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道者王方宇与其弟子安思远的收藏情缘

 1234qinr 2016-05-23

王方宇(1913-1997年),旅美华人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和收藏研究家,先后任耶鲁大学中文教授、Seton Hall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王方宇是在美国弘扬中华文化的先驱,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及美国文化、艺术、外交、政治界,其中一个即前年刚过世、“标志着一个收藏时代结束”的大古董商安思远。

王方宇与安思远这对师徒,各自以学术和商业的不同方式,在长达半个世纪里,一起不遗余力地在海外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48年,沪上名家汪亚尘带了一批现代中国画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期间,王方宇与胡适、贝聿铭、方召麐以及美国古董教母庞耐等人,向其买了一批齐白石画作。王其后更通过其他渠道陆续取得更多齐白石作品,并出版了研究著录。

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旅居美国,因急筹生活资用,将20多幅八大作品一次性转让给挚友王方宇,王千方百计筹建画款,分期清付。此后王方宇耗费数十年之力,继续收集、总计共藏得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作品70多幅、珍贵书画照片1000多桢,成为海内外最重要的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书画藏家与研究者之一。



王方宇教授生前收藏了众多的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和大量齐白石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由王教授的儿女们捐赠给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下图是2003年捐赠仪式上部分八大山人捐品。王教授家人选择9月9日举行正式捐赠仪式,就是为了让王教授的收藏和研究成果能够长长久久流传下去,惠泽后人)。



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是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安思远于1929年7月13日出身于美国。从小就对收集物品和手工感兴趣,在王方宇等人的影响引导下,从收集中国邮票开始,逐渐涉猎到书画、古家具、金银器、古陶瓷、碑贴石刻、宗教造像等几乎所有中国艺术品种,终成一名中国通及一代艺术大商。2014年8月3日辞世,享年85岁。2015年纽约艺术周上,佳士得的安思远遗物专场拍卖获得了巨大成功,闪耀业界,他的生平才重新被关注。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方宇教授在耶鲁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安思远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安思远从老师王方宇那里学到了汉语和中国绘画的理论知识,他的中文名字也是王方宇教授给起的。王方宇教授曾说,安思远在听课时常常心有旁骛,因此给他起名为思远,意思是想得很远。王教授没有料到,这个中文名字后来变得如此著名,以至安思远本来的英文原名往往被忘记了。

这本汉语教材就是王方宇用来教学的教材,也就是安思远当初学习汉语的课本。

安思远在1971年出版了著名的《中国家具》一书,被称为“明朝之王”,“中国古董教父”。这本著作和中国王世襄的著作齐名,而出版的时间则早很多。


 安思远的著作《中国家具》(Chinese Furniture) ,1971年首次出版,1998年再版。

在1993年6月,安思远在苏富比举办了中国现代书画展,收入了他收藏多年的高奇峰的鹰,丰子恺的人物册页,张大千的《山水》、《人物》,齐白石的《人物》和《草虫》,傅抱石的有人物的《山水》,王己千的新式《山水》,徐悲鸿的《马》,王亚尘的《鱼》,潘天寿的《猫图》,等等。安思远特别邀请老师王方宇为图册题写了序言,在这个序言里,王教授回顾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几年的友谊。

在展览成功举办的4年后,王方宇教授在曼哈顿的医院中去世。安思远先生在王教授的葬礼上回顾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并协助王教授的后人将王方宇毕生收藏的大量书画捐赠给美国联邦Smithsonian-Freer博物馆。

安思远曾回忆说,王方宇是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他在现代化的美国,却按照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王方宇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在王方宇之后,再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士大夫。

安思远所代表的上世纪欧美老一辈从业、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时代,也随这最后一位大佬的辞世而渐渐远去了。中国本土的收藏家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主流,而欧美新兴力量仍待培育,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知安思远者,莫过王方宇。笔者认为,王方宇教授在1993年为安思远写的序言是他们长时间友谊的最好写照,也是对安思远艺术生涯的一个非常恰当和精准的描述,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值得重新发表。

王方宇教授说,艺术品收藏家,必须首先是一个艺术家;而收藏家的收藏就是收藏家的艺术创作。这个说法值得中国目前的艺术品收藏界思考。以安思远为代表的西方收藏家的收藏理念、人格品质,也有值得中国本土收藏家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本土收藏家从西方同行手中接过自己国家的艺术珍品的时候,也应该把西方同行的思想和人格中有活力和魅力的部分一起接过来才对。这应该是我们对安思远的最好纪念。


下面就是王方宇序言的中文原文。
 

安思远收集的现代中国画

(1993年发表于苏富比)

Seton Hall 大学东方艺术系  系主任   王方宇教授



四十多年以前,我初见安思远的时候,他是一位英俊而聪明的青年。那时我在耶鲁大学任教,他来耶鲁大学学中文。我们谈到中国古文物,彼此发现了共同兴趣。他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所以我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姓名,叫安思远。也就是那个姓安的,想的很远。

他开车到学校来,下了课,我常常坐他的车一起到纽约去看中国古董,他的中文学业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但我们却交流了不少有关中国艺术的知识。

在一九四八年,上海画鱼名家汪亚尘带了一批现代中国画到美国来,一九四八年十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印了一本心型的目录。有顾维钧大使,林语堂先生的序言。还有当时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主任Alan Priest一篇介绍文章。在现在这本安思远收藏现代中国书画图录里,第二零三号的《取耳图》,就是齐白石送给王亚尘的。时展览完毕,王亚尘带来的画,有不少散在美国。当时,据我所知,向王亚尘买齐白石画的中国人,有胡适先生,贝聿铭先生,方召麐画家,和我自己。美国人有庞耐女士。这副《取耳图》就是经过庞耐转到安思远的收藏。

