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脱口秀精选:生死之间

 lin1028 2016-05-21

 

白事,我们都明白,是人的死亡。为什么要谈死亡呢?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每个人面对生死是要有态度的。听我说这段话的人,岁数大的可能感受就比年轻的要深。我今年六十,我来谈论生死,感受跟三十岁完全不一样。三十岁你跟我谈生死,我连听都不听,三十岁以下的想都没想过。


庄子的生死观:惜生安死
   先贤庄子的生死观是什么?他说惜生安死。
   什么叫“惜生安死”?我珍惜我的生命,但我死的时候可以安心去死。老说红白喜事,说死了算什么喜事?死本是很悲哀的事,怎么算喜事呢?就因为生与死从来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生死之间其实就隔着一条线,隔着一层纸。生活中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年轻人可能感受不到,岁数大了一定能感受得到。
   我小时候读到刘禹锡的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当时没感受,等岁数越来越大,突然有一天就感受到这句诗的含义了。“世上”是指他自己包括我们生存的世界,你突然就会听到一些消息,自己的朋友去世。我最近这些年写了很多悼文,这两年几乎每年都写几篇。“集中唯觉祭文多”,就是自己的悼文集中,觉得要写的祭文会越来越多。

庄子的态度是惜生安死,他自己也去践行。当妻子去世的时候,他鼓盆而歌。鼓盆而歌,表达了他对人生、对宇宙自然之道的一种认可。
   活着的时候谈死,是非常痛苦的事。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开始怕死。年轻人都不怕死。我年轻的时候对死没有感受,但随着年龄增长,对死的感受就比较直接,为什么呢?有同辈人陆续去世。我有一个好朋友,原瀚海公司老总秦公,他是当着我的面去世的。那时候大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我也仗着年轻,加一宿加到天亮是常事。他比我整整大一轮,如果活到今年,该有七十二岁了。那天加了一宿的班,早上九点多钟起来,我们当时在做拍品的筛选,其中有一个象牙件,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人问这东西为什么被筛出来不上拍呢?我说这是日本的,不是中国的。秦公说了一句“高手”,就突然歪到桌子上了。我一托他,感觉就非常不好。回天无术,从那天起我们阴阳两隔。这事对我打击很大,我写过两篇怀念他的文章。写悼文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都能想起来,但想不起什么大事来。我忽然想,人一生中能够想起来的一定是这些带有人情味的细节。


善终是最大的福气
   古人说人有五福。第一寿,第二富,第三康宁,第四好德,第五善终。
   首先要长寿。一个人活得好寿命很重要,活不够岁数那肯定不行。
   富是指富贵,光有钱不行,是个土财主也没用。

康宁,指身体。康,指的是身体,宁指的是心灵。你不仅身体要好,心灵还要健康。
   好德,这是修行来的。人的德行很重要,要不然你会被人骂。
   最后一个叫善终。按照古代的说法是“考终命”。首先要活到一定的岁数。什么叫一定的岁数呢?有个人均寿命,都知道日本人的人均寿命是全球最高的,中国人的人均寿命跟美国人差不多,都是七十八到八十岁。人均寿命是你善终
的第一条线,第一个标准。第二没有横祸。第三没有病痛,可以有病,但没有病痛,就是身上有点病,感受不那么强烈,不那么痛苦,离开世界的时候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心无挂碍,佛经里经常提到这个词。这个社会到处都是挂碍,挂碍子女,挂碍父母,挂碍亲人,挂碍方方面面。涨工资,升职位,都是你心中的烦恼。人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能安详而自在地离开,这就是五福中的最后一福——你得到了,就是善终。



