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行者 2016年1月8日 童话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幻想和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阅读经典童话故事,经历故事中那些奇妙的经历,刺激的冒险,温馨的慈爱,已经是每一个幸福童年不可或缺的记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书籍中的故事,曾经和继续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汲取真善美的力量,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和血液中,影响着一生的成长。当孩子游历于童话的王国,与小鹿、小乌龟、小老鼠或小公主、小王子等可爱的形象进行着心灵的互动时,他们所产生的精神活动是全身心的,并由此共同创造着意义。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孩提时代“迷恋童话”的记忆,如果沿着记忆的轨迹摸索和探寻,我们甚至会进入某个童话的情境之中。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小时候就很迷恋儿童故事,而且极富幻想,常常构思“赤蚁如象”之类的故事讲给弟辈们听(《鲁迅的故家》)。相信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个深深的童话情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曾对童话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过独创性的科学论述。他认为:“没有童话,孩子们之间的智力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儿童如果对童话不感兴趣,就不会有集体的感受;儿童如果不创造童话,就不懂得被祟高思想所鼓舞起来的那种欢乐。”他还带领孩子们在学校里创建童话室,指导孩子们阅读各种童话作品,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进行童话创作,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但是,就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家庭和父母不重视对孩子读书的指导,很少拿出精力来一起与孩子阅读经典童话,即便是能够给孩子购买童话书,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们阅读。另一方面,随着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印刷作品,孩子们很难读到真正的好童话作品。还有一些电视作品制作者的无良,更多孩子喜欢长期观看电视上播出的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根本不去阅读经典童话的文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孩子们在童年成长中不能缺少童话,我们绝不可忽视童话的重要作用。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成长,让经典童话伴随孩子度过一个幸福的童年,是我们每个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为孩子们阅读童话,感受童话之美。 我们不能等到孩子能够看懂图画、认识文字的时候才引导他们去阅读童话作品,应当在他们能够听懂爸爸妈妈话的时候起,就先给孩子阅读这些作品。一般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给他讲童话故事了。一是要选择一些情节简单、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童话作品,例如小红帽的故事等。尽量先不要选一些反面意义的童话。二是家长讲故事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样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喜爱,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讲故事给孩子听,同孩子一起念儿歌,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能给他们带来亲情和安全感的时刻。三是要注意孩子的反应。注意孩子的反应,就能知道他是否感兴趣。如果他能接收到故事包含的信息,这个故事对他有用,他的开心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读同一个故事,一直到他从中获得了一切有用的东西。当他内心的担忧发生变化时,他会要求你讲一个新的故事,来更好地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四是要准备一些相关实物配合阅读。在讲童话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象,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五是运用多媒体手段配合阅读。有些童话系列软件,运用了电脑媒体手段,使音乐、美术、文学、科学集于一体,寓教于情景交融之中,配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可帮助儿童积累经验,有利于儿童对童话的理解,这样不仅能激起儿童的兴趣,还能在生动有趣的缤纷世界中感受到艺术之美。 二、指导孩子阅读童话,走进童话世界。 当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童话,先从阅读绘本开始,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感悟童话中的形象,让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及时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家长应当经常给孩子阅读童话故事听,并形成定时读给他听的习惯。 1.选择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童话图书。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理论显示它们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时免受伤害,并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孩子们看的书篇幅必须短,几页而已,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另外,这些书应有较大的插图,细节少。孩子们大多喜欢那些有插图但是没有文字的图书。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不容易让孩子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2.教给孩子阅读童话的方法。童话的故事情强,一般都有曲折的情节,在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时,要引导他们仔细阅读思考,弄清故事的主人公、线索、和情节和主题。有的要从主要人物的品行入手,理解内容。如《海的女儿》中,美丽善良的美人鱼正是作者讴歌的形象。有的要从情节的发展和结果入手,来理解童话的主题思想。有的要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比较来领悟其思想内涵。如《白雪公主》中,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与蛇蝎心肠的皇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有的要借助时代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来读懂童话,体味内涵。比如阅读《安徒生童话》,孩子必须先了解安徒生的家庭背景和相关情况后,再阅读《安徒生童话》,也就事半功倍了。 3.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和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和师生们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童话室”。在童话室内,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生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展现了各种童话世界的形象。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童话世界的氛围。在童话室内,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意识到:童话对年幼的儿童来说,不只是幻想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孩子在这个世界中生活、斗争,并以自己的善良意志对抗邪恶。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闫学老师在他的杭州建新小学里,也创建了一个爱丽丝绘本主题馆,将主题馆布置成童话世界,让孩子们身居其中进行阅读。 三、引导孩子编写童话,创造童话形象。 在长期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形成了丰富奇特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们进行童话创作。不少教师重视学生的写话训练和习作训练,极少让他们进行童话创作。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在孩子们入学之后、学习新知识之前,就经常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升日落、鸟飞蝶舞等大自然现象,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开启学生思维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他及时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天空和自然生物,编写童话小短文。创造新词和童话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它是儿童们最易接受的一种充满崇高精神的智力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教师如不带领儿童集体去游览森林、草地、池畔、花园和田野等词汇的发源地,其结果是不能想像的。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进行创作活动,它又是在孩子们集体中进行的,在于人对人开诚相见、灵感产生灵感、现有的欢乐成为新的欢乐的源泉,培养了孩子们集体主义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还认真地将孩子们创作童话故事编辑成《黄昏的童话》这本书,积累了孩子们的创作成果,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外,我们还要避免童话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几年,黑色童话的出现甚至制作成电视电影,对孩子们的心灵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像一些卡通电影《小鹿斑比》、《风中奇缘》、《小飞侠》、《睡美人》等,都有许多枪击和刺杀的场面。还有一些充满暴力和和粗俗语言的《熊出没》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给孩子选择优秀的童话作品,正确引导孩子阅读童话,自觉抵制一些粗劣的作品和无厘头的故事,让孩子在经典阅读中度过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