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 ”新方案,不懂的大佬就out了!

 飞扬AB 2016-05-21

导语:近日,农业部联合八部委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于农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划,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蓝海,它的价值究竟在哪,互联网大佬们又怎么看呢?


近日,农业部联合八部委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近1万字的文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方方面面的“互联网+”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读懂《方案》,从《方案》中不难看出,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上的决心与投入,“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这是怎样的一片蓝海,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互联网的大佬们又怎么看呢?


从政策到市场,农业的确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


我们都知道,电商最喜欢高毛利的行业,比如原先服装是高毛利的,现在被淘宝颠覆了,图书是高毛利的,被当当颠覆了,3C是高毛利的,被京东颠覆了,手机是高毛利的,被小米给颠覆了,农业是高毛利的,于是又被电商盯上了。的确,相对于城市中各行业互联网化的白热化竞争状态,农业领域的互联网化才刚刚起步,虽起步较晚,但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政策上看,自从国家层面将“互联网+”提出以来,关于“互联网+”落地实施的政策便纷至沓来,在2015年5月7日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一号文件的亮点。




到近日农业部联合8部委发布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11大任务 6项重点工程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也直接反映在市场的动态上,各电商大佬,小米,京东,阿里纷纷布局农产品市场,诺普信、仙坛股份、史丹利、司尔特等在股市上表现极为强劲,有理由相信未来国家在农业互联网化方面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从市场上看,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元,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必须投入品和起点,仅化肥、种子、饲料三类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2万亿元,而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元,其中农业产业链所占据的份额将近一半,如此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份额却不足4%。


互联网围绕着农业生产链条,可以找到多个介入位点,第一个环节是农资、农机,第二个环节是农业生产,第三个环节就是农产品流通农业链条简单,但是每一个环节流通成本却很大,流通环节繁多、交易成本较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但是互联网的介入却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的透明与快速传递,促成了农资、农机以及相关农产品的线上交易,为“互联网+农业”的整个生态圈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可以肯定的是,农业的确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流通端,只要找准定位,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让你赚得盆满钵满。


互联网最大价值,链接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供求两端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连接价值,淘宝连接了人与商业,腾讯连接了人与人,百度连接了人与信息,互联网对于农业来讲同样如此,它的价值就在于连接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供求两端。


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求错位这一方面是由传统农业落后的流通模式造成的,对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言,其主要完成的是集散功能,因为,批发市场本身并没有能力去连接那么多分散的农户和零售商或最终用户,在这其中,批发市场主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个特点就是必须严格按照从生产环节→中介组织→批发市场中转→零售商→消费者的固定流程。整个流通模式是线性的,流通环节过多,不能跨环节进行流通。


这种流通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人为隔断了供求两端,生产者无从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盲目安排生产,结果经常会造成结构性生产过剩,丰产不丰收,而消费者也对产地端的信息知之甚少,找不到自己满意的高性价比的农产品。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农业落后的产业组织结构也是造成供求错位的重要因素。虽然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的主体结构却仍然是小农经济,生产端是千千万万的小生产者,而需求端却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大众消费市场需要的是标准化、品牌化的商品,而产地市场却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化程度低、物流基础配套弱等客观现状,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供求之间严重错位,有效需求根本无法被满足。


供求的分离,是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而整个农业互联网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了渠道的扁平化和销售的数据化,一方面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直接对接,使得需求从隐性化走向了显性化和个性化,并且得到了及时满足。




淘宝CEO梁春晓在淘宝十周年的分享会上抛出了一个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将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主要代表。传统的B2C模式,厂家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动机,C2B的不同之处在于,由消费者驱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在商业链条上进行波浪式、倒逼式传导,最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农产品的“互联网+”变革,同样是一种C2B的倒逼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的本质,即:消费者为王。互联网对农业的倒逼,一定是围绕下游消费环节,建立社区,真正找到数字化生存的这群人的生活方式和个性化需求,然后,通过重新组织资源和产品链的方式,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之中,与之建立供求一体化的关系,并在建立这种关系的过程中持续升级。


各位大佬眼中不一样的互联网“世界”


2015年被总结为农业互联网井喷的元年,那么2016年,各位大佬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农业的?


雷布斯最看好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5日在北京称,中国互联网与各行业的结合已经开始,“十三五”时期他最看好农村和互联网的结合,这也是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


雷军表示,随着4G网络在农村的普及,以及高端智能手机越来越便宜,农村用户也能买得起,这两大动力推动农村和城市之间信息鸿沟的得以消除。雷军指出,过去一年,中国已经冒出了一批成长非常快的农村互联网企业。


刘强东吐真言




互联网从业12年思考,总结起来一句话,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没什么两样!


刘强东表示说,“做了12年,我发现互联网并不是和传统行业无关,我认为传统商业的价值和经济规律完全适用于互联网”,但是接着他阐述说,“任何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够提升行业交易效率的话,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的”。


这简直就是古典经济学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因为任何商业行为都是交易。


马云眼里的“互联网+”




马云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公司应该思考加什么,传统产业改变应该思考“传统经济+”。互联网加传统经济确实是未来机会所在,但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度融合。


马云表示,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公司很赚钱,但大家没有看到像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互联网企业,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错误。“我见过很多工厂,晚上10点钟除了机器在转,没有人在干活。而互联网公司,过了凌晨12点,都是人在挑灯夜战。”


他认为互联网并不是简单上一个网那么简单,未来的互联网经济应该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共赢。



对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革命,马云认为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之大,将超出大家的想象。“未来的制造业会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的机器会思考,未来的机器会讲话,未来的机器会交流,未来的机器会想象,这是我们在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会面临巨大的变化。”马云表示,只有思考未来,关注年轻人,才能把握未来。而真正的升级,在于人才的升级,思想的升级,文化的升级。

 

说到最后,谁能赢得这片蓝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改变中国农业、改变农业企业,为中国农村、农民谋出路才是重点。当然,我也看到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农村电商战略,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物流问题、标准标准、互联网知识等等问题。未来农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才是解决这些问题关键。


【来源:神农岛】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现代农业”将会成为农业“核爆级”的福利


戴宴清:美国都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减“肥”不减产: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如果文章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记得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