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钢琴,你陷入了“快乐”陷阱吗?

 姩躎艌簐涊蘖陧 2016-05-21

-情怀、交流、秘笈-
当妈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欢迎关注妈妈笈


妈妈笈:今天的嘉宾是人大附中音乐老师杨程澂,杨老师自幼学习钢琴,目前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儿童视唱练耳课程讲师,从事儿童钢琴、视唱练耳教学数十年。让我们听听她,作为一个儿童音乐教育的一线专家,她眼中学钢琴的正确方法。



文|杨程澂

近些年,“快乐教学”在儿童钢琴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在教学评价中,是否“快乐”似乎已成为了家长们最关注的一点。可是,对“快乐”的追求,却给钢琴教育惹了不少的麻烦。


对家长和孩子而言,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想搞专业,只是想培养一下音乐的素养,孩子学得开心,有兴趣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对于有专业追求和教学理想的教师认为,“快乐教育”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标准,很多时候“快乐学习”不过是孩子和家长敷衍练琴的一个“合理”托词,而老师们又不愿一味迎合,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教与学的需求错位,教师教的苦闷,学生学得不乐意。


而对于社会上一些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而言,“快乐教育”却让他们钻了空子,凡是来上课的孩子,只要让他们高兴就行,至于基本功的训练、弹奏的规范、读谱的规范几乎不作要求,将“快乐教学”变成了“随便教学”,孩子看似高兴了,每节课开开心心,可是花费了时间精力却练出了一堆毛病,更糟糕的是养成了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想再深入地学习时,发现很难前进。难道,“快乐教育”真是钢琴教学中难以和的矛盾吗?其实也不然。




其实,“快乐教育”的提出,意味着在如今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人的发展,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成长,这是教育进步的表现。在现今的儿童钢琴教学中,“快乐教学”不应该成为教与学羁绊,而应是不断促进教学良性发展的手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不能排斥“快乐教育”的理念,应该意识到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资料表明,孩子在心情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地反思教学,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快乐教育”,努力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与环境,是我们的责任。那么,怎样做才能平衡好“快乐”与“质量”呢?


1、了解儿童心理特点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就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


2-7岁的儿童,是前运算思维期,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是图像思维,所以此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对色彩丰富、好看的有画面感的事物很感兴趣,而对抽象的语言和知识往往没有感觉。


到了7-11岁,就演变为具体运算思维期,这时期的儿童开始有了抽象思维,但依然还需要具体形象的内容去支撑。从11岁开始,儿童的思维便发展到了抽象的逻辑推理水平。


那么,在钢琴教学中,必须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思维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方式来设计教学方法,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技能,孩子们便很容易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


2、布置作业要动脑经
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为孩子选择练习曲目。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汤普森、拜尔、车尔尼、哈农,这些被视为提高钢琴技能和基本功的“葵花宝典”,尤其是80后的钢琴老师,他们的学琴之路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这种传统会延续到他们的教学中。可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这些传统教材难免显得太过单调枯燥,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兴趣。


所幸的是,随着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钢琴教材也是越来越丰富,我们比起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如何在教学中兼顾“快乐”与“质量”,那么,作业的设计也是需要教师仔细斟酌的。




下面给出几个有效布置作业的tip:


  • 乐曲不能太难,太难的曲子孩子不易获得成就感,很快练着练着就失去了兴趣。


  • 技能练习的曲目必须有,但是不一定非得使用传统练习曲,可以将有技术训练价值的乐曲列入选择范围,好听的曲子总是更容易激发孩子的练琴兴趣。


  • 作业量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孩子学习钢琴,其实是借助钢琴来学习音乐。作业必须要分层次,哪些是泛弹的,哪些是精弹的,教师心中要有数,该精弹的一定要精弹。乐谱准确的说应该是音乐文献,学习钢琴更多的是借助钢琴来阅读文献,每首作品中除了音乐的信息还有很多文化的信息,这些需要通过精弹来让孩子慢慢去体味,很多孩子看似弹了一堆乐曲,可是没有一首能够完整弹奏下来的学法,这种“手指体操”练习,根本谈不上音乐。正如王阳明所说:“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 要重视儿歌在儿童学琴中的作用。儿歌是最贴近孩子生活情趣的乐曲,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情感共鸣的乐曲。当平日看似无趣的枯燥练习与她们的音乐经验发生联系时,她们也就逐渐明白了练习的意义。


3、教学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在面对孩子讲课时,我们要学会用生动、简洁、明确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也是由孩子的心理认知特点所决定的。


当老师能将乐谱上的音符、节奏、曲式结构、强弱变化变成故事、游戏、诗歌的时候,孩子们便会主动地将自己带入到故事游戏的情境中,当孩子的音乐想象受到启发时,他们自然会领略到音乐的趣味。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我们习惯了一节课都坐在琴凳上的教学方式,可是,这种方法对于儿童学习音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发展到今天,在教学法方面我们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在这些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很多聪明的办法是可以借鉴到儿童钢琴教学中来的,它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趣、更轻松。




二、作为家长和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快乐学习”一定不等于“随便学习”,专业跟业余的区别,只是在于学习程度的深浅,至于学习习惯、学习规格、学习态度并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


规范的学琴是为了以后能够更自由地弹琴,自由地表现音乐。然而,孩子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呵护。作为家长,我们并不能真正放手,而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进程随时密切观察、了解,在他需要时给与必要的督促、推动、帮助和支持。那么有些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们的孩子呢?


1、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孩子不是指表扬和鼓励,而是要学会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比如说,孩子今天练琴坚持了二十分中,家长的表扬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宝贝,你真棒”,而是应该具体落实到“宝贝,这么枯燥的乐曲你居然还坚持练习了二十分钟,真是有毅力的小朋友,太了不起了,妈妈都要向你学习!”家长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孩子的“练琴诚信”
学习钢琴,不仅是学习一项特长,其中还包括了学习习惯与做事态度的培养。每周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好练琴计划,当计划定好之后,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便改变,制定计划的同时还得明确奖惩,如果轻易失信,孩子必须按照制定好的规则执行。长此以往,在这个过程中,练琴既得到了有效执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诚信”的品质。


3、协助孩子制定有效的练琴计划
很多时候孩子花了时间,可是练琴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是因为练琴的方法出了问题。儿童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在练琴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己孩子的专注力特点去制定练琴计划,不能一味的用练琴时间去考量。如果一个孩子,注意力只有15分钟,非得让她弹30分钟,那么剩下的15分钟就是无效的,并且还养成了学习分心的习惯。


4、不要心急,静待花开
很多家长难免在学琴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心急的毛病,看孩子一首乐曲总是弹不会,节奏节拍把握不好时,就会很着急,对孩子开始失去了耐心,这种心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更会让她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这不仅给孩子带来压力,还会挫伤她们的自尊心。


其实,弹钢琴是手、眼、耳、脑四方面的综合协调,对于儿童来说,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首应该多了解孩子,用一颗包容之心来慢慢地等候她们的成长,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