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文化自觉——作于“武学古籍新注丛书”出版发行之际

 武谈 2021-01-21
编者按:此文为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创会秘书长、中华太极文化国际总部学术指导翟金录先生为二水居士的新书《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所作的序。目前,此书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各大书店、电商均有销售。题图为作者翟金录先生。

凡是牵涉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现象,总会吸引这个民族的文化精英,一代接一代地探讨下去。太极拳文化,从清中叶显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文化巨匠们进行着跟踪研究,留下了诸多光辉灿烂的研究成果。它们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一些最美好的心灵创造出来的,是我们这些当代人宝贵的精神食粮。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我们手捧这些成果,接受这些遗产,感恩先辈传承的文化财富,感到非常自豪。

一种严肃的、博大的文化现象,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会经历由“自在文化走向自觉文化,再走向文化自觉”这样一个螺旋式的飞跃。当然,这个过程必须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理论时期。就像登山的路,如果截其一段,就很难断定是向上还是向下。只有在一段较长的路径视野范围内,我们才能认清它的发展方向。而有了这个方向,今后的路径就更加明朗、自觉、主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哲学命题: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马上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二水居士花大力气对太极拳老拳谱的梳理和校释,就是太极拳的文化自觉。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目前所知,是太极拳最早期的理论著作。就其价值而言,实际上已达到“经”的高度。人们理解、消化这一经典,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早期,永年武氏三兄弟及其族人,围绕《太极拳论》所做的著述,可以说是太极拳文化的“自在阶段”。

《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繁复杂芜,多彩纷呈。太极拳文化一旦传播到更大范围内,人们便开始争相把这一文化现象与道家文化相联系,与武术各流派相渗透,与民间仙道传奇相撞击,从语源学、民俗学、文字学等角度进行形而上、形而下的考证和对比,等于放在华夏文明的大釜里,放上各种佐料,进行了一次次煎煮晾晒。尽管颜色多元,味道多种,杂芜不纯,但对这一文化成果的烹制,正是太极文化由自在走向自觉的过程。

以杨家老谱《三十二目》为标志,太极拳文化进入了文化自觉的成熟期。《三十二目》从诸多方面,回答了有关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二水居士将其梳理为“关于核心价值观——性命之学”“关于人格结构——精气神”“关于能量的枢纽——命门三焦”“ 能量转化的法则——阴阳颠倒”“流行之气——身形法则”“对待之妙——知觉运动”这六个方面。二水居士的这个归纳,是浩瀚的太极拳文献之精华所在,值得反复品味、消化。有了这六大经典问题的提示,我们才会知道,太极拳从一个农村家族的文化记忆,经过京城皇家文化的浸润后,产生了怎样质的飞跃;我们才能了解到,太极拳是在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形成了今天这般气魄大、形象美的整体风貌;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太极拳受到世界各国人们欢迎的内在原因。2014 年10月,武当山首届杨式太极拳高峰论坛上,二水居士关于《三十二目》论文的宣讲,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二水居士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当代太极拳文化“自觉”的表现。

除了理论体系的探讨之外,作者把太极拳文化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放到一起进行考察,揭示了二者息息相关的联系。

陈氏拳技被杨露禅从农村带到京城,正是鸦片战争之时,《太极拳论》的发现,也是太平天国的战火蔓延之时。《三十二目》成稿的1868—1892 年间,中国内忧外患加剧,精神层面的“西学东渐”,带来整个社会层面的文化侵袭。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抱着复兴儒学价值观及礼制纲常伟大理想的人们,把“太极拳”这一武术形式,当做圣人之学,当做承载圣人之道的道器,当做承载华夏文明的火种盒,传承发展了起来。

近三十年来,在经历大国复兴的同时,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也遭到了西方社会思潮前所未有的重创。在民族复兴的大旗下,重塑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回归传统文化,显得十分急迫和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载体,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恩惠着人类,也伤害着人类。随着经济的繁荣,环境恶化,道德沦丧,无序竞争,人类面临空前的危险和灾难。这时,主张天人合一、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相生不害、化对抗为和谐的太极拳,给人类带来了评判是非、善恶、美丑的新标准,成为人们能感知到的意识形态中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这正是当前人类所急需的。所以当今的太极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张名片,受到世界各民族久别重逢般的欢迎,这真是华夏文明的荣耀和骄傲。

二水居士在导读中写到,他“严格遵循朱子‘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之训,几个月来,收拾心情,天天与书为伴,枕书而眠,心境专静纯一,然后将自己一颗向学之心,贴在老拳谱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中,跟先贤先圣做心与心的交流”,所以,校释过程,其实是一次奇妙的学习过程。整整三个多月里,聆听他们掏心掏肺的述说,仿佛彻头彻尾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简直就是菩提灌顶。二水居士的研究方法、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很值得赞许。他无私地为我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从心里感激这位年轻的学者。

太极图书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