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如有此等奇女子相伴,夫复何求!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5-21

黄道周先生的继室蔡玉卿,字润石,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奇女子,也是一位书法家。


  玉卿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幼年仅粗识文字,天启六年(l626年)十四岁嫁到黄家,在黄道周熏陶之下,博览群书,学问日进。卒于清康熙33年(1694年),享年82岁。她那坚忍不拔的性格,非同凡响的品行,有闺阁“铁汉”之称。

  蔡玉卿在丈夫的殷切辅导下,不但事姑以孝闻,且博通经史,诗、书、画都造诣很深。

  蔡玉卿的书法,楷模丈夫,真书参以隶意掘朴遒劲,骏雄沉毅,与黄道周极为相似。其书法的特点及风格,从《山居漫咏卷》可见一斑。


(配图为蔡玉卿小楷《山居漫咏卷》)

  崇祯十三年(1640年),蔡玉卿惊闻道周被诬“党邪乱政”,蒙冤革职下狱,廷杖80,并惨遭锦衣卫酷刑,急派人进京致书黄道周相慰,说:“天子圣明,自有霁日”。玉卿把寄回的血衣血裤留示子孙,让后代理解先辈的枉屈和伟大。

  崇祯十七年(1644年),蔡玉卿闻帝自缢,明朝社稷覆灭,痛哭三日。此前黄道周已辞官回乡讲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道周奉南京福王征召,玉卿勉励他出行,说:“夫子不出,如先帝何!”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初五,黄道周从容就义。蔡玉卿之弟蔡春溶及道周门生共四人亦慷慨从死。玉卿派长子和门生赵子璧前往南京觅得道周遗骨而还,归葬于漳浦石养山其先人墓侧。她在《题侯太孺人遗诗》中写道:“夫志炳日月,苦节终以贞,万里归孤榇,碧血洒锺陵,捐躯事则已,岂顾儿女情!”

  蔡玉卿以遗孀身份抚养4个儿子,劳瘁至极。郑成功入漳,访知黄道周夫人在城中,以200金为寿,玉卿坚辞不受。后长子、次子不幸涉江失踪,三子早逝,她偕四子及一幼孙隐居龙潭深山达42年。她终身衰绖,罕言笑,不许后代当清朝官吏,不许入官学读书;步履不出门庭,作品不外传。

  从《山居漫咏卷》还可以看出,书法不是单纯的技艺表现,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性,清人梁谳在其《评书帖》中说“晋尚韵 ,唐尚法 ,宋尚意 ,元明尚态。”这一“态”实际上就是指作者在书写时通过笔墨所表现的心灵的轨迹。这幅真书《山居漫咏卷》之所以使观者有深刻的艺术感受,重要的原因即在于作者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作品的艺术性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世途的艰辛,使她固有的信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磨练了她铮铮铁骨,气挟风霜的风格和胸怀。因此,在明亡以后,她不仅积极支持丈夫从事抗清活动,而且在南明覆亡,黄道周遇难之后前,仍书信激励丈夫,“到此地位,只有致命遂志一著,更无转念。”表现得异常坚强沉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