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经典》

 江山携手 2016-05-23

276@《为什么读经典》(网络)
名著导读:《为什么读经典》

    《为什么读经典》,作者是伊塔洛·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由译林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描述的是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实际上是一本文学评论集,而不是经典著作的阅读指南。古巴裔的作家卡尔维诺以读者的身份,谈论那些对其有重大影响,或者是激起他钦佩的作品。书中独到的见解俯拾皆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卡尔维诺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了反省。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我的最爱,像追星一样,他的一切我都想知道。这位大师,每一次奇遇都让人着迷。就像有人喜欢卡夫卡,有人喜欢杜拉斯,也有人喜欢村上春树一样,我喜欢的是卡尔维诺。

    我喜欢卡尔维诺因为他实在太可爱了。他坦白得你无法反驳他的不是。“我爱简奥斯丁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的存在而满足。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卡尔维诺,我爱他是个杂食性读者,“我努力节省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毫无功利的阅读,用于我喜爱的作家,他们富于诗的本质,这是我所相信的真正食物。”素食主义者或是肉食动物的挑食不适合这类富含神经质的自我。因此,我不做红学研究也不做卡夫卡学者更不会崇拜任何一个业界的“于丹”。因为杂食,所以热爱卡尔维诺。

    但还是听听卡尔维诺的经典吧。

    这是一本卡尔维诺的经典之书。收录了他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他有深厚意义的作家、诗人、科学家所写的评论文章。从荷马时代到格诺,不同作家对他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二十世纪,保罗?瓦莱里有一个关键的位置,这是散文家瓦莱里,他以心理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在这条线上,依照密度增长密度增长的顺序,我将放上博尔赫斯、格诺、纳博科夫、川端康成……”

    第一篇中,卡尔维诺缜密的逻辑推理的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推论。例如,经典是那些“我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也是在每次重读时都带来发现的惊喜。你的经典是这样的书,在实际阅读它时,比那些道听途说回来的更新颖更独特。无论经典如何定义,意义何在,但你也会同意他阅读经典的理由:“读经典比不读好。”

    即使对经典毫无兴趣,但不会对卡尔维诺所描写得奥德赛无动于衷。“必须寻找、思考;记住归程:危险在于,这归程可能还未发生就被忘记。”卡尔维诺把它定义为“忘记未来”的主题。“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来说,只有当记忆凝聚了过去的印痕和未来的计划,只有当记忆允许人们做事时不忘记他们想做什么,允许人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所是的,允许人们是他们所是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记忆才真正重要。”所以,忘记归程。而奥德赛的是所有航程的神话?也许,对奥德修斯——荷马来说,真与假之间的界线并不存在。“一会儿存在于神话的语言中,如同哪怕是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每次旅程都依然是一部《奥德赛》,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奥德赛》。”

    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很希望有个指导,告诉自己读什么才合适。或许跟着作家们的步伐,能够更直接地找到书源,就像走了捷径,不需要自己再寻觅。

    也许应该这样,先读完此书,列出阅读书目,然后再跟单阅读,最后再读回此书。或许能够找到更多共鸣,更多乐趣。只可惜,卡尔维诺阅读的实在太宽泛,作家、诗人、科学家都涉及。在中译本中也很难找到书中所提及的读本。不过,跟着前人的步伐阅读这是挺新颖的事情吧。

    卡尔维诺就说《疯狂的奥兰多》是一部拒绝开始拒绝结束的史诗,《老实人》早就记录了喜剧电影里以无情的速度堆砌起来的一场场灾难,司汤达对爱情与美惊醒了本质的探究,巴尔扎克把巴黎“当作语言、当作意识形态、当作某种制约每一思想和言行的东西”,蒙塔莱转身看见的奇迹典藏哲学玄机,海明威的暴烈旅途令人产生不信任,甚至反感和厌恶?……

  为什么那么精彩,还拒绝经典呢?

首先,卡尔维诺的一大段简评是精彩的:

  我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   

  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   

  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   

  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  

  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   

  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   

  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   

  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   

  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金甲虫》的爱伦.坡。   

  我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马克.吐温。   

  我爱《丛林之书》的吉卜林。   

  我爱尼耶沃,因为我每次重读他,都有初读般的快乐。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   

  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   

  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  

  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   

  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   

  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   

  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   

  我爱拉迪盖,因为青春再也不回来。   

  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得年老。   

  我爱……

  我将其整齐地排列起来,感觉就像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就是一首诗!我可以借此强烈地感受到卡尔维诺先生对于经典的热爱、对待经典的态度,还能看见经典的种种可能……有些理由简单而显荒谬,如“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可是,这就是经典!

  认真地阅读这一段,我还学会了如何作简评。

   然后《为什么读经典》是必须认真看看的,卡尔维诺先生明确地写下了十四条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他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他们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他们的人,他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些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四、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他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十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的作品;但是那些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能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十三、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还散落着一些精辟的观点:

  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的作品。

  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理念,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不一定要教导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在一部经典作品中发现我们已知道或总以为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却没有料到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是那个经典文本首先说出来的(或那个想法与那个文本有一种特殊联系)。

  出于职责或敬意读经典作品是没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读它们。

  无论你愿不愿意,学校都要教你读一些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或通过把它们作为一个基准),你将辨别“你的”经典作品。学校有责任向你提供这些工具,使你可以作出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只有那些你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

  阅读经典作品,你就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位置”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很容易漂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

  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自己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到达的位置,进而表明意大利经典对我们意大利人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我们就无从衡量意大利的经典;同样地,外国经典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我们就无从衡量意大利的经典。(我们可以把意大利变成中国)

  我还真的应该第三次重写这篇文章,免得人们相信之所以读经典是因为它们有某种用途。

  在这么一篇散文中,卡尔维诺先生已经把整本书的意义说完了。后面的文章只是在举例子。而对于我的意义就是书目,我可以按着这份书目去读书,读完后再来看看卡尔维诺先生的理解,然后再去重读。

   《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可以算是打开经典之门的一把钥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