 注意右下角王方宇的收藏印鉴。王方宇去世后,此画作由王方宇的女儿王珊及兄弟以王方宇的名义捐赠给美国联邦Smithsonian-Freer博物馆。

安思远有各方面的才华。我所见知他画画,盖房子,内部装饰,作衣服,修整艺术品等等,都是由于他对艺术有特殊品味的敏感。所以他作的也都有他自己的风格。

现在他是一个精明、正派、而诚实的商人;也是一个有知识、有远见、有思想、有目标的收藏家。是学人,也是作家。但是他的学问不是从学院中书本上学来的,是艺术品本身实物中精心观察,仔细研究的结果。正如我的好友辽宁省博物馆前馆长杨仁恺先生一样。杨先生博学广识,深入研究。我曾问杨先生,我说:“你在什么大学读书?”他说:“琉璃厂大学”。琉璃厂是北京一条有名的古董点林立的大街,我们知道以“事物为主,以书为辅”比以“书本为主,实物为辅”深刻得多。

收集艺术品一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收藏家就是艺术家。收藏物品的整体,就是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可以反映出各方面在一批有深度的收藏品物中,也可以看出收藏家的思想、知识、品味、了解、创作精神以及他人格的整体。

时代的变迁,牵涉到人类思想的改变。由于思想改变,人世间一切的事物,都与以前不同。收藏文物也应有时代的分别。也应当跟随时代进步。虽然中国书画在整理研究上比以前有进步。但是公私藏家,对于收藏在观念上、在计划上、在实行上,很少显现突出的进步。一般的不是限制在投资上,是局限在自娱范围之内。也有以教育或是社会为对象,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机构或是私人,同意很可钦佩,但方宇所见,大多数仍是以真、精、新为标准,以绘画通史为鹄的,在收集的观念上没有创建。

安思远是有思想的藏家,有走在时代前面,追求创作的意愿。从他已经出版的两部书《中国家具》和《中国现代书画》中看他收藏的意向,我们可以知道,他不只是趣味高,辨别力强,见识广,学问深,重要的是他看到一个重要的题目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博收广蓄,一面荟求,一面研究,把收到的材料,分类排比,组合成有系统的安排,编印出版,为续起的学人打下基础。这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贡献。

在中国家具和现代书画以外,他还有不少其他专题的收藏,进来,他又牵涉到一个在西方前人来注意的题目,那就是有关中国书法的碑帖。

历年他汇集的中国现代书画,有一批已经编印出版,并且捐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在另外一批,包括近一百位现代中国画家所作二百五十余件作品,拿出来给有兴趣的人士分享。

这一批现代中国画中,有不少特殊的项目。有特大幅度的立轴,如:高奇峰的鹰(180号),特大的册页,如:丰子恺的人物册页(224号),有各大名家的专长作品,如:张大千的《山水》(45号),《人物》(48号),齐白石的《人物》(203号)和《草虫》(201号),傅抱石的有人物的《山水》(99号),王己千的新式《山水》(110号),徐悲鸿的《马》(122号),王亚尘的《鱼》(166号),潘天寿的《猫图》(140号),这都是他们拿手的题材。以上都说的个别画件特别优异之处。

下面再就画作全体而论,举出这批收藏的特点,分别如下:

(1)这批画的收集,比较接近全面,知名画家几乎包罗殆尽,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中,可以反映这一时代的绘画艺术风格。

(2)在艺术条件以外,安思远注意到研究方面的关联。有关齐白石的画作,除了有他儿女,良琨、良迟、良已、良芷的作品以外,还有他朋友或弟子的画。此外,还有几件可资研究的伪作。这一刻有关齐白石研究的材料,对研究齐白石的画法,是非常有用的。此外,有岭南派画,有傅抱石和他后人的作品,同时又有黄宾虹的山水十九件,都是可以比并研究的好材料。

(3)这些画幅中,不但包括几近全部现代大名画家作品,其中也包括不少小名家之作。甚至有些画家的名字,我都没听说过。当然这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是那些我不知名画家的作品,也都有相当水平。

也许有人说:“这样一个现代中国画的全面收藏,分散出售,是很可惜的。”但用通达的想法想,中国前人说收藏是“一时聚散”,有“聚”就有“散”,这是自然中必然之事,并不稀奇。但是也许又有人说:“过去对一般私人收藏来说,固然是有聚有散,现在社会上设立博物馆,书画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成了永久的藏品了。”姑不论博物馆永久藏品的问题,如果我们往远处想,现在科学界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告诉我们恐龙的兴亡。我个人不得不相信,就是有博物馆,书画的收藏,依然是“一时聚散”。不过在地球和人类以及个人尚且存在的今天,如果我们觉得收藏有趣,无论收藏目的何在,最好是把握机会,享受现实。



作者介绍


阎宏,美籍华人,王方宇家族后人,现居新泽西,理论物理学博士、自由学者,资深中国古文物收藏与研究爱好者,《猛虎文化》团队成员。


秋水堂评:

       作者阎宏博士,既承家风,敏学笃行。理科出身的人文艺术爱好,更擅于实证,严于逻辑,别有天赋,与本人也是多年海外收藏的跨洋情缘之交。今亦随我组建文化团队,协管海外分部工作,共承先辈王方宇先生遗志,传播宏扬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精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