   我生命中能看到的亲人,谁算善终呢?姥爷。他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我小时候在北京生活,经常能看到姥姥姥爷,但看不到爷爷奶奶,因为爷爷奶奶包括老太爷都在老家。我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去老家的时间非常有限,跟他们的情感也不那么深。不管是你多亲的人,一定是你常接触的人;不接触的亲人,一定不会特亲。
   姥爷最后的日子是在我们家度过的。他在去世前一个月做了完整的体检,大夫说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老爷子七十多岁的时候,看不住还上房呢。年轻
时学过武,腰杆倍儿直。老爷子在下午五点钟的时候,还要了根冰淇淋吃,到六点钟就躺在床上安然去世。我妈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没气了。
   我有一个事到今天都不能释怀。就是医院一定要把老爷子拉到抢救室,一定要做一个象征意义的抢救,再开出一个死亡通知书。死亡通知书上必须有一个原因,此人因为什么去世。他们找不着我姥爷的毛病,就在死亡通知书上这样写道:营养不良,因此原因去世。
   这个事把我给恨得呀!我说你们医生如果找不出原因,也可以写心力衰竭,最后就去世了,他就无疾而终。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修到这种福气的,无疾而终,五点钟吃一冰淇淋,六点钟去世,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生命就此结束,行动还自如呢。过去的死亡通知书一定要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找不着原因也得编一个,就因为我姥爷非常瘦,精瘦,他们就填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原因。


对待病症要头脑清醒
   我们小时候很少能感到亲人的离去,为什么?因为都跟父母在一起,父母年轻力壮,你怎么可能感受到亲人的离去呢?我第一次感到亲人离去是我的曾祖父,我爸爸的爷爷。他去世的时候我爸爸老念叨,念叨的时候我就觉得很老远的一个人走了。这个人我曾经见过,四岁的时候隐隐约约有一点印象,老太爷来北京看过我。
   老太爷在十二岁成为孤儿,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把这个家族发扬光大。他本来想生五个儿子,叫仁义礼智信,可惜第五个没生出来。所以,我大爷爷叫马兆仁,二爷爷叫马兆义,三爷爷叫马兆礼,我四爷爷一定叫马兆智。马兆信没生出来,老太爷生了一个女儿,就是我的姑奶奶。在自己那一支差点灭绝的时候,他造成了人丁兴旺的局面,我的老太爷由此非常自豪。我四五岁的时候,他看见我心里的感受一定是我不知道的,可他去世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受。

   我祖父去世的时候,我也就听我爸说,也没有多少感受。但是,当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的感受就变得非常强烈。我是一个轻易不哭的人,很难流泪,我爹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大哭过,但我最后捧着他的骨灰盒时泣不成声。当时就想,我最亲的人就这么走了,就变成了一把骨灰,他就在这里头。所有想跟他再说的话,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去说了。我常常想,古人说的话我们经常是当耳旁风的,不赶上就没有感受,赶上了感受非常强烈。我现在老跟我母亲说:妈,你得在我前面替我挡着。我妈特别愿意听这句话。最近,她腰伤了卧床休养,我去看她。我觉得她很难过,腰椎骨折。我就说:妈,你得替我扛着,你得好好活着。我妈点着头跟我说:我替你挡着。我在我们家里排第一个。我老说阴阳两隔,就隔着一扇门,所有的亲人都通过这道门走远。一想想你排在第一个,是不是感觉非常可怕?
   经历过很多亲人的生死,你会有很多经验。一个朋友的母亲突然患了癌症,他就有点慌神,找我。我跟他说了这样的话,我说你从今天起记住我这句话:从今天起,你所有的决定都是错误的。两年后他来找我,他跟我说,她母亲去世以后,他调整了很长时间,现在调整过来了。他说他深深地记住了我那句话。我说不管怎么样,你一定没有找到正确的路,为什么?你母亲岁数太大,患这么重的疾病,几乎是回天无术,你所有的努力未必能帮助她延长一天寿命。我们对待病症,尤其是绝症,一定要有个清醒的头脑。


