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率我真 2016-05-21

韩登安先生(1905~1976)是近代杰出的篆刻家。先生原名競,字仲铮,号登安,中年后以号为名。别署有登庵、饮禅、富家山民、耿斋、印农、小章、本翁、无待居士、登叟等。所居曰容膝楼、玉梅花庵、物芸庵、寒研青灯籀古盦。浙江萧山人,世居杭州。先生毕生淡泊名利,以继承与发扬篆刻艺术为己任。其早年获王福庵先生亲炙,印风深受影响。以后上追秦玺汉印,旁及浙派赵之谦、吴让之、徐三庚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体貌,以法度谨严,工整典雅,印路广博而著称,尤以细朱文印、多字印、小印最具特色,被誉为印坛一绝。1933年,先生廿七岁时,经王福老推荐,加入西泠印社。抗战后任西泠印社总干事,理董内务。1949年后,为恢复与发展印社活动,尽心竭力,功载社史。

马衡先生(1881~1955)曾论篆书与刻印的关系时说:“刀法为一种技术,今谓之手艺,习之数月,可臻娴熟。研究篆体,学习篆书,则关于学术,古谓小学,今谓之文字学,穷年累月,不能尽其奥藏,其难易岂可同日语哉。”毫无疑问,要精擅篆刻,必先精研篆书。凡开拓篆刻宗派之大家,皆一代名书家,如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赵叔孺、王福庵、来楚生等,无不因为在书法上成就突出,别树一帜,尤其是在篆书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面目,尔后在篆刻上有所突破而出现与众不同的风格。韩登安先生的朱文印之所以享有很高的声誉,并成为篆刻工细一路的代表作家,主要是篆书功力深厚,尤以玉筯、铁线篆为甚,“刚健婀娜,兼而有之,虽受王福老启迪,而体貌愈加瘦挺,转折之处,喜用接笔,是以线条匀整而劲丽,并世难与其匹。”(马国权《近代印人传》)

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成扇共106字,落款为“培余先生方家正篆,甲辰暮春韩登安,时年政六十”,钤朱文“韩”,白文“登安”,另面为其写松,题“苍虬”二篆书,署“登安戏笔”,钤“韩押”长条元押印。此作纸白版新,品相完好。笔者物缘不浅,于数年前所幸获,为百篆楼铭心绝品之一。

此作取法赵之谦(1829~1884),其摹本为赵之谦三十六岁为弟子朱子复(遂生)所书《汉铙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共书七十一行,(每行三字),末书自识“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无闷。”钤白文“之谦印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著录于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叁》。198512月,曾由巴蜀书社出版,无释文及断句。此册篆书用笔和结构融合了秦代石刻与汉篆,并参以隶书、魏碑笔意,结字略长,中锋用笔,沉实厚重,精气内敛,可见赵之谦书法融铸古今,各体杂揉,终为己用的独特面貌。是为赵氏篆书代表作之一。

《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硃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五曰《拥离》,六曰《战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曰《芳树》,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圣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临高台》,十七曰《远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或云:汉铙歌二十一无《钓竿》、《拥离》亦曰《翁离》。”

韩登安于此箑录《上陵》,其文断句为:“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何从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韩登安书写时,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醴泉之水”句夺“泉之”二字,也未在落款中说明。此作书于1964年暮春,由于历史原因,是年韩登安离开了自幼即爱,又以大半生为之尽力的西泠印社。宋何承天《上陵者篇》曰:“上陵者相追攀。”但言升高望远、伤时怨叹而已。一向严谨审慎的韩登安,居然会漏写二字,我想应和他当时身处逆境,境况困窘有所关联,从其自述中,可以想见先生在当时的心境是受了何等的创伤……明人项穆论书,说是“出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可以肯定,韩登安书《上陵》其实是其人生积蕴与感受的外化,是他人生和人格在艺术上的一种宣泄与发挥。然而,惟其不经意之作,所以愈觉其率真可爱,特别值得令人赏玩。古往今来不少佳作的产生,其情况往往类此。

韩登安自幼从父亲及塾师研习篆籀,数十年间,用功甚勤,取法颇广,大篆、玉筯、摹印篆等各体皆备,无一不精。从他篆刻上的渊源来看,邓完白、吴让翁、赵之谦、徐三庚等的篆书亦为其所宗法,用心精深。除《上陵》宗法赵之谦外,如1960年代书写的《朱晦翁四时读书乐》册,用邓(石如)吴(让之)的笔法,并汲取王福庵篆书的一些独特构造方法,强调疏密对比,结构紧凑多变,生机盎然,韵味十足,自成一家。韩登安在篆刻上取得如此高超的成就,是建立在同样高超的篆书造诣的基础上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西泠余正先生在《矫健清丽,浙派典型》一文中指出:“在几次印学研讨会上,许多学者朋友都分别提到,现在印学界对湖北唐醉石、上海来楚生、浙江韩登安三家在印学史上的地位评价欠当,他们在篆刻艺术的杰出成就,远远未被充分肯定和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曾有识者断言,五十、一百年后回顾这一时期篆刻艺术创作的代表人物,他们应该是在十名之内。”所评极有见地且公允耳。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转载]有缘相会——韩登安篆书《汉铙歌》一章《上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