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后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陈大夫中医诊室 2016-05-21


咳嗽是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急性病未治愈,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症状。近几年,医学界又提出一个新概念——感染后咳嗽,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的咳嗽。目前,在呼吸科门诊中最常见的即是感染后咳嗽以及急性病未治愈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在呼吸道疾病中,咳嗽最初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的。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尚易治疗,可以给予抗生素或者清火的中药治疗。可是,一旦过了急性感染期,患者开始出现持续咳嗽时,西药常用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复方甘草片等镇咳药,中成药则大多是润肺止咳药,患者服药后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久咳不愈。西药及中成药治疗失败后,患者往往寻求中草药治疗。


外感寒邪是致病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从外界获得的。如果把人体比喻成正气,那么外界入侵的病邪就是邪气,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正邪相争”。《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这表明只有在人体劳累后、正气不足时,邪气才容易侵入机体内部。


《黄帝内经》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是一个具有热量的能量体,好像一个“小太阳”,热力越足,人体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精力就越充沛;“小太阳”热力越不足,人体的生命力就越低下,直至熄灭(死亡)。那么,在“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谁伤“小太阳”最厉害呢?当然是“寒”了。


其实,外感寒邪是伤人最重的邪气。同时,笔者也从新的角度理解了《伤寒论》作者命名的原因。《伤寒论》就是讲述寒气怎样进入人体的,从表层进入最深层的厥阴经,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变化及症状,并根据这些变化提出相应治疗方法的一部著作。如果人体是一个能量体这个事实不变,那么寒气永远是最伤害人体、最易致病的因素,这就是《伤寒论》为什么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感冒俗称着凉。当寒邪入侵机体内部后,就会有一系列表现:寒气侵入体表的肌肤,肌肤就会有发冷、恶寒恶风感;皮肤的毛孔闭合过紧,则出现无汗症状;不能闭合,则出现多汗、动辄虚汗不止的症状。


寒气进一步侵入肌肉、关节部位,全身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就表现为头痛、身痛、关节痛、颈项僵硬不适等症状。


寒气再进一步侵入头面部黏膜部位,进入眼结膜,患者就会眼睛痒、流眼泪;进入耳黏膜,患者就会耳鸣、听力下降;进入鼻黏膜,患者就会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进入咽部黏膜,患者咽部就会气血不通,轻则咽痒不适,重则咽痛;扁桃体、淋巴结气血不通,淋巴液回流不畅,局部瘀堵,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此时,寒气在体表郁结的时间过长,内部的气血阻滞不通,则阳气郁而化火,在体温上会表现为发热,可出现黄鼻涕、黄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甚至热迫血行,出现牙龈出血、痰中带血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患者会出现便秘;寒气如果进入少阳经,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如果医生只看到患者的表象,就会使用大量抗生素及清火药物。其实,这是正气被寒气闭阻,郁结不通,久而化火,那么,清火就是消除人体正气。大量使用上述药物的后果是什么?正气只能下移到人体深部,寒邪会随之进入体内的深部,这时病邪进入内部的气管,患者就开始出现剧烈咳嗽、咯痰、夜不成寐,早期患者咯黄痰。那么,医生认为还是火,又用清热解毒药治疗;在黄痰变成白痰后,机体呈现寒象,再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均无效时,患者还在咳嗽,而大多数医生已经束手无策了。此时,患者会问医生:我输液以后发热、咽痛好了,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呢?一个有效的治疗应该是发热、咽痛好了,其他症状也应该消失。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反思一下有什么失误的地方?


表病当从表出:“汗法”治疗外感咳嗽


中医讲求审证求因,不知道病因,怎么治疗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均是由感冒诱发的,也是受寒引起的,哪怕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最初的因素还是受寒,患者常常会觉得感冒加重。寒邪看不见、摸不着,往往被医生忽视。其实,医生通过仔细询问,可发现患者有热证,会伴有恶风恶寒、无汗、颈项僵硬不适、腰背痛、流清涕咯黄痰、流黄涕咯白痰、发热却流清涕咯白痰的情况。那么,在治疗方面,驱寒当先解表,这就要提到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汗法”了。


“汗法”是现代医生时常忽视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在呼吸科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呼吸科的很多疾病都是外感疾病,多从皮毛及口鼻而来,“肺主皮毛”,皮毛既是外邪入侵机体内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外邪从体内外排的一个重要通路,也就是“病从哪里来,再从哪里去”。


皮肤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说尿液是排泄肾和膀胱的毒素,大便是排泄胃肠的毒素,那么汗液就是排泄肺的毒素。


其实,在《伤寒论》中的《太阳篇》里提到的治表名方,无论是表实证的麻黄汤,还是表虚证的桂枝汤,在服药、护理中都提到需要“覆取微似汗,汗出而愈”的办法。这表明表病当从表出的道理。外邪从皮毛而出,机体的机能就能恢复正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医治本的道理。如果只看到疾病的表象,一味地使用抗生素或者清火药治疗疾病,就会引邪进入机体深部,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久治不愈,变成慢性疾病,很多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这么发展而来的。不论是新病还是旧病,只要给邪以出路,让邪气从表离开机体,那么,这些疾病在理论上都是可以治愈的。


“汗法”结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嗽


笔者在呼吸科临床工作中,喜欢使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小青龙汤取象于青龙升腾、兴云布雨,这是一个能让阳气升腾的汤药,如果结合“汗法”,此方可以上升、外达,外邪从表入里,从上到下进入人体,而小青龙汤正好可以驱邪外出。小青龙汤中含有酸温的五味子,是止咳要药,在治疗急慢性咳嗽效果非常好。当患者出现咳嗽时,笔者往往选用小青龙汤,而不是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之类的药。


同时,如果患者有寒包火的热象,笔者会加入金银花、连翘等解表清热药,选药务必轻清宣达,使热从表走,而不选用清热、泻火等药,预防引邪深入体内。


如果遇到发热患者,则不得不选用生石膏清热,但也只能用三五天,热退即停药。


如遇体质虚弱之患者,则加生黄芪,补益正气,托邪外出。如遇阳气不足之人,则加大干姜的剂量,加高良姜、花椒等药温阳,加生姜以解表散寒。


结合服药、出汗的方法,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会疗效显著。这是笔者对外感咳嗽的认识。


笔者在呼吸科诊疗中广泛使用了“汗法”,这种方法既不是微微出汗,因为驱邪力弱,也不是大汗淋漓,这样患者易于虚脱,而是出汗让患者达到痛快、通达的感觉,这样邪气才能外出。在出汗的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补充水分,一般不会出现虚脱现象。通过这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