在医院里替我爹做决定

   讲讲我爹吧。我爹身体特好,他身体有多好呢?他七十岁那年到我那儿去,看见一带土的大花盆,搬起来就走。那花盆我几次想搬都觉得特重,老爷子倍儿有劲,就给搬走了。

   有一天在家里聊天。他自个儿揉着肚子,忽然说这肚子里好像有个东西。从那天起,这个世界就全变了——他腹腔里长了一个瘤子,这瘤子你想想他都能摸到了,可见已经很大了。很快就联系了附近的医院做手术。我记得那天准备了很久,折腾了一宿,早晨八点多钟把他送进手术室,我就想回家休息一会儿。刚一进家,我妈打电话说:你爸出来了。我一听就不好,转身回到医院。那时候他在麻醉期,还没有醒过来,我问医生怎么样?医生说打开了不能动,一动有可能下不来手术台,所以就原封缝上了。我问那我怎么说?医生说你就跟他说摘掉了。我说行吗?他说行,你就跟他说摘了,没事了。我爹醒过来的时候,他问我怎么样,我说摘了,他就没再说别的。

   手术第三天,他就从床上站起来了。都知道做大手术,尽可能要早一点站起来,防止粘连。大概二十天后,他把我叫到床边跟我说,我的瘤子没摘。我说你怎么知道没摘?医生说摘了。他说,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我的引流管,我没有引流管,这么大的手术没有引流管,肯定是没摘。我当时就愣在那儿,我只好说是医生让我这样说的。我爸跟我说,我想了二十天想通了。你想想,他一个人在病榻上想这件事,想他的生死,想通了。我就把病的实情告诉了他。
   后来的治疗就比较痛苦了。到最后的日子里,有一天他把我叫去,那时候身上已经插了很多管子了,不能吃了,靠输送营养液生存。他说:“我这么治下去会连累所有人,我自己也会非常难受,我不想治疗了。”我当时很难过,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就跟我爹说,是你的决定吗?他说是,他说真的这样下去以后,会连累所有人,最后瘦成皮包骨。他说自己在医院干了一辈子,很清楚这事,他说想结束治疗,换句话说他想结束生命。
   我是长子,我就问我爹:是你的决定吗?他说是。我们就去找医生。我说,我爹这病,有没有奇迹发生?医生说没有可能。我说如果维持现状,他能活多久?医生说半年八个月不一定。我说如果拔去所有的管子呢?医生说一星期或者十天。我就替我爹做了决定,让医生拔去所有管子。四天以后我爹就走了。

   他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看惯了生死。跟他一起出来当兵的人,几乎全都阵亡了。他能活到新中国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因为碰见了我妈才有了我,才有了我们后面的人。他走的时候,我才真正觉得,我们什么事情都要面对,尤其是亲人的离去。


丧葬文化是一种习惯
    今天跟过去有很多不一样。过去我在单位的时候经常要去开一些追悼会,一九四四年,毛泽东在延安为张思德追悼会致悼词,他说今后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从那以后,大概开了半个世纪的追悼会,每个单位都会开。现在不怎么开追悼会了,亲戚朋友死了,常常会搞一个遗体告别仪式。
   中国人一直比较注重葬礼。红事可以简化,甚至可以不做。但丧事一定不能太简化,丧事一定要去做。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多年的交情,他们家保姆去世的时候,他到农村去奔丧。你们不能想象,那时候保姆跟家里一口人一样,“文化大革命”中他父母都失去自由的时候,是保姆在维持着他们家里的运转。他把保姆叫大娘,老说我们家大娘如何如何。
   很多哭嚎是礼仪性的,哭得惊天动地,城里人被文化拿住了,不会那种哭嚎,觉得那种哭嚎很丢人,其实不是。哭嚎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有很多习俗都在改变。过去人出殡,要抛纸钱。抛纸钱有技巧,据说专业的抛纸钱,一抛出来三丈高,一个球上去跟礼花一样开散;不会抛的,一出手就全散了。今天不允许抛纸钱了,农村里可能还有。城市里时兴撒钢镚。这些想起来,有时候批判说这都是陋习,其实,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习惯。

【脱手秀】


   压石跟丧葬没什么直接关系,跟孝道有关系。这个故事名为“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一。冰面有裂纹,人脱光了趴在冰上,下面出来一条鲤鱼。
   故事极不科学,一个人在冰面上脱光了,只能冻死,你不可能把冰融化。但它充满了理想,强调孝道。孝道跟寿命很有关系,人活得越长,越需要人去照顾。
   这块石头是清代的,距今约二百年,是当时民间最流行的一种压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