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位梦华:地质学家

 茂林之家 2016-05-24

    【9月19日科技名家推荐:位梦华】

  位梦华首次踏上南极,成为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

位梦华:地质学家

  “我这一辈子走下来,从一开始搞科研,到偶然有机会去南极,再后来10次到北极科考。一次次‘误入歧途’,却一次次收获满满。至于科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这些称号对我而言,都只是生活走过来的经历而已”,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说。晌午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安宁慈祥、别有魅力。

  1982年,位梦华首次踏上南极,成为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不曾想到的是,极地的神奇却从此牢牢抓住了这个不甘寂寞的人,看着其他国家的同行在这片冰雪世界的成就,位梦华暗自着急:“要真正认识地球,必须认识两极。西方国家已经研究了几百年,中国人却站在‘圈子’外面,这对子孙后代而言是说不过去的。”

  回忆起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感受,位梦华的眼睛闪耀着光芒,“当时一下飞机,到处都是茫茫的冰雪,非常纯净,天也特别蓝,是在别的地方从未见过的蓝。好多人把天堂描述为富丽堂皇,但曹雪芹却用一句‘大地一片白茫茫,好干净’来形容。我想,南极就是曹雪芹所说的天堂吧”。

  尽管南极像极了天堂,但在冰天雪地里的孤独感却让位梦华记忆犹新,“夜晚的时候,像宇宙一样空旷的压迫感压在身上,特别孤独。那时突然想到了北京的大栅栏,就幻想,哎呀,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去里面逛一逛该多好啊。”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人,深入到了南极,就陷进去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后来就想,地球有两个极,我们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去北极看看”。好奇与责任的驱使下,1991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位梦华“独闯”北极,并惊奇地发现,对中国而言,不论是资源价值还是战略意义,北极都比南极重要的多。

  此后的日子,位梦华奔走呼号,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尽快开展北极科学考察。1993年4月6日,中国科协成立了“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位梦华任副组长,两天之后,他与组员一起二度奔赴北极。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现在回想,依然觉得那次征服北极点的经历是最荡气回肠的”,位梦华说,“那一刻,突然想起了老父亲期待祖国强大的梦想,于是,我将原名‘位孟华’改成了‘位梦华’。”

  两极科考的艰辛,在大多数人看来,有点难以想象。可是在位梦华这里,却总能够“苦中作乐”,他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却为自己能见识“天堂之美”而感到庆幸;差点成为北极熊的“猎物”,他却依然被它的可爱征服;在他的眼里,企鹅是最善良的动物,与它们交往,只有满心欢喜,就连在帐篷里因为温度太低,呼出的气瞬间变成雪花,在他的描述里,也成了浪漫的瞬间。

  年岁渐长,位梦华却初心不变。截至目前,他已十赴北极,还两度与妻子在北极越冬。在那里,他与爱斯基摩朋友结下了最淳朴的友谊。他说,“人与人、国与国,种族与种族、民族与民族,是平等的,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员,而且人类和其他生物也是平等的,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共同分享地球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融合到一起,就是世界梦,人类梦。”

  人物百科

  位梦华,1940年10月25日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科普中国出品,9月19日光明网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