恋爱”经历,没有让林朝英满足最初的心愿。
林朝英用破解重阳真人全部武功的方式,留下了一个帖子,意思是踩了对方一脚,说还是我厉害吧?那么重阳真人也没客气,他在听说林朝英的死讯之后,跑到了那个林朝英的尸体前面,先大哭了一阵。然后又在这个林朝英的石壁上,又留下了一个武林当中的绝世帖子: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所以说他依然千方百计、锲而不舍地试图从林朝英的手中去抢夺“武功天下第一”的半块橡皮。而这样的恋爱方式传递到了他们的后世的那里去,对于他们后代当中的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林朝英恋爱不成,伤心失意。她对男人的这种不满,传递到了小龙女那边的时候,既成为小龙女意识层面中对男性某些认知:“天下间的男子,就没有一个好人”,也成为不自觉的,潜意识中的冷漠与排斥。所以于小龙女第一次见到杨过时,表现出的那种冷淡,是有潜意识影响的因素。这些潜意识中的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在影响着现实中关系的开始和发展。 潜意识的互动可以看到先辈的“传递”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现实情况的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潜意识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现实中的互动,使我们做出了一些与现实情景不适当的反应。
我们对比一下,当时小龙女和杨过,在最初相逢的时候,现场上有三个人:小龙女、杨过,还有孙婆婆。那么同样作为女性,小龙女对杨过的态度,和现场当中的另一个女性,孙婆婆对杨过的态度,就有很大的差异。那么这位孙婆婆对于杨过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位孙婆婆,见到杨过是眉开眼笑的。【孙婆婆扶起来杨过说,你叫杨过,不用多礼。孙婆婆在古墓当中住了几十年,从来都不和外人来往。那么此刻,见到杨过人品俊秀,举止有礼,心中说不出来的喜爱。】
我们看同样是女性,见到了杨过,看到了他的外表,看到了他的行为举止,内心当中是有说不出来的喜爱的。可见,杨过的外表、言谈、举止是让人喜爱的。而这个时候,小龙女却对这个在孙婆婆眼中,惹人喜爱的男孩子,表现出了很大的反差。孙婆婆如此热情,小龙女却只是点了点头,在床边的一张石椅上坐了下来,这显得有些冷淡。
杨过这个时候就给他讲了自己很多的身世,讲了在外面如何的被欺负……孙婆婆听到了杨过这样说,就伸手把她搂到了怀里,连连地说:“我这苦命的孩子”。我们不知道这个孙婆婆过去的情感经历是什么样子,但是就我们看她对于这个男孩的态度来说,起码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初次相识,她对杨过的态度和小龙女对杨过的态度有非常大的不同。【小龙女这个时候,却缓缓地站起来说,他的伤不碍事,婆婆,你送他出去吧。】为什么小龙女会对杨过如此大的排斥?意识层面上是在遵守“古墓派的门规”。潜意识中,也许是有那段话存在的,就是“天下间的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人”。这种冷漠与排斥,是来源于林朝英和王重阳恋爱不成后,传递出的那种排斥。再通过小龙女的师傅,被小龙女在不知不觉间“继承”了,在转移到了此刻和杨过的关系中。
由此可见,上一代人,甚至上几代人在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信念或者体验,可能会被后代所“继承”,有时会在“承传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影响“承传者”对现实情景的感知、思维和反应,来影响着“承传者”的现实关系。 先辈“传递”了情感处理方式 我们去看他们接下来的互动,我觉得金庸先生描写的非常的好,虽然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而细腻,可以借用来呈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当人们看到这些描写产生情感共鸣时,也可以尝试,以此为线索去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当非常重要的抚养者和非常重要的他人去世的时候,杨过和小龙女之间,表达哀伤的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因为两个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有所不同,对情与爱的感知不同,所以就会导致于两个人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情感表达方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源自于对情感的处理方式。
再看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逼郝大通自杀不成之后,小龙女和杨过抱着孙婆婆回到了古墓当中。这位孙婆婆是自小抚养小龙女长大的人。金庸先生在原著当中就说【孙婆婆和小龙女的关系直与母女无异。】但是由于小龙女这十八年都过着防止情感的日子,是非常压抑,否认和隔离情感的日子。所以就这样一个重要的他人死去的时候,小龙女的情感反应,远没有杨过表现的悲伤。而亲人去世,一定程度的悲伤,才更加符合常理。杨过见到了孙婆婆死去了,在那里非常伤心的,在那里哭一个不停。小龙女却对杨过说:“人总是要死的,你难过什么?”
小龙女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他人的离去,情感反是过于理性,非常冷漠的,甚至对杨过的重情有些厌烦。这些有悖常理的表现,和林朝英当年对王重阳因爱生恨后,对情感的排斥有关。人们可能会从先辈那里继承来一些情感处理方式,放置于潜意识中,形成现实互动中,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模式或情感反应。 存在于潜意识的冲突 我当时看神雕侠侣这部小说的时候,年龄还不大。我对小龙女如此情感反应,觉得非常的震惊和好奇。我真的都没有想到,她后来还有那种惊天动地的恋爱。
我们看到小龙女这个冷漠的表现,这个冷静的面容之后,她其实是有一些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并且这些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与她的外表的冷漠与排斥有极大差异。因为对情感排斥的部分,来自于一些抚养者的“传递”。而她还有另一些抚养者,给她“传递”了其他的部分。并且她的天性中,也是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情感”的。
杨过和小龙女之间,面对着一个人的死去,表面上的情感反应,反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因为一样是受了潜意识因素的影响。他们两个人重要的抚养者是不一样的。杨过表面看起来,在很小的时母亲就去世了。并且,他根本就没有见过他的生身的父亲。但是杨过在他整个早年生活当中,他和外界的世界是有所接触的。比如他遇到过的一些重要他人,和那些人有自然而强烈的情感反应。并且很多关系,还是比较热情和比较有人情味的。例如,他遇到过疯了以后的西毒欧阳锋。这位疯了以后的西毒欧阳锋见着杨过之后,就显示出了出乎意料的喜爱。所以杨过的性格照金庸先生的描述是【心热如火】。
所以,这位古墓派的创始人,从一段非常失败的恋爱当中,因爱生恨,转而跑到了人际关系的另一个极端去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爱恨冲突的表现。她给古墓派留下了一些门规:比如,古墓派的门人,如果碰不到一个好男人,保证一生一世一辈子都给你点赞的男人,那么你一辈子都不许离开古墓。而这种过度压抑的背后,其实是未完成的,对完美爱情的强烈渴望。
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受伤了,对情感采取了否认、隔离、压制等处理方式。这些方式,可以暂时保护我们,也可能导致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和渴望,被暂时放置到潜意识中。那些未意识到或未表达的情感,未来可能会在现实的其他关系中呈现出来。 杨过和小龙女两个人,早年生活经历不同;重要的人际关系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按道理说,从表面上看,两个似乎没有可能发展出后来那样的情感关系的。但是,他们后来却发生了强烈的恋情,这段恋情有很多潜意识层面互动的影响在里面。(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